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阂与沟通

2019-10-12 13:17杨磊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叙事结构主题

杨磊

摘要:与其他两位与之并称为“墨西哥三杰”的导演不同,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并不高产。从处女作《爱情是狗娘》至今,他执导的电影仅九部。其中“隔阂三部曲”是他的三部代表作。影片《爱情是狗娘》将来自墨西哥底层的血腥和暴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之后《巴别塔》展现的热情如火的墨西哥更是与片中冰冷压抑的日本都市和满目荒芜的摩洛哥形成强烈的对比,《21克》则是伊纳里多导演发掘的第二部与《爱情是狗娘》相同主题的电影,三部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种种隔阂。集中展现了导演对生命、信仰、救赎以及人类精神困惑和隔阂的关注。“隔阂三部曲”采用三段式叙事结构,打破了影片传统的按时间顺序进行的线性叙述程式,将电影中看似由无数碎片拼凑起来的多线索交叉叙事合情合理并且很好的服务于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本文将从三部影片的叙事结构与主题入手,分析叙事结构与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隔阂三部曲”;叙事结构;主题

一、叙事结构

“隔阂三部曲”采用了三段式的电影叙事结构,具体表现为多线索交叉隐喻叙事。运用非线性叙事,多线索交叉,通過预叙、倒叙、插叙、追叙等方法形成时空上的错位和断裂,展现几个本应毫不相关的人在意外的突发事件下千头万绪的命运,又用隐喻的手法使观众进入影片的“世界”中,进一步感知影片投射进自我生活中的力量。[1]

(一)多线索交叉叙事

影片《爱情是狗娘》有三个主要人物,每个主要人物分别对应一条独立的叙事线索,通过撞车事件在每一条叙事线上的出现将影片进行时空定位,将肇事者、受害者以及旁观者这三个主要人物联系起来。三条叙事线索相互交织,有时为主线进行主要叙事,有时为副线穿插在电影的叙事中。

撞车在影片中共出现三次,三个主要人物的视点各出现一次。第一次撞车是从奥克塔瓦这个肇事者的视点出发,之后便以奥克塔瓦为主要线索进行叙事,女模特瓦瑞亚和杀手奇沃的生活为副线穿插在叙事中;第二次撞车是从模特瓦瑞亚的视点出发,之后电影的主线就发生了变化,开始以瓦瑞亚的生活为主要叙事线索,奥克塔瓦和奇沃为副线穿插在电影叙事中;最后一次撞车后是从杀手奇沃的视点出发,电影也进行了最后一次主副线索的变换,开始以奇沃为叙事主线,奥克塔瓦和瓦瑞亚为副线。导演通过三条线索交叉叙事的方式不断进行视点和主副线的变换,不但使观众将三个故事建立起时空上的联系,还使观众拥有了全知视点。

相较于伊纳里多前一部影片《爱情是狗娘》三条线索有迹可循的交错变换,导演在《21克》中更加追求影片的碎片化处理,相邻场景在时间和逻辑上毫无关系。比如影片的最开始保罗与克里斯汀娜赤裸身体躺在床上,而后克里斯汀娜的丈夫和他们的两个女儿在餐厅用餐,紧接着画面一转克里斯汀娜与一群女士倾诉,然后又切到杰克教育青年窃贼,最后切到保罗躺在医院里等待死亡。相邻场景完全无法看出任何联系。但在断裂的叙事中我们也能看出导演独具匠心的设置,从第一次保罗出场健康,第二次垂危,第三次健康,第四次又是垂危,前后强烈的对比并非偶然,正是导演特意表现给我们的。

影片真正讲述故事是从保罗躺在病床上开始,展现了三位主要人物的家庭,一场意外将三个主要人物联系起来。《21克》以保罗的形象和话语开始和结束影片,垂死的保罗好像在自言自语,又好像在回答自己的之前的问题,通过前后照应的手法向我们传达着生命的意义。

《巴别塔》作为“隔阂三部曲”的完结篇,依旧在讲述着一个意外的突发事件下千头万绪的命运,延续着多线索交叉叙事方式,同样探讨着人性的话题。影片四条叙事线索,串联起七位主要人物的命运波折,故事涉及三大洲、四个国家、五个家庭以及几十个人物。虽然线索复杂、时空错乱,但四条线索分别讲述的故事却是完整的。将四个故事分别用字母代表,即放羊兄弟为a,艾米莉亚和外甥迪亚哥为b,理查德和苏珊夫妇为c,千惠子为d。分析影片,我们可以发现,四条叙事线索被分别分成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排列均是按照a1,b1,c1,d1这样的顺序安排的。这样的有序排列,使观众理解起来更容易。虽然在时间上我们无法完全确定这四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但导演时不时在情节中给出一些细节将几条叙事联系起来,提示我们几条叙事线索在时间上有重合。比如在b1部分艾米莉亚接到了一个电话,我们无法判断电话是谁打来的,以及通话内容是什么,但在c6部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电话是理查德打来的,这就在时间上建立了联系。[2]

相较于其他艺术,电影在时空上更加自由,导演可以采用预叙、倒叙、插叙、多维度多角度叙述等等来表现自己的影片。在《爱情是狗娘》以及《21克》中都运用了预叙的手法。《爱情是狗娘》影片伊始就出现了本应在后面发生的奥克塔瓦和他的朋友驾车逃亡并出车祸的情节。同样,在影片《21克》一开始就出现了保罗看着躺在床上熟睡的克里斯提娜的情节。预叙的运用可能是制造悬念,也可能是为了暗示观众电影的情节要对其做出解释,驱使观众主动通过之后的叙事还原情节。显然,在《爱情是狗娘》中运用预叙的手法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观众参与影片的还原,之后的情节也是围绕这一事件给出解释。而在《21克》中运用预叙的作用则是前者,为了给影片制造悬念,保罗的几次出场让观众不禁疑问,保罗的身体状况究竟如何,保罗的妻子到底是谁?随着情节的展开,观众需要自己在影片中寻找答案。

其次,影片《21克》除了运用预叙,还将追叙、顺序和预叙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故事发生整体性的交叉。影片将三个故事巧妙地用一场车祸联系起来,不同人的命运在瞬间交叉,随后展示给我们一个又一个幸与不幸的故事,揭示着生活的艰辛以及生命的沉重。

(二)隐喻化叙事

隐喻是一种比喻、一种图案式的想象,在电影中,隐喻通过若有似无的表现方式,使受众“进入”创作者编织的“世界”中,感其所感、悟其所悟、思其所思。[3]

首先是在影片名中,“《21克》借由人类死亡时减轻的重量是21克这个传说,而这被称作是灵魂的重量。将几个在与死亡擦肩而过的人刻画得淋漓尽致。”影片以保罗的话语作为开头和结尾,开头保罗问“生命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结尾保罗说“我们得到多少?我们到底得到多少?……21克到底有多重?”前后的对应,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自问自答。而保罗提出的疑问,正是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影片《巴别塔》如是,片名源于《圣经》中的一则故事。巴别塔也是导演贯穿在整部影片的隐喻,在现实生活面前,人们渴望沟通,渴望互相理解,但结果却如巴别塔一样无法建成。影片共运用了6种语言,但沟通的障碍仅仅是因为语言吗?显然不是,与理查德苏珊夫妇有着共同语言的同行游客毫不留情的抛下二人,而为理查德夫妇提供帮助的却是摩洛哥当地的导游。造成警察对艾米莉亚及其外甥的盘查并禁止入境的原因并不是语言不通,而是彼此之间的不理解不配合。

电话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在三部影片中经常出现。《爱情是狗娘》中塔尼尔和瓦瑞亚约定,如果打电话到家中不是塔尼尔接听则不说话,随后在塔尼尔与妻子离婚并与瓦瑞亚生活在一起之后,一通沉默的电话是塔尼尔和瓦瑞亚陷入信任危机。电话本来作为沟通的工具,却无法让人真正达成沟通,隐喻着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沟通的桎梏。《21克》中,克里斯提娜在家人去世后反复听最后一通留言,隐喻着克里斯提娜生活的寄托,也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巴别塔》中,理查德和苏珊夫妇联络当地驻美使馆求救,但电话接通却并没有真正达成通过打电话达到求助的作用,就像在《爱情是狗娘》中一样,隐喻着虽然电话是人们联系沟通的工具,但却因为例如语言、相互之间不信任等等障碍无法真正使人们完成沟通。

除此之外,三部影片都出现了车祸这一情节。无疑,车祸本身就隐喻着灾难来临,而在灾难来临时,不同角色的命运也因此发生转折。《爱情是狗娘》中奥克塔瓦因为车祸停止疯狂,认清自己;瓦莉亚因为车祸断送了自己辉煌的职业生涯和甜蜜的爱情;奇沃因为车祸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21克》中克里斯提娜因为车祸导致家庭支离破碎;杰克因为车祸丢失了信仰并且沉浸在愧疚中;保罗因为车祸获得了一个新的心脏。而《巴别塔》中放羊兄弟引起了车祸,发酵成恐怖袭击,各国之间的信任不堪一击。

“隔阂三部曲”通过隐喻化叙事的方式,巧妙将枪、电话、车祸等符号运用到叙事中,推动叙事发展,采用多线索交叉隐喻叙事的方式,将三条或是四条叙事线索分割成一个个小块儿,并重新拼接,通过叙事不断引导观众接近主题。

二、主题

“隔阂三部曲”探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存在的隔阂。影片《爱情是狗娘》真实表现了墨西哥城贫困、血腥、暴力的现状,通过一场车祸展示了不同阶层人民的人生。《21克》則延续了《爱情是狗娘》的叙事风格,用一场车祸把三个故事以碎片化的方式拼凑起来,展现了关于生命、信仰以及人们精神困惑与隔阂。而《巴别塔》则更为深化,通过一系列的叙事表达人类所面临的沟通困境。

从《爱情是狗娘》到《巴别塔》,影片始终采用三段式的叙事结构,运用多线索交叉隐喻叙事的手法,将“隔阂”的主题表达地越来越深化,视角也越来越广阔。[4]更好地将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表现清楚,引领观众探索影片内容,影片三段式的叙事结构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总结

伊纳里多导演用“隔阂三部曲”向观众展现着人类社会充满隔阂无法沟通的主题。导演善用的三段式叙事结构使影片叙事更有魅力,主要表现为非线性交叉叙事以及隐喻化叙事的特征。影片通过别具一格的叙事结构使主题更加深刻,非线性交叉甚至是碎片化的叙事更能是观众感受到影片对于现实社会中隔阂的彷徨无力,影片借助隐喻化的叙事手法使观众更能感“我”所感、想“我”所想、悟“我”所悟。

参考文献:

[1]范晓颖. “声音的颗粒”—伊纳里多电影叙事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

[2]李莉.对于诅咒的形式化表达:《巴别塔》[J].当代电影,2007(04):153-156.

[3]黎煜.撕裂时间——论《21克》的后现代叙事策略[J].世界电影,2007(02):92-103.

[4]张瑞琦.伊纳里多导演“隔阂三部曲”的隐喻化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叙事结构主题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西厢记》与《春香传》的叙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