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2019-10-15 09:49冯芳翠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音韵体悟节奏

冯芳翠

古诗词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在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收录了六七十首古诗词,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古诗词以优美的画面、鲜明的节奏、深远的意境、委婉的音韵给人以“情”的陶冶和“美”的沉醉。但由于其含义深刻,遣词造句有别于现代汉语,词义和语意与当下的理解更有较大差异,种种原因导致小学生对于诗词往往难以深刻地理解、真切地体悟。

那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诗词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词的画面、节奏、意境、音韵的美感呢?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 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静心朗读,浮想联翩,感受诗词“画面美”

要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中的画面美,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语调。然后再配以和诗词相应的乐声和老师动情的示范朗诵,学生再次跟着有感情朗诵,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思维空间。在由文字到图像这一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中,老师还要引导学生畅谈自己仿佛看到的、听到的,借助想象变语言文字为生动的画面,还原作品当时的情景,使学生更好地走进了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

二、调动感官,身心投入,诵出诗词“节奏美”

诗词是讲究平仄的。平声就是阴平和阳平,声音要拉长;仄声就是上声和去声,声音要短促。老师在教学中开始可引读,并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大家诵读,然后师生齐读。这样会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和着摇头、舞蹈、手势等动作,在一次又一次饶有兴味的诵读中品味着诗词的节奏美,在一次又一次的抑扬顿挫中渐入词境。由此看出,在指导古诗词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诗词的韵律,加上适当的表情和体态语等,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感悟诗词的节奏美。

三、入情入境,欣赏比较,体悟诗词“意境美”

所谓“意境”又叫境界,指诗词中呈现的那种情感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诗歌尤为强调意境,我们欣赏古诗词时,一旦随作者思路的引导深入到诗词的意境中,就会领略到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意愿和审美情趣,受到启示,产生共鸣。如教学《泊船瓜洲》时,利用欣赏图片、比较等各种手段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把“绿”改为“到”、“入”、“过”、“满”时再和“绿”相比较,再欣赏图片来体会“绿” 字的妙用,使学生感到春风的轻柔,眼前便会呈现出一片翠色欲滴,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象。這样入情入境、欣赏比较就会体悟到诗词意境美。

四、或吟或唱,陶醉其间,领略诗词“音韵美”

诗词的音韵美光靠读已不足以表达出诗词人的情感,那我们就来唱再配以音调,例如阴平的字我们可以唱成“1—”;阳平的字可唱成“1-3”;上声的字可唱成“1-6-1”;而去声的字可以唱成“1-6-1”。例如“窗前明月光”这句诗便有了这样的旋律:“6-1-1-3-3-5-5-3-3-”。当然,有了音调还不够,还要有一定的节奏变化,一般来说,平声的字比较长、缓、柔;而仄声的字较短、急、硬。掌握了这样的规律,任何一首古诗都可以拿来吟唱。什么叫做吟呢?半读半唱就是吟。吟诗是情感最丰富的体现,吟诗是自我陶醉的体现,所以我们古人这样说——吟诗作画,诗就是吟的,莫管它走调,莫管它不动听,只要把情感表达出来,这就是吟诗。这样,学生根据诗词的韵律或吟或唱,陶醉其间,不仅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同时能更好地让学生走进古诗词,与诗人词人对话。因此,在教学古诗词时,不妨给诗歌配乐,让学生在浅吟低唱中潜移默化地领略到诗词的音韵美。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升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总结方式方法,并把它们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使古诗词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音韵体悟节奏
萌宠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懂,才能得
节奏
轻快漫舞
论汉字三美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解题中的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