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农膜残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9-10-09 02:19郁兵韩益飞丁建平吴骥飞郁冬潘国云王峰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回收利用

郁兵 韩益飞 丁建平 吴骥飞 郁冬 潘国云 王峰

摘 要 冬春季节气温低、气候干燥,为提高产量、促进生长,大棚、小拱棚、地膜等以塑料薄膜覆盖为基础的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实践证明,通过这些保温保湿措施,能有效提升棚内土壤温度,提高空气和土壤水分含量,促进了作物产量的显著增加。但施用农膜塑料薄膜后,回收利用工作没有到位,导致农业废弃物白色污染严重。基于此,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普查了该县农膜使用、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农膜回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如东县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农膜残膜;回收利用;江苏省如东县

中图分类号:X7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88

自20世纪起,我国推广应用农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是,随着农膜的常年使用,尤其是地膜,厚度低、韧性差、回收难,废旧农膜在农田中大量残留且无法快速降解,对土壤结构造成了破坏,严重影响作物出苗、生长、产量和质量。为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1],建议利用废农膜等农林废弃物,通过物化处理和改性處理塑化造粒得到再生料,加工再生料制成再生产品;2017年,原农业部印发了《农膜回收行动方案》[2],详细阐述了开展农膜回收行动的必要性,并对区域重点及技术措施进行了细致分解;2018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3],要求到2020年江苏省农膜回收利用率每年提高7个百分点左右,确保到2020年达80%以上、到2022年力争达到90%。2018年年底,如东县正式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普查和如东县大豫镇春西兰花生产基地地膜残膜回收利用试点项目,对全县农膜生产、使用、回收利用情况及土壤残留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摸底。

1 如东县农膜使用、回收利用现状

如东县农膜主要应用在蔬菜瓜果生产上,农户对农膜覆盖栽培技术掌握程度高。如东县蔬菜年播种面积31 133.33 hm2,其中大中小棚播种面积约4 666.67 hm2,地膜覆盖栽培面积约6 973.33 hm2。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农膜的大量应用实现了提前上市、增加产量、提升质量。

1.1 农膜生产、使用情况

如东县农膜年使用总量1 847.6 t,其中地膜年使用总量456.5 t,主要应用的地膜为普通聚乙烯薄膜,各种厚度的占比情况为:0.004 mm的占75%,0.006 mm的占12%,0.008 mm的占8%,0.01 mm的占5%。地膜覆盖栽培总面积为6 978.40 hm2,主要运用于西甜瓜、甘蓝类、马铃薯以及茄果类蔬菜,具体使用情况见表1。

1.2 农膜回收利用情况

全县农膜年回收总量1 681.3 t,回收率91%,其中地膜年回收总量314.5 t,回收率68.89%,不同农作物农膜回收利用情况见表2。地膜回收主要采用人工捡拾的回收方式,每667 m2地膜回收作业成本为60元,地膜收购均价0.6元/kg。全县现有回收点5个,回收企业1家,主要分布于使用地膜较多的大豫镇等4个镇区,年回收处理地膜能力约200吨。地膜回收后焚烧的占3%,填埋废弃的占22%,公司收购的占75%。

2 如东县农膜回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非标地膜市场占有量大

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地膜国家标准GB13735—2017,要求地膜的最小标称厚度不得小于0.01 mm,但是市场上小于0.01 mm的地膜仍然很多。1)小拱棚、中棚和大棚上覆盖的农膜因为生产操作需要,农户不得不购买抗拉强度高、厚度符合标准的农膜,这部分农膜基本都是回收后再利用,但对只要求保墒、保温的地膜,农户不愿意提高成本。2)出于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诱惑,大多数经销商虽然对禁止使用非标准地膜的政策有所了解,但销售行为仍然存在。3)使用地膜覆盖的农户多为希望农产品提前上市或者获得更好品质农产品的种植大户,这些大户的田基本都是土地流转而来,他们对农膜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不需要对土地再流转后的耕地质量承担任何责任,在地膜污染防治方面的考虑也就少了很多。

2.2 回收利用企业积极性低

邬阳等[4]调查发现,玉米、葵花的地膜回收利用总成本约1 354.5元/hm2,马铃薯地膜回收利用总成本约651.8元/hm2,而回收再利用产品价值258元/hm2。回收利用成本与产出相差较大,企业运营亏损,对该项工作积极性低。

农膜初级回收利用过程可分为回收、清洗、破碎、包装或造粒,在这些工序中,清洗过程将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废水。自2017年开始,如东县环保局应上级要求,已经不再新批废气、废水增量或该类型的企业经营许可。长远来看,原有的农膜回收利用企业也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尽早实现零污染物排放,才是最终目的。

2.3 回收网点数量少、收购网络不完善

目前,如东县的地膜回收主要依靠废品收购站,而一般的地膜由于比较薄再加上含泥量较大,很多收购站都不愿意收购,回收网点不能满足地膜回收的实际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膜的回收。如东县农膜回收高峰期集中在春提早栽培结束的5—7月,这个阶段回收时间短、回收数量大,现存的回收点无法在该时段内快速扩容并迅速配齐回收工人。

3 建议和对策

3.1 完善回收利用网络

将镇(区)分管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作为主要负责人,各村村委主任作为具体实施成员,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对县对镇、镇对村的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内,使该项工作制度化。全面推进农膜回收专业化,在各镇(区)选取硬件条件好、工作配合的回收点,挂牌定点实施保护价回收,或者旧膜按比例折换新膜。

3.2 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宣传

在各镇(区)人口密集区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微信推送等加大宣传。在全县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广大种植户和社会各界都充分认识到残膜对环境、土壤的严重危害。在挂牌回收点张贴回收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全体农户对废旧农膜回收的积极性,将惠农政策公开化、透明化。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培训力度,分对象(如企业负责人、农户、镇区废旧农膜回收负责人等)开展对口培训,及时传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增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意识,提升回收利用技能,营造全量回收的浓烈氛围。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根据如东县生产实际,申请国家、省、市相关项目扶持,对地膜回收的种植户给予适当的补助,补助一定的工人工资以及地膜差价,引导广大种植户使用标准地膜并且全量回收地膜。2)引进适宜地膜回收机械,减少回收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提升回收效率。3)政府对农膜收购点给予一定的补贴,提高收购点收购农膜的积极性,同时积极联系收购企业,解决废旧农膜的去处问题。4)政府要加紧拟定更多倾向于对废旧农膜再利用企业的优惠政策,如在用水、用电及税收方面的配套政策,提升企业回收热情。

3.4 加大执法力度

农业执法部门加大对全县区域内的农资网点检查,加强与工商部门的联合执法力度,严禁售卖不符合国标的0.01 mm以下的地膜,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推荐反推手段,对在用地膜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严格溯源。将举报电话、邮箱等公布于众,让社会各界都参与监督,彻底从源头上解决不达标地膜的流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Z].2012-01-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膜回收行动方案[Z].2017-05-16.

[3]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Z].2018-08-24.

[4] 邬阳,王建军,郭艳琼,等.内蒙古包头市农用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9(19):179-180.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回收利用
国内外选矿废水处理及回收利用研究进展
混凝土搅拌站污水的监测与回收使用的探讨
浅谈低碳经济中的省道公路养护
建筑、生态、资源
电弧炉炼钢的能量节约与利用
城市污水及其回收利用的技术探讨
汽车回收再利用管控模式分析
农网基建工程施工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