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体会

2019-10-15 02:56夏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5期
关键词:肺叶肺癌差异

夏琼

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肺胃肠内科,湖南长沙

肺叶切除是临床治疗早、中期周围性肺癌患者的主要手术方法,患者需在全麻状态下接受开胸手术,对病灶部分进行局部切除,对于病情缓解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此类手术为重大手术,患者易对手术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引发机体应激反应,影响手术实施,故需在围术期护理中对患者心理情况予以特别护理[1]。因此,为观察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手术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影响,特选取66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接受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66例,随机数字抽选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31~58岁,平均(44.67±6.27)岁;其中病灶位于左肺叶15例,右肺叶16例,双侧肺叶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4~55岁,平均(44.52±6.22)岁;其中病灶位于左肺叶16例,右肺叶14例,双侧肺叶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CT扫描及实验室检验后确诊为肺癌;②均在知情前提下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肺癌晚期;②已转移、扩散;③非原发性肺癌。

方法:66例患者入院后均行肺叶切除术,并在此基础上接受围手术期护理。(1)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①术前:术前宣教、术前准备引导;②术中:配合主刀医生施术;③术后:常规术后护理、饮食干预等。(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①术前:在术前宣教期间,需根据病灶位置及切除难度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手术知识教育,并可通过模拟动画播放或宣传画册等形式对具有手术操作、手术风险及治疗效果等内容进行宣教,帮助患者正确看待治疗,可缓解部分知识缺乏引发的焦虑情绪。与此同时,还需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对手术治疗存在疑问进行解答,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手术当天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缓解紧张情绪,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②术中:需辅助主刀医生进行操作,并对患者麻醉状态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③术后:患者术后麻药消退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可引发焦躁等情绪,影响手术切口的预后,对此需在患者术后积极采取止痛措施,缓解疼痛,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带来的不良情绪;术后使用呼吸机,实施雾化吸入辅助治疗,促进患者呼吸系统损伤的恢复,降低感染风险,并促进排痰,维持气道通畅[2-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指标和手术指标。心理指标采用HAMA、HAMD量表对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指标进行测评,且得分与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

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心理指标对比:两组护理前各项心理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相关研究表明,手术切口越大则患者术中生理应激反应发生率越高,可造成免疫机能明显下降,对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及恢复效果造成一定影响,而肺叶切除作为开胸手术类型,术中切口较大,故患者存在较大的应激反应概率,而心理因素作为生理应激反应的另一主要因素,则可加剧患者反应症状,影响手术进度,故需采取一定措施缓解心理状态,降低应激反应程度[4]。

表1 两组患者心理指标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指标对比(±s,分)

组别 n HAMA评分 HAMD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3 19.03±2.72 12.72±1.53 16.31±3.43 11.45±2.73观察组 33 18.95±2.84 8.54±1.23 16.73±3.41 7.33±2.52 t 0.116 9 12.298 1 0.498 8 6.370 3 P 0.907 3 0.000 0 0.619 6 0.000 0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失血量(mL) 首次下床活动(d) 术后恢复时间(d)对照组 33 235.52±50.43 132.15±26.47 3.68±1.33 8.47±1.57观察组 33 207.23±22.47 35.26±10.21 1.25±0.51 5.22±1.25 t 2.943 6 19.618 4 9.999 5 9.303 1 P 0.004 5 0.000 0 0.000 0 0.000 0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护理前各项心理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指标较对照组获得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主要就有以下优势:①术前:心理干预的实施可通过宣教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手术知识教育,起到一定术前紧张情绪的缓解作用,其后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患者疑问的解答,进一步纠正患者手术观念,并通过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进一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应激风险;②术中:通过对患者麻醉状态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可对生理变化进行有效监测,及早进行纠正;③术后:疼痛护理及辅助治疗的实施,均可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发生,为术后有效恢复奠定基础[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对受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心理情绪具有较好改善作用,可有效避免术中应激反应的发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有效确保手术预期的实现。

猜你喜欢
肺叶肺癌差异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相似与差异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帕瑞昔布钠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