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梳机精益维修模式的技术探讨

2019-10-15 03:59刘允光
纺织器材 2019年5期
关键词:精梳机精梳隔距

刘允光

(聊城允光精梳技术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效能精梳机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精梳机的机械性能、装配精度、生产运转稳定可靠性以及自动化程度均得到极大提高。传统的周期性维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精梳机的生产要求,妨碍了新型设备优势的发挥。传统维修模式的弊端在于,不管设备运行状态如何,到周期必须停车维修,在多次的拆装过程中极易损坏机件或降低机件精度,影响精梳机效能,造成不必要的停台,且机物料消耗大、劳动用工多,加之招工难、人员流动频繁问题,取消周期性大小平车,落实包机责任奖惩激励机制,保留周期性揩车和部分保全维修项目,必要时实施状态维修,设备维修人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生转变,是效率高、投入低、用工少的有效途径。

1 计划性维修

1.1 计划周期性揩车

保留计划周期性揩车,揩车周期为15 d,揩车时间为1.5 h,定员为2~3人,其中1人可作为机动人员使用,如临时进行品种翻改、调整精梳落棉率、处理坏车、报警、封车机台等工作。通过揩车清扫能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找出潜在故障。周期性揩车是以预防性维护为主、侧重于机台必要的清洁,保证各机运转部件灵活,并对有缺陷的主要部件进行检查、修复或更换;检校锡林梳理隔距、顶梳进出隔距,实现设备的清洁、润滑、维修、保养和局部检修。表1和表2为某厂精梳设备清洁标准。

表1 精梳设备揩车清洁标准

1.2 周期性润滑

良好润滑是降低设备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料和能源的有效途径。而润滑周期、润滑油脂的选择应作为设备管理的重点来抓,这是衡量设备润滑条件好坏的基础。设备的不同部位对于润滑的要求不同,选用合适的润滑油脂和正确的润滑方式,做到定点、定质、定时、定量、定人,将润滑油脂按一定量分配到各润滑点内。表3为某厂精梳机润滑标准。

1.3 周期性部分保全

1.3.1 毛刷插入深度与三角气流板间隙

毛刷插入深度的调节是直接影响锡林金属针布表面清洁的一个重要环节,检查调节周期为3个月。将机器准确定位在40分度,用毛刷设置工具检查锡林托架和毛刷之间的距离,调整毛刷设置工具与锡林托架和毛刷表面相切;同时检查毛刷棕毛与三角气流板的间隙为0~1 mm,如果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进行调节。

表2 精梳挡车工清洁标准

表3 某厂精梳机润滑标准

1.3.2 上机工艺一致性调整

在实际使用中,精梳机定时定位走动、关键机件器材状态不良,如罗拉、胶辊的弯曲,钳板下沉,皮老虎结合件、钳板、顶梳、锡林、毛刷等损伤、变形,均会影响纱线质量。而精梳机上机工艺的一致性,将直接影响精梳机的台间、眼间落棉率及精梳条质量不匀率、棉结杂质和短绒率的一致性,必须认真对待。

具体调整工艺及周期如下:

a) 钳板初始最前位置定位以及偏心张力装置调节,保证钳板开口量以及开口量的一致性,调整周期为2 a;

b) 钳板开口量随落棉隔距工艺调整同步进行;

c) 锡林定位调整周期为2 a,可随更换锡林同步进行;

d) 检查锡林梳理隔距,随揩车同步进行,如果梳理隔距一致性差异较大,就必须做出预案、单独进行调整以满足上机工艺要求;

e) 顶梳高低,随品种翻改同步调整;

f) 进出隔距的一致性,随揩车同步进行调整。

2 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即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应密切关注运转机件磨损变形,针布损伤、嵌花、锋利度退化等,必要时集中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拆卸、修理[1]。

2.1 离线仪器检测

利用先进检测仪器和诊断技术,如:AFIS纤维测试仪、条干均匀度仪提供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当精梳条短绒率、落棉短绒率、精梳条干不匀率、精梳条棉结杂质以及成纱IPI值等质量指标出现严重异常时,根据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后续设备运行的状态,有的放矢对设备维修进行精益化管理,是实施状态维修的重要依据。

2.2 设备状态监测维修

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故障频发点进行针对性检查,查看设备各部分机构的运行、磨损、润滑及变形情况,根据日常监测、定期检查诊断信息,分析验证设备频发故障点的原因,建立设备维修频数档案,并以此制定维修方案,力争做到预防性维护与预见性维护,避免“救火”式生产维护(出现故障停车才维修),以达到精梳设备故障“零缺陷”、质量“零缺陷”和成本“零浪费”的目的,而周期大小平车计划维修所欠缺的正是这一点。

2.3 完善包机责任制

实施包机责任制,是降低机物料消耗和坏车停台率的重要举措。包机人每天对所承包机台的运转情况进行检查,班前听取挡车工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意见,对出现的异常问题密切追踪监测、预测分析并及时处理,把故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可有效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报上级,由设备维修主管做出维修方案,实施状态维修。

2.4 机电气检一体化管理

条并卷联合机自动落卷装置是机械、电气、气动和检测技术于一体的控制系统,是故障的多发区,有时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在精梳纺纱工程中是一个瓶颈,一旦发生故障,会造成精梳机大面积停车。该类设备应是设备维修工作的重点,应制定正确的状态维修计划。

2.4.1通常控制某一动作的传感器位置调整不正确,气缸、电磁阀节流阀调节不到位,检测传感器、电磁阀和气缸一旦发生故障,就会自动停止在某个动作位,不再继续下一个动作。这时,应根据动作执行情况来判断查找故障点,对故障传感器位置进行正确调整或更换损坏的传感器[2];应有专人负责对气动元件、接线管路等控制系统的维护。

2.4.2注意检查、正确调整控制送管架气缸节流阀流量的大小,送管架往复的动作应柔和,避免因送管架往复动作剧烈导致变形、开焊而不能正常生产。

2.4.3空气过滤器要定期进行检查、清洗和放水,使各气缸和电磁阀工作保持顺畅。压缩空气必须干燥洁净、不含尘埃杂质且压力稳定,这是保持设备运转稳定的前提,必要时可在压缩机输出的主气路上加装一个中大型压缩空气过滤器。

2.5 锡林金属针布齿条锋利度退化与更换

锡林金属针布齿条的锋利度、硬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对棉须丛的穿透性能,是衡量精梳锡林梳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精梳锡林金属针布齿条损伤、锋利度急剧下降,锡林针布会出现嵌花或严重嵌花,其成纱IPI值、精梳落棉率以及精梳落棉中有效纤维含量均出现明显恶化。

2.5.1 影响锡林针布使用寿命的因素

精梳锡林金属针布齿条使用寿命,与齿条规格、排布方式、材质以及齿条表面热处理工艺等因素有关[3]。同时还与上机工艺,如:锡林梳理隔距、给棉方式、给棉长度、车速、棉卷定量等因素有关,使用不当会导致锡林金属针布锋利度迅速退化、穿刺棉须丛能力降低,缩短精梳锡林针布使用寿命。

2.5.2 对锡林针布的分析判断和验证

由于精梳梳理器材对成纱质量以及机物料消耗的影响较大,应根据AFIS纤维测试仪检测数据,严格进行上机检查,通过快速试纺进行成纱质量分析、判断和验证。通常锡林金属针布锋利度下降,其梳理效能急剧下降,精梳落棉率会减小1.5个百分点以上;因锡林金属针布损伤而引起锡林严重嵌花,会导致精梳落棉率急剧增加,在采取其它相关的技术性措施仍然很难奏效的情况下,损伤的金属针布齿条就必须更换。由于不同品牌、不同厂家的锡林金属针布齿条,其材质、表面粗糙度、硬度、锋利度、穿透性以及使用寿命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与此同时,精梳机的上机工艺不同,其锡林金属针布齿条的更换周期也不尽相同,应该酌情处理[4]。

2.6 不同品牌精梳锡林梳理隔距

应根据锡林品牌区别对待精梳锡林梳理隔距的校正。国外品牌锡林齿片具有较优的表面粗糙度、锐度、硬度和非常好的穿透性能,可考虑适当放大梳理隔距,当第1排齿片与棉须丛接触即可达到良好的分解性、粉碎性及穿透性能,实现对棉须丛的精细化开松,使穿刺梳理的纤维单根化程度提高;若选用过小的梳理隔距,易造成梳理过度,导致纤维损伤、精梳条的短绒含量以及精梳落棉率增加。国产锡林齿片的表面粗糙度、锐度、硬度以及穿透性能虽有较大改善,但相比国外品牌仍有差距,可适当缩小锡林前区、最紧点和后区的梳理隔距,以弥补齿片穿透性能的不足,强化前区锯齿齿片的迅速插入、穿刺、开松及整理功能,为后区全面精细化梳理创造条件,大幅提高纤维单根化程度和成纱质量。不同品牌精梳锡林梳理隔距校正标准见表4。

表4 常用精梳锡林梳理隔距校正标准 单位:mm

3 精梳目视化标准看板管理

为了准确掌握设备的状态,对设备进行点检作业,操作不当随时都有可能额外增加机配件的消耗成本。点检维修制是在设备使用阶段,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检修管理体制。将精梳机的定时、定位、定量的操作要领,以规范标准化形式固化,并制作成TPM精梳设备OPL点检目视化标准看板,挂放在精梳工作现场,操作者可一目了然,使设备的各项技术标准的操作日趋完善[5]。通过推行点检管理,可达到提前发现和消除设备各类隐患的目的。

4 完善奖惩激励制度

制定激励机制与自我约束机制的检查考核方案,将精梳机的生产效率、坏车停台率、完好率、精梳工序各项质量指标合格率以及标杆机台的评定验收,作为设备维修主要考核的硬性指标,通过量化绩效考核,奖惩条款清晰,并将产量、生产效率上墙动态公示,成效一目了然、便于操作。各项指标评定得分结果与维修人员的工资挂钩,建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定期开展有声有色的技术创新研讨会、小改小革发布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设备技术操作比武活动,获得名次者予以奖励,对生产卓有成效的攻关课题予以重奖。用完善的奖惩激励制度充分调动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执行参与意识、增强其工作责任心,促进员工的自身业务素质以及精梳设备总体水平的提高。

5 结语

5.1取消周期性大小平车,采取计划周期性揩车、部分保全与状态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模式,使维修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盲目性,可有效提高设备的运转率和生产效率,减少故障和维修停机时间,节省用工、降低机物料消耗效果显著。

5.2通过建立完善的设备运行检查、检测信息反馈体系,便于分析判断磨损故障并制定维护预案,形成一套预防维护与预见性维护体系,将故障消灭在萌芽之中,在最大限度延长关键部件使用寿命的同时,确保设备在生产中获得最佳性能。

5.3将运转清洁标准、润滑标准、清扫标准、防错标准以及TPM精梳设备OPL点检制作成标准目视化看板,挂放在精梳工作现场,供操作人员现场学习,以确保工作质量标准熟记于心。

5.4条并卷联合机自动落卷装置是机械、电气、气动和检测技术于一体的控制系统,在精梳纺纱工程中是个瓶颈环节,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精梳机大面积停车,后续整个生产过程无法进行,应根据故障的频发点制定应急预案。

5.5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员工的自身业务素质以及精梳设备总体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精梳机精梳隔距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单纱断裂强力测试与评估
精梳对莱赛尔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立达精梳机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精梳毛织品脱缝程度的影响因素
略谈梳棉机针布间隔距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隔距片
——具有历史感的工具
精梳机台面棉网检测装置的红外技术应用
集聚纺细纱机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对成纱质量影响的研究
细纱机牵伸器材的优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