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漫画的亚文化性

2019-10-14 21:30丁小涵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亚文化

摘 要:随着网络环境的高度自由,社会对同人文化作品的关注度迅速上升。同人文化以非商业性为前提,以亚文化的形式正有力地发展着,不论是同人志线下展卖会还是线上推广都获得了很大的空间。同人漫画作为同人文化作品的中坚力量,也具有着同人文化的亚文化性,从受众、主题、情节、风格等方面都区别于主流漫画,其亚文化性是优势也是问题,需要创作者在进行同人漫画创作的时候给予极大关注,正确认识同人漫画的亚文化性并善加利用,进而正确把控当代同人漫画的文化界限。

关键词:同人文化;同人志;同人漫画;亚文化

一、同人文化

要认识同人文化,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同人”的概念。“同人”一词来源于日语中的“どうじん”,意为“志趣相同的人、同好”,很多人理解为“同样的人物”,其实并不准确。最初的“同人”,是将重点放在“非商业性质”上的,也就是“一次同人”,它们并不是已有内容的二次改编,而是作者的非盈利性质的原创内容,因为被有共同的喜好的群体所欣赏,因此被称为“同人”。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与自由,“同人”的主要力量聚集在了“二次同人”,可以借助英语表达来理解——fan fiction,这种粉丝通常拥有共同喜好倾向,比如一两部电影、漫画或者文学作品。同人正是由这样的一群人所推崇的,以个人喜好为指导的非商业性质的创作文化,当然,现在的“同人”已经大部分变成了对于已有内容的二次非盈利性质的改编。这样的一种改编可以弥补粉丝对于已有内容的某些部分的遗憾,以《火影忍者》为例,作品中宇智波一族的悲惨命运是很多喜欢宇智波一族的粉丝们所遗憾的,因此粉丝们通过同人作品,创造了与原作内容背离的宇智波一族在村子里的邻里日常,满足了部分粉丝对于宇智波一族拥有正常生活的幻想。

同人文化的传播媒介起初是“同人志”,它来源于日语“どうじんし”,是一种自行出资的非商业性质的用来学习、交流的小数量书籍、刊物。由此可见,同人文化的传播媒介和自身內容都是具有小众性的,这也使其可以保证自身的自由性。正因为传播与接受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只是同好之间的一种交流,而且内容上也具有小众性,创作者的创作行为通常是不受限制的,所以创作者有时也会将在一定尺度内的反叛、情色、暴力等这些被限制的内容表现出来。

二、同人漫画亚文化性的体现

亚文化,也称为次文化或非主流文化。1950年时由大卫·雷斯曼提出了大众和次文化的差别,并且将次文化诠释为具有颠覆精神。亚文化作为西方六十年代出现的看待人类文化的新视角,依然是围绕着主流文化的,或者说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伴随主流文化而出现的特殊的文化观。亚文化的流通通常是由团体带领的,借助团体内的共识流传开来,因此社会中不仅受主流文化的影响,也包括小部分亚文化的影响。同人漫画自然也具备亚文化性,如何善用亚文化对于社会的影响,这就需要创作者们对同人漫画的亚文化性进行正确的把握:同人漫画的亚文化性体现在其与主流漫画的区别——一切以作者为基准。

同人漫画的受众群体通常是固定的几种分类。因为是同好之间的小范围交流,因此不同的群体之间有不同的取向,比如经常出现的女性向、男性向、全年龄向、成人向,而主流漫画则不管是结构还是设定,都需要以满足全年龄层面为标准进行创作。也正因为同人漫画的受众各不相同,因此在情节内容上会依据不同的受众有所区分,比如女性向同人漫画通常以腐向内容为主,男性向同人漫画通常以百合向内容为主,全年龄向同人漫画虽然对于性向上的限制是开放的,但并不会包含具体恋爱、暴力等内容,而成人向同人漫画则会包含一定尺度内的色情暴力情节,当然,封面上需要标注限制阅读的年龄。

同人漫画不仅受众上有不同于主流漫画,作品内容的自由度也很高,这种自由不只局限于主题与情节。因为是自行出资的非商业性质作品,所以作品的画面风格是可以由作者自行决定的,完成度也没有强制的要求,即使是奇异怪诞的叙事风格也被允许。总之,所有创作的标准都以创作者的个人取向为基准。

三、作为亚文化的同人漫画的价值与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同人漫画不只以漫画同人志的形式出现在线下展卖会中,线上的网络传播,或是由官方授权的宣传活动等也大大提高了同人漫画在公众视野的出镜率。这里就需要明确两点:1、不同国家的法律各不相同,在中国范围内,同人志作为同人文化传播的形式必须是非盈利行为,要同非法出版物进行区分。2、漫画内容取材分为原创与非原创,由于同人偏向二次创作,因此一旦未经许可进行盗用,甚至借以进行商业行为,这里就会涉及到作品侵权。

同人志按照内容形式可以分为文字和漫画两类,漫画同人志就是以同人漫画为内容的书籍、刊物,但是这种书籍刊物的第一前提是非商业性,一旦脱离这一前提,同人志就容易变质,作品的自由性会受到限制,其作为亚文化的生命力就会大大降低,但这并不代表作者的一切取向决定都应得到支持,尤其是涉及社会道德等问题时,需要具体全面地取舍。同人志一直以来因为并不具有作为正规出版物的条件,没有国际书号,无论是传播还是售卖都一直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是灰色地带的产物。针对这样的特殊情况,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同人漫画作品的亚文化优势,不能全部打死。虽不能同日本等国家相比,国内的确开展了许多同人展,也为同人文化群体提供了充足的活动交流空间,包括以天窗联盟、P站为代表的众多线上传播平台,使同人漫画的亚文化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随着同人文化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大,市场看到了同人文化的亚文化潜力,因此同人漫画也被广泛应用到商业宣传之中。以《仙剑奇侠传》为例,在电视剧集没有更新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热度不减,这与官方对于同人漫画创作的鼓励、甚至推出了官方的同人漫画的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这样的发展是有悖于同人漫画本身的非商业性要求的,但这样的发展变化带来的是一个IP的成长与延续。从其亚文化特性来看,这未尝不是一种亚文化的魅力。二战结束后,婴儿潮高涨、青年文化崛起,这种青年人在社会系统中主动追寻小众风格的颠覆精神被雷斯曼定义为次文化,也就是现在的亚文化,但随着时代更迭,亚文化的内容也在变化,起初的确一种反叛的存在,就像爵士乐、性解放在60年前还是特立独行的符号,而现在已被主流文化吸收,散发着亚文化性魅力同人漫画的未来也让人心怀期待。

同人漫画因为是二次创作行为,所以创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版权意识。近年发生的一系列IP侵权案件,以金庸状告青年作家江南为例,虽然这是同人文学的维权案件,但反应出的是对于同人文化版权意识的模糊。对于再创作的合法性究竟应该如何界定?《三体》的同人漫画有很多,但是只有经过官方授权,由幻创未来执笔的版本才可以作为商业用途出版发售,这并不代表其余的同人漫画都是侵权,对于非商业性的同人漫画,只要在社会道德的尺度内,一切创作行为都是创作者的自由。回到“同人”的概念,一直强调的都是作品的非商业性,即使随着社会的发展,同人也成为了商业宣传的途径之一,也并不代表作者可以忽视同人本身的非商业性。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借助同人漫画的商业行为仍是一个新的课题,因此同人漫画的亚文化性虽然促进同人漫画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但也要积极面对同人漫画亚文化性带来的挑战。

四、文化界限把控的反思

网络的高速发展虽使同人亚文化广泛传播,然而无论是大众还是同人群体,对这样的融合都有些措手不及。对AO3平台被关闭等现象进行反思,大众需要正确认识同人漫画的亚文化性,同时同人群体也需要对与主亚文化的融合现状作出调整,不只是追求小众与自由,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接受一定尺度的道德约束。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作品内容的限度是需要由創作者自觉遵守的,即使是成年人向,也依然需要遵守最基础的社会道德约束。亚文化在使用公共资源的同时,必须尊重公共资源的规则。

当今社会的文化多元性意味着无论是主流文化还是亚文化,都应该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各个文化之间可以以高低区分但不应以对错评判。本文认为,当今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优秀同人漫画,应当是具有同人文化精神的漫画作品,即同人漫画在满足作者进行同人创作需求的同时,也满足表现形式对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要求,由于一些与人类美感生成相冲突的内容是无法通过美术表达的,这便对作品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尺度限制。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亚文化的力量,使二者互利共存,而不是像欧美“反文化运动”时代的“青年亚文化”那样是一种对抗式的关系,仍需要创作者长期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东锋;张琪.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梳理与特点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0):21-23

[2] 吉敏.同人创作及文化:独特的青年亚文化景观[J].中国报业.2019年(14):62-63

[3] 殷舒.漫画同人志的亚文化特性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04)

[4] 薛轶丹.网络生态下当代中国漫画产业的发展与变革[J].传媒.2018年(20):84-86

作者简介:丁小涵(1999-),女,山东青岛,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7级美术学专业,从事美术学专业学习研究。

猜你喜欢
亚文化
出圈:青年亚文化与“主流”的互相靠近
亚文化是读懂年轻人的有效方式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传播的本土视角:从媒体异视异色(vice中国)、透明人看亚文化的延伸
亚文化的力量
虚无的抵抗,模糊的收编
“二次元”渗透下电影的审美趋势
场景传播对青年亚文化产生的影响
把脉“腐败亚文化”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