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表现艺术和审美特征

2019-10-12 15:37陈瑜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戏曲

陈瑜

摘要:戏曲是我国特有一门传统艺术且是最极有特色的民族艺术瑰宝。然而戏曲的表现艺术主要是行当角色、音乐唱腔、演唱和伴奏、程式化的肢体动作和表演,以及艺术化的念白等起着突出作用等表演方式,当众展现故事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直接使的戏曲获得了多层次、立体化、整体化的艺术美,实现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使戏曲成了具有多方面审美特征、极具观赏性的艺术。

关键词:戏曲;表现艺术;审美特征

一、戏曲表现艺术

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多元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存在造就了戏曲艺术的综合美,其的表现艺术主要是通过的行当角色、音乐唱腔、演唱和伴奏、程式化的肢体动作和表演,以及艺术化的念白等起着突出作用。演员是戏曲表演的中心,其的分工是根据剧情所拟定的内容及演员依据行当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具体角色来呈现。然而行当角色艺术中则要求所扮演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针对演唱、念白、舞蹈和表演动作都必须符合特定的行当角色的身份、年龄特征和个性背景,其中行当角色背景随着剧本所呈现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的发展而发展,并需要演员在特定情境中將剧中角色内心的变化和剧中的情感冲突表现在舞台之上。戏曲演唱在音乐的表现艺术中,其的唱腔设计、演唱、伴奏主要都集中体现在戏曲曲牌联套音乐和声腔板式的优美设计和灵活自由的演唱上。戏曲演员的演唱通常的力求唱腔满圆润、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曲折变化和优美动听;戏曲的唱词演唱,是诗词、散曲与音乐的融合,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和表意性;在演唱时要有心灵的体验和真情实感的投入,演唱过程还得注意讲究声情并茂,真切传情,完美表达特定情境的独有情韵和人物鲜明的独特个性;戏曲伴奏配合演唱,呼应剧情情节的发展和剧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渲染人物情绪,烘托舞台情境气氛,使得演员在塑造出来的角色更加鲜明感人。其次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演员利用程式化的肢体动作和表演手段表现出来,其是戏曲表演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一个动作过程就是一段身段,一段故事就是演员通过肢体语言的一种形式上的段落组合,演员优美、抒情的身段程式化表意传情,演绎故事。例如戏曲舞台上演员的眉眼声气、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都有相对固定的一整套连贯的身段动作模式,如挥鞭即策马,摇柴即行舟,虚拟实物,虚拟环境,虚拟时空,使表演生动,表意鲜明,给观众留下想象的时空。

谈及程式化,其实它也属于戏曲艺术的一种表现艺术。众所周知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它不同于歌剧、话剧、舞剧、儿童剧等其他戏剧形式。戏曲舞台上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招一式,皆有固定规矩与固定章程。 例如戏曲的道白、念白又不同于话剧台词的程式化念法,武术跟斗等有关于“刀枪剑戟”等规范程式。化妆、服装、扮相,更是规矩严谨严格。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表现艺术主要是有两大特点,一种是程式 通过戏曲从业人员经过艺术加工的艺术元素,另一种程式艺术则是有戏曲表演表演过程中,虚实结合的虚拟性,尤其是在演员的做功表演和人物环境中。然而在舞台表现艺术中最具有带代表性且显著的虚拟性艺术中的动作程式, 比如有以一条马鞭就能代表出一匹马,配与演员的肢体动作就是骑马马,以船桨的划动就能体现出表演者在行舟,开门与关门、出门与进门,绣花无针缝衣无线。另一种则是环境虚拟,如琼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 ”,主人公看到梅花开的景象,渡桥、过河、进边、和尚庙、尼姑庵等景随人迁,戏随人走,舞台上通过虚拟的景物结合时空自由,将整个戏曲舞台的环境,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白了这种艺术的表现就是生活和人生的一种虚拟,是亦幻亦真写意人生的舞台。

二、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

(一)戏曲就是人们对于生活的反映

就实际生活情况来看,紧跟着社会进步的步伐,戏曲表演形式和内容也随其逐步完善 。出自完善的前提戏曲艺术也逐渐从反映生活转变为鉴赏艺术的一种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为此可知戏曲艺术的审美在戏剧舞台艺术中显得尤为重要。戏曲表演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的联系它是紧跟着社会的发展步伐,戏曲也逐步形成了固定的表现方式来表演 ,最为明显的就是戏曲表演中的行当角色的变化,在戏曲艺术这一大门类艺术体系中,以往角色主要是依据戏曲的剧本故事内容来变化,而后来为了笼统归纳细化分工,艺人们就将角色分为生、旦、净、未、丑五大类行当,为此,剧作家在进行创作编写戏剧本的时候,就会根据剧中所拟定的人物角色依据五大行当进行划分,从而造成了戏曲表演的角色逐步采用同定的方式来表演。然而戏曲中的行当角色其实就是取决了生活中活态的不同群体、不同性格、身份、特征的一种舞台表现艺术的集合艺术直接性将生活反映在舞台之上。时常我们看到戏曲表演过程中,演员会根据内容提及某一些道具的时候,往往都是采用无实物模拟的形式,从而促使了生活特征表现力的生动突出。就实际情况来看,可以直接说戏曲表演的形式已经逐步固定形成了,为此在进行戏曲表演的时候也是将生活艺术写生化,直接性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每个戏曲角色。

舞台对于戏曲表演来说 ,舞台是艺术表现力和突出其的审美特征是必备的,笔者认为在戏曲的创作过程中,紧跟着戏表演的不断发展,舞台表演艺术的表现在戏曲的特色中尤为突出。创作的情节以及对象都要具备一定的地点以及时间条件,它们的融入使得戏曲艺术结合生活的一种审美特征的形化表现,从而才能够促使舞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戏曲中的情感、环境。在观众的眼中完美的融合戏曲和舞台更能够展现出戏曲、更能将生活反映出来。

(二)内在艺术审美特征

中国传统戏曲均是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结晶,因此具有一定的民俗性特点和区域地区的文化特征,然而戏曲艺术审美特征的实践则需要建立在演员具有良好专业化功底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要保证戏曲作品的表演的根本,演员必须有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表演功底才能将戏曲艺术表现出来,并且是提升演员自身的最好途径,将能有效地将戏曲表演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意境层次,这样来才能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艺术审美需要,凸显戏曲表演艺术的内在审美特征。

从表演形式来看,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是依据一定的故事性节发展而发展出来的艺术载体,其所呈现的情感色彩也是以“情节”作为载体,表演者在戏曲艺术表演过程中通过对“自我”的突出,利用内在的思想情感将戏曲表现力呈现在舞台之上,依据演员内在的审美特征,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内在艺术的审美表现。提及内在的艺术审美形式来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追根溯源可知,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之所以有着经年不衰且历久弥新的根源,它最为突出的表现在于即戏曲艺术始终能够迎合不同时代的发展而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迎合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需要,不断深化在大众群体中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之所以能够满足大多数民众的审美需求,主要原因不外乎是中国传统戏曲源于民间,其内容与表现形式都在真实地反映着社会生活的真实境况,基于此,对情感意境的渲染成了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独有的魅力。

三、结语

戏曲表演体系是戏曲表演特有的标志,它丰富且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有效地将戏曲艺术展现在戏曲表演舞台之中,并通过的行当角色、音乐唱腔、演唱和伴奏、程式化的肢体动作和表演,以及艺术化的念白等起着突出作用,然而戏曲的表现艺术作为根本,其也是戏曲表演独特的审美特征。其审美特征包括生活特征的表现和内部特征,它们的融入使得戏曲艺术结合生活特征和内在的审美特征的形化表现,从而才能够促使舞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并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戏曲中的情感、环境。在观众的眼中完美的融合戏曲和舞台更能够展现出戏曲、更能将生活反映出来。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趣学本土戏曲
四部委携手推进戏曲教育工作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