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自然才是真正的养生

2019-10-10 03:26卞文志
家庭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阴寒寒暑内经

卞文志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人们更加注重养生。很多人除了选择药膳、锻炼身体等方式来修身养性外,还积极借鉴古人的养生方式。因为古人比较注重自然之道,如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四季的变化中,生命万物就是在生、长、收、藏中运动发展。

春天是生命萌发的季节,这个季节人们应当入夜即睡眠,早早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舒张形体,漫步于庭院,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夏天是万物繁衍的季节,这个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万物长势旺盛,人们应当晚睡早起,以顺从夏长之气;秋天是万物成熟的季节,这个季节天高风急,地气清明,应当早睡早起以順秋收之气;冬天是生机潜伏的季节,人们应当早睡晚起,等太阳升起后在起床,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以顺应冬藏之气。

如果违逆了一年四季规律,就会戕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遵循一年四季规律,便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掌握了遵循自然的养生规律。一直以来,人们养生关注的重点只在于表象,如何通过食物、药物来提高健康度来延年益寿,却忽略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点”,就是遵循自然。因为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人类生于自然,顺应自然去养生才能事半功倍!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疾病是从哪里来的?中医说是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现在有了变化。“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空调、冷气也是燥,在空调冷气下空气就干燥;膏粱厚味带来湿和火。所以现在影响健康不仅有自然的因素,还有人为的因素。有研究证明,现在很多疾病都是在空调环境中发生的。

现在的人们对于养生存在一大误区,认为食补、药补之类就是养生。因此对于养生食材的科普越来越多。近几年来,不仅仅老年人关注养生,年轻人也开始注重养生。然而有些人吃了不少养生食材,却没有达到养生效果,原因就是忽略了遵循自然。

之所以说现代人养生应遵循自然,是因为人跟天地是一个整体,人的情志实际上就类似于天地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情志太过或者不及都会影响健康。《内经》里讲的清楚,天热的时候阳气发散,把身体里面的阴寒鼓荡出来。因为人吃五谷杂粮,人体的环境不能够保证每时每刻都那么理想,所以里面会有阴寒。阴寒要借什么力量发散出去呢?这就是天地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来自于火热的夏天。

世人皆知,夏天来了以后大家的汗毛孔都会打开,然后天气又很热,大家又要适当的劳作,要有运动,这就会出汗。出汗以后人体的髓道就打通,就把很多的隐患排掉,这是机体自己在调整。自然需要热,人体也需要热,这个时候阳气向外发散,就把内部的东西带了出来,人的血脉和五脏六腑才会“顺”。所以《内经》里讲到夏三月是“无厌于日”。或许夏天美女们最讨厌太阳,怕晒黑了皮肤,但是《内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讨厌太阳,因为我们需要太阳。现在很多人夏天空调温度开的很低,室内温度低了人的阳气就往里面走,不向外发散,这就是违背自然界的“逆”。因为跟自然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会生灾害,人的很多疾病就是这样来的。

阴阳不协调就是疾病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内经》说的“生于阴阳”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夫妇关系不好,阴阳就不协调;子女在这样一个阴阳不调和的家里生长,身心健康就不可能好。所以,现在有很多父母带小孩去医院看病,反复的看,很难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实际上根源就在父母身上。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就是“阴平阳秘”,“精神”就“乃治”,形神才能够健康。

猜你喜欢
阴寒寒暑内经
我该如何去找到我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园丁颂
先秦两汉寒暑成因解释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小心梅长苏的“阴寒”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论《内经》肝为罢极之本及其现代应用
悲哀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