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考

2019-10-09 02:19林杨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三农现代化

林杨

摘 要 21世纪初期,我国就提出了城乡共同发展的新畅想,然而大规模的城镇化脚步,使得城市边缘正在不断向农村辐射,导致失地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想要真正解决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实现一体化发展,那么首先就需要从“三农”问题入手。建议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现代化农业;着力兴办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强化政府职能,优化农村环境。

关键词 “三农”问题;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57

时至今日,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之下,希望能够实现中国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通过拉动城市的经济来促进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近些年一再提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且认为只有真正解决“三农”问题,恢复农业、农村、农民的生机活力,才可以切实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真正拔掉农村的穷根,实现农村的自发性发展。

1 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现代化农业

想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就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需要充分利用已知的科学技术,为农业增添更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元素。

1)可以与地方的高校建立紧密的联系,尤其是与当地的农业大学保持良好的关系,使得农业大学每年都能向农村地区输送一定数量农业器械和农业研究专业的学生,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农村人民的农业活动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只有解决了农民赖以谋生的农业问题,实现现代化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盘活农村地区的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

2)中央一级的政府需要层层重视,不仅仅需要从文件精神方面提出对“三农”问题中农业问题到落实决心和解决措施,同样也需要与社科院等科技部门展开紧密的联系,拨付专门的资金、成立专项研究基金。只有我国最顶尖的科技人才不断地去研究现代化农业的实施途径,研究现代化农业在机械和科技方面的发展问题,以此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 着力兴办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无论是兴办乡村学校,还是加强基础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或者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开放九年义务制教育,并加大中央拨款力度,都是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而采取的兴办教育的措施。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知识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而想要真正实现一个大国的崛起,想要真正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就需要补齐短板。目前,从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上来看,农村地区存在着较大的短板,想要补齐短板,需要中央政府持续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使得每一名农村儿童都能够接受到应有的教育机会。为此,除了需要加大对义务制教育的拨款力度和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以外,同样需要设立地区内的专项教育扶贫基金,而这恰恰也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大报告当中再次强调的一个农民问题。

与此同时,还需要保证农村地區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尽可能地回归到农村地区。而这是因为在近些年的“三农”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发现,即便企业在农村地区派出了一些分公司和项目人才等等,但流失率却极高,这是因为大部分的人才无法忍受农村地区艰苦的条件。此时,如果能够让那些已经接受了较高文化水平教育的人才在大学毕业以后回归到农村地区进行家乡的改造的话,那么显然是比其他人才更具有优势的,他们更加了解农村,更加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同时,他们对于乡土的浓厚感情,也使得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从人才方面予以保证,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不仅可以真正实现科技兴村,同时还能够在人均素质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 强化政府职能,优化农村环境

在解决“三农”问题到工作上,政府将成为主要的牵头部门,这是因为,无论是农村地区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投入,还是需要中央政府给予更多的拨款,都是需要政府牵头才能够实现的。笔者认为,政府目前应当积极地发挥社会职能,通过统筹教育、保障医疗等方面的职能,尽可能地优化农村地区的环境。

1)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于交通建设的重视程度,这是因为想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想要使得农民种植出来的水果、蔬菜能够及时的被销往其他地区,首先需要一条完善的交通网。村政府需要积极地向市政府和区政府进行申请,要求更多的拨款来改善农村地区的路面需要,保障农村地区通往城市地区的公路已经能够基本实现现代化,能够利用柏油马路来完成产品的运输和农作物的外销[2]。

2)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差异并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更多地也表现在社会保障方面,这实际上同样也是因为农村地区的财政拨款量较少,想要保证所有农民的退休养老问题是不太现实的,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广泛地暴露出来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而这些恰恰都是需要中央一级政府予以重点研究并解决的问题。只有给予农村地区农民更高的保障条件,才能够使得他们获得安全感,使得农村劳动力外流城市的问题得以解决,让农村人口能够留在农村建设自己的家乡。

3)要进行相应的常识宣传,尤其是卫生常识的宣传。农村地区的农民所接受的教育机会较少,导致他们对于个人卫生不甚注意,这些都是破坏农村环境的表现。为此,乡政府和镇政府必须要积极地开展相关卫生常识的宣讲,使得农民能够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农村人口素质才能够与城市产生协调性。

4)地方政府和税务机关以及工商机关需要为地方的金融机构开辟更加快捷的道路。只有通过金融市场的力量调整农村地区的金融结构,才能够真正激发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够迎头赶上,避免出现城乡二元化结构的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政府需要积极的进行政策宣讲,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到农村地区,为建设农村地区、发展农村地区作出贡献。而这一结果的背后,必然需要政府加强政策红利的倾向,使得企业能够享受一定的优惠[3]。对于农民自发性成立的一些企业和团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应当给予更多的支持,不仅仅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红利引导,甚至还可以给予一定的免税额和免税年限。尤其是对于一些惠农利农的企业来说,更加需要加大政策红利的倾向,使得农民能够自发性地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 结语

地方政府需要尽可能地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便利,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举措,而这恰恰就需要从农业、农民和农村三个角度出发。这不仅仅需要政府方面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大众给予高度的配合,尤其是对于一些金融企业和农业型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积极地进入到农村地区当中去盘活当地的经济。

参考文献:

[1] 孙郁红.“三农”问题的逻辑基础与乡村振兴策略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4):38-46.

[2] 张涛,赵磊.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J].农村经济,2017(10):24-29.

[3] 高长武.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想[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2(3):18-26,12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三农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的女巫朋友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