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的高职教育“课程思政”改革

2019-10-16 05:25任侠
教师·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课程思政

任侠

摘 要:以OBE教育理念反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思政课程分散到高职专业课教学,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技能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解决“谁来培养”“如何培养”“保障长效”的问题,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

关键词:课程思政;OBE;产出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3-0007-02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学育人提出的重点要求,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之于育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被大多学者译为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模式在价值观方面关注产出,以学习结果作为评价标准。落实OBE理念的《悉尼协议》工程教育认证在毕业要求中同样把人本素质贯穿始终,把思政教育贯穿高职教育教学全过程。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大多与专业课程之间没有关联,因此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比较普遍。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思政课在高职院校形同虚设,学生只为通过考试拿学分。把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并将其贯穿教学全过程,目的是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OBE工程教育模式即目标导向教育,注重对最终学习效果的把握,预先设置毕业生所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参照效果目标反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教学过程设计,这种“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教学设计有效地保障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一、加強专业课教师思政修养,解决“谁来培养”问题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人。毕业生的培养要求不仅包括“人力素质”还包括“人本素质”,而且良好的人本素质的培养可以促使人力素质的提升。好学、享学、乐学的人文素养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中事半功倍。专任教师只有对核心价值有深刻理解,才能在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结合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思政教育存在“孤岛”问题,首先端正专业教师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提升专业教师思想素质教育能力,从而借助专业教师个人魅力,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对高校学生而言,专业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融入社会生活的引领者,是在校学生攻克人生问题的一线“指战员”,肩负着扩大思政课宣传阵地、巩固思政教育成果、拓展思政教育应用的重任。专业教师对待专业知识是否严谨、对待实验实训是否严格、对待学生是否公平公正等因素都是影响学生意识形态的关键。在教育教学中,坚定理想信念是首要任务,而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最终为人民幸福生活、为国家繁荣昌盛而贡献自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让学生从专业领域信服教师;另一方面,与思政教师结对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技能,做好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领路人。师资培训不仅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学校深入推行思政进课堂,首先,加强专职青年教师、校内兼职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培养,与老教师一对一结对,老教师将自我总结的实际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将最新教育教学理念与老教师交流,双方互惠互补,共同进步;其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难点等方面组织专题讲座并进行全面指导,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再次,让专业课老师定期与思政专职老师组织研讨会,以加快教师转型。

二、深化思政教育综合改革,解决“怎样培养”问题

(1)与毕业能力要求一一对应,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构筑以思政教育为引领、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有机融合的结构化改革,构建政治思想理论导引专业知识内容传授、实时专业热点探析、实践教学体验3∶2∶5的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结构教学体系,有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在价值引领中的核心地位。推进课程评价方式改革,按照“课程综合成绩=知识内化(30%)+课程热点探析(20%)+实践教学体验(50%)”的方式,加强课程知识传授、课程热点探析、实践教学体验等三环节的考核,并通过网络平台给予课程综合成绩评定,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程对专业技术教学的促进作用。

(2)加强教学改革,形成“互联网+”课程思政“双轨并行”的专业技能与思政教育同步的教学方式,实现“素质-能力-课程”全方位提升。OBE工程教育要求整体教育环节聚焦于最终成果,针对意识形态与专业技能的双重目标进行宏观把控,重构课程体系设计。同时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工作都以双重成果为基准来设计和实施。

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课程资源,按照设定席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本原则,推行“网络课程”与“面授课程”双轨并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实现时时处处完成课程学习提供便利,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借助实时监督确保学生学习效果,多维评价机制保障学生学习目标实现。推动学生平台参与教学活动,反馈实践教学活动、参与讲座信息,以及学习过程的讨论、感言、提交作业等,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3)探索管理模式,推动思政育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学校注重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以OBE工程教育理念为推手,人才培养目标更接近用人单位需求,课程体系设置更科学规范,教学组织更有目的性,教学效果更得人所愿,反向设计在于让教师组织教学中的每次课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化的操作规范,任课教师针对目标需求,组织课堂内容,选择授课方式,将意识形态融入专业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政教育。细化“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针对性备课、授课。

(4)拓展宣传教育阵地,构建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OBE工程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教学成果目标,而且要求学生在入学时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不仅要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关注素质目标与能力目标,为完成目标还需在课后引导同学完成更多的实践活动,如主动进工作室与学长、学姐交流学习心得,寒暑假进企业实习,组织社团活动等。这些社会活动都会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更充分明确自己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对今后学习进行更合理的规划。

三、加强思政教育制度建设,解决“如何实现长效培养”问题

(1)推行开放育人模式。课程改革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要深入彻底就得多管齐下配合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目的。OBE工程教育要求目标明确,那么在制定目标时就应多方参与,争取目标与需求尽可能相似;在目标指导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也需要多方认证来保障科学规范;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制定评价标准都需要学生、教师、专家等共同出谋划策,尤其是针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基于多维教育评价将丰富评价依据,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可以考量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习态度等情感因素、心理傾向等非结构化数据。定期分享学习活动新成果,满足学生被关注的心理需求。

(2)推动校企多元合作。加强与行业企业多层次宽领域深度合作,持续开发以“思政进课堂”为核心的校企合作课程,并整合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先进领域等多方面的资源,将社会资源引进校园。只有这种具备专业能力又拥有个人人格魅力的专业偶像才能真正点燃高职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并投身事业的激情。行业领域的专家现身说法,从情感上触动学生心灵,专业教师用教育热情感染学生。通过情感与态度的点滴渗透,高职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接受,才能真正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从而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以此为动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并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借此也才能更好地达成OBE教育模式的毕业要求。与企业联合共建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抓好思政工作。与企业共同育人、协同创新,让真实的实践环境之于“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目标,发挥更有利的作用和价值。

(3)强化制度管事管人。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思政改革需求,学校制定配套制度激励保障改革方案实施,多方努力、扎实完成课程思政改革相关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着力推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制度的机制建设,科学构建课程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转变,结合OBE工程教育理念,积极思考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个道德缺失、自私自利、三观尽毁的工程师尽管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超强的技术能力,却不能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人民幸福的角度去策划完成工程项目,这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损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更可能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灾难性的结果。通过思政课程改革,增强道德素养在专业课程中的引领作用,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自觉投身为国家、社会及人类进步做贡献的事业中,这是面对教育环境变革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张 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2]顾佩华,胡文龙,林 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3]冯飞鹏.参与式课堂教学项目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1):81-85,97.

[4]陈建军,辜永红,于彦涛.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以电磁场的实践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1):93-96.

[5]孙爱晶,王春娟,吉利萍.基于 OBE 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1):49-52.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课程思政
以目标导向的机械制图教学探析
“产出导向法”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产出导向:指向未来的数学核心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