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

2019-10-14 21:30王景林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导入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王景林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已经成为数学教师必须做到的一项工作。众所周知,高效课堂的建设重在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改革。据此,本文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对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进行了具体分析,主要从“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利用游戏巩固课堂所学”“开展生活实践加强知识的运用”“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几方面展开,希望能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导入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而言意义重大。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小学生因为数学知识的枯燥性、抽象性而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课堂参与度也比较低,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必须改变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根据小学生的主体需要来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

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只由教师平铺直叙地讲授,很难调动小学生实际学习兴趣。过去,学生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在一上课就开始单纯地讲解,忽略了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为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数学导入的重要性,切实根据小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认知特点设计新颖有趣的导入方法,如此就轻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课堂开始就喜欢数学学习,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的相关内容时,如果将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小学生,则很多学生一定难以理解其概念,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可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一开始创设超市购物情境,让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参与购物活动,并提问:这些商品的价格是什么?(如文具盒10.99元)。通过这样的情境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小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再如,在学习《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复习导入法,根据学生以前学过的加减法进行导入,这样让学生可以有效地根据以往所学来认识新课。由此可见,导入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来有效地运用。

二、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很多课堂上得到了应用,经实践证明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小组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发,可以通过合作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和机会。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不同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碰撞,让学生找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多种角度和方法,切实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师生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类型的题目:按照乘船标准如何正确组织所有学生乘船春游。对于这种类型的应用题,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此无法提起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综合表现将学生分为四人至五人小组,每个小组都包括一个学优生和几个学困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然后,让所有小组自己去了解问题的要求,具体分析题目中的条件。这样一来,通过合作,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会漏看题目条件等。然后,通过讨论每个小组根据乘船标准制定春游乘船的最佳方法。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困生也积极参与其中,所有学生都学会了这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为了激发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竞赛。这将鼓励所有小组充满学习的斗志,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三、利用游戏巩固课堂所学

为了改变数学课堂气氛沉闷的不足,除了开展一定的小组合作外,教师还要注意游戏的重要作用。小学生对于游戏的热情总是有增无减的,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十分符合小学生的需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时,教师要注意对游戏时间和节奏有效把控,不能一整堂课都是游戏。为此,教师可以把游戏融入课堂巩固环节,在课堂结束前的几分钟,组织小学生进行简单的游戏,加深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改变课堂练习过于枯燥的形式。

例如,在实际教学“年、月、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的主题设置课堂游戏活动——“节日接龙”,让学生根据时间顺序依次说出重要节日,并说一说节日特色,如劳动节是为倡导“工作最光荣”,儿童节是专门为儿童设置的节日,国庆节是为了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等。学生在玩游戏时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还拓展了知识,学习效率和质量将大大提高。又如,在教学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设计“计算接龙”的游戏,即利用多媒体展示几道简单地混合运算计算题,然后第一排第一列的学生计算第一道,依次类推。如果学生不能计算出来,则下一个学生补充。如此既能够提高课堂练习巩固环节的趣味性,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四、开展生活实践加强知识的运用

以生活为导向的数学实践教学旨在让学生将无聊和难以理解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快速、有效、准确和简单地理解与运用数学知识和原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大部分都和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为此,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活开展相应的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小学生去运用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分不开,从而降低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和枯燥性。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的时候,因为教科书采用制作日历的方法来结合生活化的元素,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学习年、月、日的概念和转换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这样的生活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制作一本年历,融入自己的设计。这十分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还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实践的趣味性。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去测量自己家里各个房间的面积。在实践过程中,小学生要运用尺子等工具,还要记录好数据,根据测量到的数据来计算。这就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是有紧密联系的。

五、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强调,评价主要旨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以激励学生的學习和改善教师的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具有评价的“专权”。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还要注意从多方面看待学生,注意语言的中肯、真挚。

例如,当小学生正确回答出问题时,教师可以马上说一些“非常好”“很棒”“回答得很精彩”等语言。这种语言可以促进学生产生喜悦的心情,然后朝着教师引导的方向自觉地学习。当一些学生在上课时总是害怕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让他们“说慢一点,再说一遍”。当学生回答错误或离题时,教师应首先确认学生回答的合理部分,然后点拨、学生重新审视思考过程,得出正确的思路,以获取成功的喜悦。

总而言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从多个方面出发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秋红.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24):47-48.

[2] 谢发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16-117.

猜你喜欢
导入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