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栏目的运用研究

2019-10-14 21:30张秋萍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道德与法治

张秋萍

摘 要:本文根据新教材新的版本“探究与分享”的解读,研究如何正确运用好这个环节,就新教材特点,理念,以及以往教师在设置探究环节遇到的问题入手,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索使用“探究与分享”这一教材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求在实际教学中能更好的把握教材,更好的上出互动课,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探索分享;教学研究

从2016年9月开始,原本的思想品德课本被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代替,这本新的教材无论是从名称到内容都做了大量更改,许多一线教师拿到新教材的时候往往感觉到茫然和无助,不知从何下手,这本教材中设定了“运用你的经验”、“探究分享”、“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方法与技能”和“拓展空间”几个环节,其中“探究与分享”是设置最多的一个环节,所以我想就如何在新教材中运用探究与分享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探究与分享》栏目的特点

探究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思考,探索、发现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究与分享是指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获取答案.并与他人交流,使大家在意见交流中丰富知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八年级下册教材共有78处《探究与分享》栏目,内容丰富多彩,紧扣课程标准和现实生活,具有以下特点一

(一)参与性。《探究与分享》栏目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访谈、项目研究、问题辨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现实问题,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步骤,提升学习能力。例如,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第94页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今年出席两会的女性代表和委员的数量与比例,用数据感受.理解我国女性公民也能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接着,要求列举我国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例子,学生亲身参与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更加直观、真实地理解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过程性。教材改变简单告知的知识传播方式,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趣味性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恩维和情感过程。学生探究与分享的过程,其实就是道德知识获得、思维品质形成的过程。例如,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第二框“国家行政机关”(第84页)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及依法行使职权的具体要求,展示了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三种情景和观点,让学生分组讨论。

(三)针对性。《探究与分享》栏目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对栏目的学习,可以明确本节课学习主题,为抓住本节课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打好基础,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例如,第六课“我国基本制度”第--框“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重点是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重点由一个《探究与分享》栏目和一段正文构成。《探究与分享》栏目介绍了我国发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出我国为什么要由国家投资研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思考,学生在探讨过程中会深化对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

(四)实践性。《探究与分享》栏目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实践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要求。该栏目编写没有一味地空洞说教.而是把专业理论知识的阐述寓于鲜活的生活素材中,通过诱导、启发,让学生在实践基础上理解知识、在情感体验中内化知识,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二框“加强宪法监督"(第28页)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通过介绍小华所做的有意义的几件事情,要求学生说说今:后实践宪法的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行为准则,走出课堂,深人实践。

二、往“探究活动"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一)探究目标不明确,意图不明朗,形式化,为探究而探究,往往表现出来的是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无收获。

(二)设置的问题低幼化,往往一眼就能得出答案,学生提不起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比如:行不行,好不好,对不对这样的问题,或者问题本身没有可探究性,比如:你认为学习重要吗?

(三)教师缺乏有效组织课堂的能力, 组织活动时混乱,学生各行其是,没有分工也没有合作。比如教师常犯的错误: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某某问题。这种简单的询问起不到任何讨论和探究的效果,有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没有体现分层次原则,或者提问干脆就是叫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没有关注到后进生的发展,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新版教材中正确运用“探究与分享”

(一)切实把教材中给我们的“探究与分享"环节运用起来。许多老师犯了一个错误,在旧版本教材使用中,往往不使用教材中给我们的教学材料,而自己另辟蹊径。当然,旧版本教材中的材料有些不一定适用,这也是教师自找资料的原因之新版教材模块设置较合理,教师应该真正的把新教材中的各个模块切实运用起来,特别是“探究与分享”模块,和教学顺序以及知识点有良好的连贯性,我们只要认真解读教材,真正运用好教材的“探究与分享”内容就足以开展良好的教学互动等活动。相反,如果教师自己去找材料,不一定会和教学内容有良好的衔接不说,对教师也造成额外的教学负担。所以,每位教师都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环节,充分利用教材的原生材料。

(二)注意课堂时间把握,整合运用教材中的多个“探究与分享”环节。如果大家按照课本里面的顺序,每个“探究与分享”都活动一次,那么显然时间上不允许,实际上也是没有必要的。我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适当删减一些与自己上课情况不需要的探究分享活动,或者把课本当中几个关联性比较好的探究与分享整合一起使用。提高探究与分享的使用效率,良好的一节政治课,一般探究活动也就2-3个左右,探究活动不在多,而在实效性。比如:《认识自己》这一课中,P27.P28的两个探究分享就可以整合一起,在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这样的认识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之后,完全可以设置第三个问题“说说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进而继续延伸问题“你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的?”学生活动之后,马上进入知识要点:“我们该怎样认识自己”。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感悟体验,最后也能得出教材知识要点的结论。完全没有必要分两次来讨论,两次活动,最后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

四、结束语

当然,在新教材的使用上我们还有许多困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和课改一样,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在探索如何更好的使用新教材而努力钻研教材,但是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充分运用“探究与分享”能让教师更好的做好“知识获取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知识探寻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李世晶. 部编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辅助文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9.

[2] 廖柳阳.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特色与运用分析[D].广州大学,2019.

[3] 李玉风.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公共人”的培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4] 赖文婷. 基于教材内容分析的初中法治教育教学实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5] 李云乔.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道德与法治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