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带来冬天的梦》音乐课教学设计

2019-10-15 09:49高巍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乐段乐句小节

高巍

一、教学内容

本课为人音版第九册第八课的第二首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二、教材分析

《雪花带来冬的梦》是一首带有自然知识的儿童歌曲,它讲述了:在雪花纷飞的冬季里像“小青蛙”“小甲虫”“小刺猬”“小狗熊”等这些小动物是要在睡眠中度过的,等到春天来了,天气逐渐转暖以后它们才会苏醒。比如像“春风姑娘把你们来唤醒”这样的歌词拟人化,充分表达了歌曲的童真。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每乐段各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开始两小节的曲调成半圆形,描绘雪花飘飘而下,后两小节是前面的模进,在歌曲的第4小节中曲调使梦境更为形象。第二乐句的四个“告诉”节奏平稳,旋律一唱一停,非常口语化,在演唱时要注意中间的间奏,要做到叙事性,每个“告诉”表达一份情意。第二乐段音乐节奏改变为弱起(34|5.34|5),这样的节奏具有推动力,突出了“睡吧”的词意。最后两个乐句则是第一乐段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整首歌曲16小节,虽然短小,但充满了童话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能用轻柔的声音和甜美的表情自然地表现这首童话歌曲。

(2)使學生了解,一些动物冬眠的自然现象。

2.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歌曲进行童话音乐剧的创编,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感受力以及创新的精神。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演唱、表演等形式中培养其热爱动物的美好品德。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本课歌曲,并唱好歌曲中的半音以及弱起小节。

2.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速度与表演情绪。

五、教学过程

因为我从事音乐教育时间较短,教学经验比较少,通过上网查阅以及工作中与有经验教师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只有在课前很好的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才能对课堂的学习有推动作用。因此我将本课设计如下:

(一)激趣导入法

据现在的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已经不关注音乐课上的歌曲,反而对流行歌曲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在课程开始时设计了聆听流行歌曲《雪人》的环节,从这里引入本课内容,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本课教学起到了一个推进的作用。

(二)在游戏中解决难点

我在本课教学中解决弱起小节的这一难点上,采取了游戏的方法进行练习,游戏要求如下:请学生在弱起的前面进行换气练习, “1、2、3、吸然后开始唱”根据这一训练模式进行比赛性游戏,学生分组看哪一组的准确率更高,同时对这一难点进行巩固。在解决#2的练习中,我引导学生反复的聆听比较,并跟随电子琴进行试唱,潜移默化的感受音高。

(三)以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来渗透歌曲情感

歌曲的理解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归纳法,使学生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表演的形式来找准本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运用了吸取各人长处的评价方式来互相促进提高,在独立的实践中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完成本课的认知与情感目标。

(四)在童话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事先营造一个童话的意境:有音乐、雪花、青蛙、甲虫、刺猬、狗熊、春姑娘等事物。学生可以加入表演,并扮演成各种动物形象,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发挥孩子天真烂漫的想象力分组创编童话音乐剧,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很好的释放了学生内心中的童真。

六、教学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内容丰富、充满童话世界的意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节符合现在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年龄特点的综合型音乐课。在课堂中,学生们既很好的掌握了具有童话风格的歌曲,又了解了动物冬眠的有关自然知识,而后又通过童话音乐剧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编能力。但也同时因为本课内容的丰富,而对课堂中学生的情绪高涨,不能很好的控制,使学生在课程过程中过于活跃。但这对教学并无太大影响。总之,这是一节丰富多彩、知识广泛、气氛活跃的艺术课。

七、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本课歌曲的教学进行演示和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歌曲,解决重难点。随后在歌曲意境的创编中,我利用了贴满童话意境图片的黑板,已形成一个充满童话气息的背景墙,对学生的创编创设了很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乐段乐句小节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学生的弱点,教学的难点
快把我哥带走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
浅析钢琴演奏中乐句划分与呼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