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石氏兄弟石德纯、石德宽革命二三事

2019-10-14 06:40王祖远
军事文摘 2019年19期
关键词:起义军

王祖远

提起石德宽,人们都知道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但早在1908年,他还参加过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第一个依靠新军士兵来发动起义”的武装革命,即安庆马炮营起义。

石德宽,字景吾、经武,1907年受其兄德纯函召东渡日本,就读于同文书院,不久,加入同盟会,年仅17岁,为盟中年龄最小者。当时,国内革命烽火不断升起,在日本的同盟会员纷纷返国,欲乘时大举革命。石德宽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再也按捺不住读书的心,他写报告,甚至找到孙中山先生,慷慨陈词要求回国“投身光复大业”。翌年秋,他的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

1908年秋天,石德宽受命返归安庆,参加新军,联络军队。不久,光绪、慈禧相继逝世,新军炮营队官、岳王会会长熊成基见机会已到,立即与石德宽、范传甲、田激扬、洪承点、张劲夫等十几名革命党人,在杨氏试馆(今安庆市红光街121号)秘密会议,制定起义计划,发布战斗密令十三条。

11月19日夜9时许,起义军总司令熊成基发出起义信号,顿时在城外的马营、炮营的起义军腾然而起,石德宽率领一队人马焚烧军营,当场击毙顽固反抗的清军炮营管带陈镛昌,掉转炮口向北门守军轰击。清帝死讯传来后,皖抚朱家宝生怕出事,所以早有防范,曾严令“非奉有巡抚手谕印示,不准擅放一人出入”,结果城内的起义军无法接应,这样,熊、石率领的马炮营起义军便在城外孤军奋战,已经策反的3艘兵舰“江侦”“保民”和“楚材”,见起义军久攻不下,又把炮口对准起义军开火。起义军腹背受敌,伤亡惨重,遂向庐州、六安退却。随后,清军尾追,熊成基被逼解散军队,各自逃生。石德宽先是潜回寿州家乡,不久,化装去上海,再次东渡日本。

黄花岗起义让中国人民开始觉醒

1911年2月,石德宽经香港去广州,参加了由黄兴、赵声领导的广州起义,并自告奋勇加入“选锋队”,随黄兴一起进攻督署。他们火烧督署后,立即撤出,准备配合其他各路起义军扩大战果。当行至东辕门外时,突与清吏李准的卫队遭遇,展开激战,一时硝烟漫空,弹如雨注,石德宽不幸中弹而仆,壮烈牺牲,年仅2l岁。烈士遗有子女裕鼎、裕清,皆有由兄德纯收养。

民初,国家明令褒扬石德宽烈士,给予特等抚恤,安徽人民为纪念这位开国先勋,特命名安庆西门外一条大道为“德宽路”。

石德纯,字厚斋、寅生,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入同文书院,两年后进法政大学。读书时,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影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表示:“革命大业,责在吾曹,此其时矣!”1907年春,在东京加入同盟会。那时,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党在日本十分活跃,大肆鼓吹“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1907年10月,一批保皇党分子在东京锦辉堂集会,成立“政闻社”,扬言要返国策划君主立宪的行动。这时,张继、石德纯等十几名革命党人赶至会场,慷慨激昂地与保皇党人展开辩论,痛斥保皇党误国害民的种种谬论,被誉为革命党的一块石头。

1910年夏,石深受程家柽“北京为胡虏巢穴,弗躬入其肘腋之下,安足以事扼吭”的影响,尾随其后,返国入京,疏通关节,在刑部任佥事职,暗与程家柽联络。

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石德纯托故由天津乘轮去上海。这一年冬天,孙毓筠出任安徽大都督,应孙之邀,石去安庆任督署秘书,分管财政。袁世凯篡权后,电召孙进京,石随同前往。入京后,袁氏封孙为大总统府高等顾问,高马金堂,煊赫地位,孙终于为袁氏收买,后来成为可耻的帝制鼓吹者,遭千夫所指,万民唾弃。石德纯起初也被“选”为国会议员,但他纵观形势不妙,特别是宋教仁上海遇刺,袁氏野心昭然若揭,他便不辞而别,断然与袁(世凯)孙(毓筠)分手,绝交往来。

离开北京后,石德纯愤然弃政从商,经友人介绍,去陇西经办盐业。

1926年北伐军兴,石德纯毅然将多年积资数十万元,购买枪支弹药,运回寿县家乡,联络旧友,串通民军,在寿县举事,打出“皖豫国民联军”的旗帜,自任总司令,在皖北一线狙击直奉军,有力地配合了北伐革命军的进攻。北伐功成,“皖豫国民联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六军”,石任军长,驻兵霍丘。

以石德宽的名字命名的德宽路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排斥异己,镇压共产党人。石接到蒋令,嘱第六军“清党”,捕杀共产党人,但石违背蒋意,只是草草了事。蒋闻报后,大为震怒,立即下令免去石的军长职,调军事参议院任中将参议。石德纯知道这只是一个空衔,所以坚不就职,把军队交给自己的亲信,拂袖返归故里,兴办学校和水利事业,给蒋介石碰了一个软钉子。

为了治理淮河,石德纯奔波在八百里淮河岸边,不慎右腿踝骨折伤,他热爱家乡的精神,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敬重。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石德纯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走出闲居10年的家门,招集旧部,号召民众,成立皖北人民抗日自卫军,出任指挥官。那时,人们常看见这位指挥官骑着一头小毛驴(他腿瘸了),指挥部队,抗击日军,群众呼之为“瘸将军”。

不久,部队改番号为“安徽省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路军”,石为司令。在第一路军指挥部里,有几位共产党员,他们平时工作认真,战斗勇敢,受到石的表扬,委以重任。有一天,省保安处长赖刚到寿县视察,见墙壁上贴着“团结抗战,反对妥协”的大标语,就说:“这种标语只有共产党才会写,请石司令查查。”

石德纯说:“这里常有工作团、宣传队路过,我们无法查对。至于共产党,我是不是,你可以去问问蒋先生!”

赖刚被顶了回来,忙说:“石司令,误会了。据我处侦讯,贵军指挥部有个名叫吕岳的是共产党,请石司令协助缉拿。”

石德纯仰起头,“嘿”了一声,说:“不错,是有这个人,但他早已走了。”

赖刚碰了一鼻子灰,知道石是国民党元老,不敢硬碰,所以没敢发作,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立于德宽路上的石德宽雕塑

赖刚憋着一肚子气赶回省政府,向省主席李品仙报告了第一路军有“赤化嫌疑”;随即,李下达命令,取消第一路军番号,“着即改编,划归皖北行署指挥”。石德纯气愤地骑着毛驴去省府说理,他对李品仙说:“我所属万余人枪,都是乡亲父老交给我的,旨在保家卫国,你们从没有给过我一支枪一粒子弹。部队要改编,要解散,可以,但枪弹务必归还原主,你们休想拿这支队伍当升官发财的垫脚石!”

石德纯从省府回来后,立即召集大队长以上军官会议,宣布队伍即将改编,他沉痛地说:“诸位随我一年多,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受了不少气,就这样人家还不让我们干下去!”说到这里,石德纯失声痛哭,他说:“诸位愿抗日者,就请自找门路吧……我已是花甲之人了,要是小30岁,我可能就去投奔新四军,跟他们一同抗日!”许多军官很受感动。不久,郑抱真、曹云露等策动了一个支队另一个大队,投向新四军,编成江北游击纵队,坚持敌后抗战,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而英勇战斗。

l939年夏,安徽省成立临时参议会,一致推选石德纯为副议长。议长江玮(彤侯)年老多病,所以会务都由石主持。那时,新桂系掌皖权,成立安徽省企业总公司,乘抗日之机,操纵地方经济,大发国难财。对此,参议会中一批进步人士多有不满,议论纷纷,石德纯在会上带头抨击新桂系中几个掌权者,他大声疾呼:“一文钱都必须用于抗战!”由于激动,他的哮喘病突发。1943年夏,石德纯抱病主持省参议会,又因抨击当局,情不自禁,喘病陡发,经多方抢救无效,于6月3日下午1时病逝,终年66岁。临终前,手书遗嘱其子裕泽:“……牺牲小我,顾全大我,克服一切艰危的环境,为国家民族奋斗到底,方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石氏兄弟,投笔从戎,不畏艰险,牺牲个人,为国为民,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猜你喜欢
起义军
潮安县革命委员会
三河坝战役留下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8月历史大事记
“神鸦”泄密,起义军溃败武当山
“神鸦”泄密,起义军溃败武当山
故宫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箭
故宫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箭
沐猴而冠
李自成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