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思考

2019-10-14 12:15马千惠
文教资料 2019年19期
关键词:理论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

马千惠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本文以教学使命、教学地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裁体等方面为切入点,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等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探索新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性 理论性 亲和力 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这一具体要求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在新时代新形势新环境下,应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的成效,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定位,着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的着力点

(一)教学使命: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和行为的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魅力在于它的思想性。思想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属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不仅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还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方式和重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在思想认知层面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判、趋势预测及现实建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全局和战略眼光,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与时俱进、因势而新,探索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环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历史使命。

(二)教学地位:巩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地位

思想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或灵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偏向政治思想、理念、体系的构建,即“政治的思想”[4]。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所,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第一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课程”和“灵魂课程”。但从当前形势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第一课”,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金课”,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不断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对于巩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课”教学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的着力点

(一)教学内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理论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特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理论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质是理论教育,要求我们用理论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追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丰富和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才能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更好地顺应新形势。目前,要充分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问题、发展的新趋势、学生的新诉求,不断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符合当下中国发展实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引领[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教学过程: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

当前,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单纯的“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渠道,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形成有着最直接和最深远的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培养,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把握本質性问题的理论洞察力、回答复杂性问题的理论创造力、解决现实性问题的理论应用力。党的十九大以来,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硕果累累,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想充分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必须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真正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更加强大、内容更加充实、效果更加显著。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着力点

(一)教学队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亲近感和吸引力,反映的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任感、亲切感、互动性和接受度[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高校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高校思政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主要来源。高校思政教师的理论宣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感染能力、个人人格魅力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思政教师,当前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调动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培养机制,大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建成一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让他们在润物无声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在循循善诱中启迪学生心智。二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水平,不断增强高校思政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切实让高校思政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人格的力量成风化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成为学生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优秀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教学方法: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内在实质是教育理念的人本性、教育主体的感召性、教育方法的恰适性、教育载体的相宜性、教育情境的相融性等多种因素有机融合满足受教育者思想情感需求的能力[7]。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短板之一是缺乏亲和力,难以满足高校学生的诉求和期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富有亲和力,需要高校思政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支撑,如通过改进同构式、渗透式、网络式、体验式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着力提升学生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重要保证,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立足师生实际诉求,着力推动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尤其在教学方法上尽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实做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联动,更接地气、更贴近学生,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吸引力和亲和力。

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的着力点

(一)教学对象:认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主要指高校思政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针对性,要以把握教学对象的需求为基本前提[8]。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环境、教学条件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诉求期望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增强针对性,及时应对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简单划一、一概而论,高校思政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突出针对性,及时调整、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实行分类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着力解决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切实做到围绕每个学生、关照每个学生、服务每个学生,满足每个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引导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

(二)教学栽体:拓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栽体

当前,要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就要充分运用好各种教学载体,尤其要利用好新媒体这个教学载体。新媒体打破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对面讲授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可以借助新媒体实现跨地域传播,同时为师生之间搭建起即时沟通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新媒体的传播灵活化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新媒体的信息海量化有利于扩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9]。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会熟练运用微信、微课、微视频等教学载体,积极主动搭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教学平台,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优势与新媒体技术高度融合,切实推动二者实现优势互补,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和针对性,让生硬、刻板的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彻底活跃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要求,通过新媒体这个教学载体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教学与自主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有助于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9(00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9.

[4]商文成,彰显思想政治学科的思想性[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7):4.

[5]谢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1):17.

[6]邵西梅,主体间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亲和力提升[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102.

[7]周小李,彭小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N].光明日报,2018-12-7(006).

[8]胡华,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的逻辑生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3):116.

[9]郭欣,张群,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75.

猜你喜欢
理论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
找准“德性” 灌启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凸显思想性
读者心声
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路径探析
大学理论性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以韶关学院文科类专业为例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追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引入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