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家笔下的螃蟹

2019-10-11 07:31
老年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徐渭李渔画派

吴 明

秋风起,蟹脚肥;菊花开,闻蟹来。金秋时节,菊花盛开,也正是螃蟹肉肥味美之际。百姓爱蟹,名人画家亦如此。蟹有四名:“以其横行,曰螃蟹;以其行声,曰郭索;以其外骨,曰介士;以其内空,曰无肠。”不少画家将其绘之以画,倾之以情,或墨色淋漓,或浓淡相宜,诉说着文人的得意与失意、讽刺与自嘲,也为人们品蟹之余平添了几分韵味。下面,让我们欣赏几位名家笔下的螃蟹形象。

《郭索图》明.沈周

《郭索图》明.徐渭

沈周,明代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不仅精于画山水人物,画蟹也有其独到之处。他的《郭索图》,先用淡墨画蟹壳、蟹脚,后以焦墨画爪尖和蟹壳凸凹,浓墨渲染双螯,活脱脱勾画出一只清水大闸蟹横行于水草之间的情景,将螃蟹狰狞而可爱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别有一番意境。

徐渭,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为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他对蟹观察细腻,笔下的螃蟹活灵活现、一墨千金。徐渭还有两首《题画蟹》诗写得明快传神:“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谁将画蟹托题诗,正是秋深稻熟时。饱却黄云归穴去,付君甲胄欲何为。”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添蟹之味美。

郎葆辰,清代书画名家,以水墨画蟹著称于世,名闻天下,人称“郎螃蟹”。他笔下的螃蟹形神兼备,且喜欢在蟹画上题诗,诗画交融,更添蟹画之意趣。

边寿民,淮安人,清代扬州画派著名画家。其绘画笔墨苍浑奇逸、秀丽清整,设色清雅。螃蟹、菊花、美酒,在边寿民的作品中经常相伴而出。

齐白石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他笔下的螃蟹活灵活现,在似与不似之间洋溢着简单生活的情致与趣味。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由此,足见他的灵感和素材皆是源自生活,常通过一个细节或一处情景而引发艺术的联想。

《螃蟹图》 清.边寿民 纸本 85.4cm×42.8cm 南京博物院藏

除此以外,历代有螃蟹图传世的画家还有很多,如明代的陈淳、傅山,清代的任伯年,近代的王雪涛、李苦禅、吴之、朱屺瞻等。

文人们对螃蟹可谓情有独钟,自《楚辞》开始,写螃蟹的诗歌便已盛行。元代画家倪瓒写《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专门讲了煮毛蟹和蜜酿蝤蛑(海蟹)的方法。但是同清代的李渔比起来,都是小巫见大巫了。据说,李渔一顿能吃掉二三十个螃蟹,这种吃法甚至给他造成了经济压力。李渔对螃蟹之痴狂,无以复加,他夸赞螃蟹是色、香、味三者的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后人能与李渔比肩的,大概就是画家徐悲鸿了,徐悲鸿曾说:“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见了冤家不要命。”画家们对蟹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

《夜深独酌蟹初肥》齐白石

猜你喜欢
徐渭李渔画派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风莺图诗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徐渭《畸谱》考
立体画派
回忆之城,泪雨之城
倚帝客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徐渭南腔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