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2019-10-15 09:49王亚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乐段友谊音乐

王亚静

教材内容: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材分析:

歌曲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课人文主题是“回声”中的歌曲,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段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回声的呼唤。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追求。第二段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再现,突出了“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随着学生认知与探索能力的增强,他们会好奇去洞察知识,在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渴望深度探析与运用技能表现作品。四年级一班学生热情活泼,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参与活动,纪律好认真。音准能力在小字二组mi就唱不上去,声音有些白,所以引导学生运用弱声找到轻声高点后加上气息练唱,注意音准同时更倾向引导用艺术表现力打动人心。他们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愿意小组合作,一起讨论练习,加强解决问题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班里已经运用“steam”整合教学,能将纵向科学、语文、数学、美术学科,横向声乐、各科优势生合理安排在课堂中并优势巧妙利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在对音乐的感悟中发现大自然回声奥妙,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

2.过程与方法:在参与聆听、感受、模仿、学唱、合作等实践活动中,认识运用力度记号f、pp表现回声效果,感知A+B两段体曲式,作词家走、看、喊、听、唱的系列动机,体会作曲家旋律、切分节奏的巧妙运用,并能够唱准歌曲,有控制的唱好回声效果,达到用连贯、优美地声音投情表现歌曲。

3.知识技能:1.认识运用力度记号f、pp。2.用连贯、优美地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运用力度的强弱变化来表现彼此呼应的回声效果,唱准歌曲并用连贯、优美地声音投情表现歌曲主题“友谊的回声”。

教学难点:投情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巧妙入课

1.播放导入型动画微课《奇妙的回声现象》,吸引眼球,激起兴趣,认知力度记号f(强)、pp(很弱)并运用唱于二声部合唱中,体会回声效果。

【过渡小结】原声与回声仿佛两位好朋友你呼我应,传达着彼此的友谊,请听《友谊的回声》。

2.揭题:《友谊的回声》

【设计意图】结合信息技术,运用动画微课导入,巧妙编创二声部回声谱引子,学生认识f、pp并运用力度变化表现回声效果,关注“steam”与科学整合。

微课思路:回声现象+回声原理+回声产生条件+出示合唱二声部谱+两位学生示范唱二声部+全体学生唱二声部。

二、聆听音乐,感知作品

1.初听音乐,教师自然衔接范唱,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想象湖水、山谷、大海、沙滩、回声等山水美景。

【设问】聆听音乐,你听到了什么?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闭上双眼

【过渡小结】湖水、山谷、大海、沙滩,好一幅空山幽谷、碧波万顷的山水画卷,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设计意图】闭眼头脑风暴式联想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遵循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师以优美音色、艺术表现与感染力获得学生敬佩的掌声,再次抓住学生钦佩、服众的心理。

2.复听音乐,用手指读正确顺序,了解反复记号意思,感知歌曲A+B两个乐段。

【设问】翻开课本42页,一边心中默唱一边用手指读正确的演唱顺序,同时划分乐段?

【关键小结】歌曲是由A+B两个乐段组成的二段体音乐,A段行走在空山幽谷、大海之中,B段驻足停留,借以歌声表达友谊。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角度出发,关注歌曲演唱顺序,关注音乐要素曲式,整體感知乐段,把握主框架。

三、学唱歌曲,投情表现

(一)学唱歌曲的A乐段

1.学唱A段第一段歌词

(1)跟琴用“lu”轻声哼唱。

(2)教师弹琴,学生视唱学习。

(3)翻开课本42页,跟琴尝试填唱第一段歌词,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模仿练习纠正。

(4)注意引导第二句运用力度记号f、pp变化来表现彼此呼应的回声效果。

【设问小结】力度记号f代表?pp代表?用强和很弱来表现回声的彼伏呼应。

(5)准确唱第一段歌词。

【过渡小结】(按节奏读歌词)静静湖水边,静静山谷中,向着大森林,向着高山领……。静静大海边,静静沙滩上,想着天的那一边,向着海的那一岸……。转眼间,我们从山谷来到大海边。

2.学唱A段第二段歌词

(1)教师自然衔接弹唱第二段歌词,学生聆听熟悉旋律、填词。

(2)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尝试填唱第一段歌词,教师指导纠正唱准。

(3)准确巩固唱第二段歌词。

(4)把A乐段第一段歌词和第二段歌词连起来准确唱唱。

(5)学生参与体验,边唱边感受作词家写词时蕴含的一系列动作,唱中教师提示走、看、喊、听、唱。

【设问】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看着歌词唱一唱,听我提示猜一猜。

学唱歌曲的B段

1.师自然衔接弹唱B段,学生熟悉旋律、歌词。

2.教师弹琴,学生学唱,教师指导纠正。

3.跟琴准确唱B段。

【关键小结】B段音乐转为平稳,仅用两个乐句突出了“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三)完整演唱歌曲,投情表现

1.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全曲。

2.怎样用优美而连贯的声音投情演唱呢?

3.小组合作,攻坚克难,汇报表演。

四、编创拓展,升华小结

1.全体诗朗诵《鸟鸣涧》,营造空山幽谷,山谷寂静的情境。

附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2.配乐诗朗诵,全体学生起立,投情演唱全曲。

3.学生相互握手、拥抱传递友谊,增进感情。

猜你喜欢
乐段友谊音乐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友谊的重量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珍贵的友谊
什么才是真友谊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真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