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策略

2019-10-12 13:17魏巍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党报融媒体人力资源

摘要: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和受众阅读方式,带来了融媒体的发展机遇,对新闻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融媒体选拔和培养更合适的人才,已经是传媒机构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当前融媒体的发展现状作为研究切入点,探索新闻人才的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党报;新媒体;人力资源

一、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人才培养现状

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的整合升级,它是多种媒体融合的综合性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阶段,融媒体的社会认可程度更高,互利共赢是融媒体的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是融媒体发展的目标。“融媒体”时代,对媒体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高度,我国目前正面临传统媒体人才流失,新媒体人才缺乏的局面。当前国内媒体机构的融媒体人才培养,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人才流失的问题

媒体的发展形势遇到难题,新媒体的崛起影响了传统媒体的经营收入,新闻影响力也大不如前。在这种形式下,生活类媒体的人才流失明显加重,大量新闻记者编辑离开报纸,转而从事新媒体的相关工作。此外,也有大部分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选择离开媒体行业,到其他大型企业工作或开始创业。

人才流失让媒体失去了一批中坚力量,甚至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笔者近期调查了青岛多家媒体的人才流失情况,发现四家纸媒已经有30余人跳槽,时间跨度最早的是六年前,最近的则正在办理离职手续。

(二)综合素养不足的问题

融媒体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多种技能和思维的人才,既要掌握传统媒体的运营规律和内容生产方式,更要掌握更多的新媒体运营技术,了解新一代年轻人的信息阅读思维。除了新闻传播规律的挖掘,还要善于举行互动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媒体影响力,获得综合性品牌实力的提升。但从目前的传媒融合情况来看,传统媒体中熟悉新媒体的人才不足,而新媒体则对内容生产和信息优化水平不足,新闻人才的素质短板十分明显。

(三)传媒机构对人才的培养不足

对传媒机构而言,“融媒体”的概念已经普及,但在具体的执行层面,人才缺乏、机制不完善、动力不足等方面,制约了融媒体的发展。本位从新闻人才的培养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当前媒体机构的融合性人才培养策略,发现各大媒体机构都保持在“招人”和“用人”的层面,对人才培养付出的努力还远远不足。大量记者编辑只能在实践中成长,媒体机构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导致一些可塑性人才无法成长到自己的应有高度,对媒体机构来说也是重大的损失。

二、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除了政策、环境和资金投入外,人才的积累也不可或缺。媒体机构获得足够的融媒体新闻人才,需要从人才挖掘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重新塑造媒体机构的人才策略,以适应新环境的发现需求。

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闻人才,推动融媒体的综合发展。创新是新媒体的基本动力,同时也是融媒体实现高速发展的基础,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实现创新性融合,才能从根本上抓住时代变革的关键点。即便从新闻采编的角度出发,创新新闻创作和传播的方式,也有利于融媒体获得更多受众的青睐。

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及新技能的培训工作。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使得移动媒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VR、H5及360度相机等新设备及智能化传播手段已经逐渐引入到新闻传播工作中。这对基层新闻人才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基层媒体应组织新闻人才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闻专业知识也要包括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进而提高基层新闻人才的专业知识及新技能的掌握能力。

三是建立完善内部竞争机制,推动人才个体素质的提升。融媒体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也有自身的定位,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竞争机制,让从业人员在竞争中学习、收获、成长,成为适合媒体需要的合格人才,进而紧跟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推进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是设置绩效考核机制。完善、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的管理效果,同时还能够调动基层新闻人才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自身潜力。作为报社而言,报社绩效管理人员应结合当下企业实际,借鉴其他报社经验,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机制及激励机制,以此来激发一线记者的工作动力,推进报社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到来后,报社应立刻做出改变,不断提高基层新闻人才对融媒体时代的适应能力,进而不断创新发展,使自身可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无规矩不成方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仅仅依靠道德约束是不够的,只有法治与德治两条腿走路,才能确保新闻业的健康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新营.试论新形势下传媒人才的核心素质及其培养途径[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25(07):125-127.

[2]黄力力,常文硕,包学敏.应用型本科传媒类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8,2(26):180+183.

[3]尹雪聪,王鹏.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9):59+65.

作者简介:魏巍,青岛日报社,青岛新聞网。

猜你喜欢
党报融媒体人力资源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