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北方稻田养殖河蟹技术

2019-10-09 02:19江航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北方河蟹养殖技术

江航

摘 要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河蟹养殖技术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为了能够保证养殖户尽快掌握河蟹养殖技术,增加其经济效益,对河蟹放养前的准备工作、蟹种放养、水稻种植要求、河蟹养殖日常管理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此来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

关键词 北方;稻田养殖;河蟹;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4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73

1 放养前期准备工作

1.1 选择田块

根据北方稻田河蟹养殖的需要,养殖户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田块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水源相对较为充足的地方,且要求水质好,无污染。此外,要求田块具有方便的排灌条件和较强的保水性,为河蟹生长营造良好的条件[1]。

1.2 田间整理

河蟹能否健康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产环境。而田间整理为稻田河蟹创造了足够的活动空间,不但有助于河蟹的生长,而且对于预防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养殖河蟹的稻田要求田埂高度设置在70 cm以上,顶宽50cm以上。环沟需要挖在距田埂内侧1 m左右,沟宽80~100 cm,深度50 cm,坡度比例为1.0∶1.2,并确保沟与沟之间相通。田间整理需要在泡地之前完成,且整地时要适当翻耕。总而言之,要保证田间旱而不干、涝而不淹的标准[2]。

1.3 田块消毒

当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还需做好田块消毒工作。通常情况下,选用生石灰75~125 kg·667 m-2或漂白粉7.5~12.5 kg·667 m-2对田块进行及时消毒。

1.4 防逃设施

在稻田河蟹养殖过程中,要合理设置防逃设施,确保其高出地面60 cm,并且防逃膜要向内侧倾斜10°,切勿有褶皱,接头处应光滑无缝隙,拐弯处呈弧形。

2 蟹种放养

2.1 蟹种选择

蟹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河蟹的产量,在选择蟹种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选择一龄蟹,并且要具有顽强的活力、肢体完整,不存在任何瑕疵,无病且体色有光泽。其中主要以80-160只/kg为最佳[3]。

2.2 蟹种消毒

在蟹种投入到养殖池前,要对其进行消毒,将蟹种置于20~40 mg·L-1的高锰酸钾中浸泡10 min左右,还可选用2%~5%的食盐水侵浴进行消毒。通过对蟹种进行消毒处理,不仅可以消灭蟹种身上的寄生虫,而且还有助于将其携带的细菌杀死。

2.3 春季暂养管理

河蟹养殖的转化率能否得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春季暂养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同时,暂养管理还影响着养殖经济效益以及养成规格。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需要设置暂养池,暂养池面积要占养殖总面积的10%~20%左右,每年的4月20日后方可将蟹种放养在暂养池子中,养殖密度为1 800~3 200只/667 m2。当确定完养殖密度后,由于河蟹种越冬时间较长,为在此阶段保证其营养,需将优质饵料投放于暂养池中。同时,养殖户要定期换水,为河蟹的正常生长脱壳创造良好的水源环境。通常情况下,蟹种需要暂养50 d左右,待施完分蘖肥后将其投放在稻田中。

2.4 放养密度

最佳的放养密度宜控制在60~80只/kg的一龄蟹500~600只/667 m2。根据稻田河蟹养殖标准,保证水质环境、放养规格以及密度等。

3 水稻种植基本要求分析

3.1 选择优良品种

水稻种植要选择抗病害能力强、耐肥力强、抗倒伏的品种。

3.2 插秧

根据水稻种植技术要点,需在河蟹放养前提前完成插秧工作,每年的5月前为最佳插秧时间。插秧工作的合理安排为尽早投放蟹种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水稻栽插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将环沟占地补回,可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以此来提升水稻的总体产量。

3.3 施药

养殖户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在插秧之前进行封闭除草处理。农思它为常见的除草药剂,其使用剂量为0.25 kg·667 m-2,也可选用0.1 kg·667 m-2的丁草胺与0.1 kg·667 m-2的农思它进行混合除草,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切勿在插秧后进行喷药除草,投放的蟹种会吃掉杂草。对于部分大型杂草,需要人工方式进行拔除。在虫害的治理过程中,可选择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避免对河蟹造成影响[4]。

4 河蟹养殖的日常管理

4.1 投饵

河蟹越冬的时间相对较长,一般情况下需要经历4~5个月时间,在此漫长的时间内,其体内的营养会消耗殆尽。而相关实践表明,河蟹的养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河蟹能否顺利完成第一次脱壳。基于此,无论蟹种来源、身处于何种池内,都需要及时投放饵料,为其提供丰富的营养,使其顺利完成脱壳。在实际的投喂过程中,需要在上午与傍晚投喂两次,以傍晚投喂为重点,占据全天投放饵料量的2/3左右。

4.2 换水

水源对于养殖河蟹的稻田至关重要,养殖户要做好定期换水工作。一定要保证水源的充足性,并且要求水质无污染。春季稻田水位应控制在10 cm左右,而夏季高温季节,则需要将其控制在20 cm。同时,对于换水时间也有要求。一般夏季保证10 d换一次水,春秋季节7 d换水2~3次,换水量控制在1/2即可。具体的换水次数应根据稻田水质情况而定。此外,换水时间应控制在3 h以内,切勿让水温超过5 ℃,严格控制好换水工作。

4.3 病害防治

蟹病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重点要把控好3个环节的工作,即蟹种消毒、底质消毒、水质消毒。尤其在高温的季节,要保证经常对环沟水进行消毒,以此来降低蟹病的发生率。在消毒过程中,可采用生石灰10~15 kg·667 m-2进行消毒,也可以采用其他净水剂进行消毒。

4.4 巡田

在稻田河蟹养殖过程中,巡田是最基本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工作。尤其在特殊天气以及早晚间,必须加强对田间的巡视,注重观察水质的变化情况,判断其是否存在影响河蟹生长的不良因素,以及有无病蟹、死蟹等。除此之外,还要避免河蟹天敌进入稻田中,例如青蛙、水蛇、老鼠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北方特殊的环境限制,稻田河蟹养殖难度较高。为了保证河蟹的养殖效益,养殖户需要严格执行河蟹养殖技术要点进行科学养殖。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必须树立科学的养殖观念,做好河蟹养殖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要注重细节方面管理工作,只有保证各项工作得到科学落实,才能够提升河蟹养殖的总体效率,进而全面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春玲.北方地区稻田河蟹当年养成技术[J].农村养殖技术,2003(9):18.

[2] 赵振吉.北方高寒地区河蟹养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23):83.

[3] 付维清,张丽娟.河蟹稻田养殖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2):23.

[4] 许洪杰,刘进军.河蟹养殖中常见疾病与防治[J].科学养鱼,2017(10):87.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北方河蟹养殖技术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小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南通地区海蜇养殖技术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