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建设研究

2019-10-18 09:20李宁
求知导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课程建设幼儿园

摘 要:学前教育需要传承民俗文化,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价值。文章介绍了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的生活性、传承性、民族性和多样性,澄明了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具有培养学前儿童文化包容意识、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以及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并介绍了X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开发的实践。

关键词: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124-02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要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这些很清晰地指出我们要重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以及幼儿园课程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加上笔者对民俗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展开了对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建设的研究。本文以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的内涵与特征、课程建设的价值进行了阐述,介绍了X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开发的实践,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一、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的内涵与特征

(1)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的内涵。民俗文化是世间广为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由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共同创造的文化。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则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及需求,选择独特且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俗文化与幼儿园相融合的课程。民俗文化课程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具体的民俗活动中传递给下一代,让处于启蒙阶段的儿童被传统文化的养分滋养,从而促进其个性和文化意识的发展。

(2)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的特征。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具有生活性、传承性、民族性和多样性等特征。第一,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的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而它的课程目标又是为了生活,它与我们的生活相辅相成,所以说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是一种生活性课程。第二,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具有传承性。民俗文化经过了历史的洗礼,传承了千万年的生活文化,其必然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无论是对文化知识、精神信仰的传承,还是对生活方式等的传承,都体现着它的传承性。第三,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具有民族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表现着强烈的民族性。从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具备“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元文化理念。第四,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文化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种类的多样性,虽然各个民族都有相互融合的历史,但仍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同时,我国的民俗文化的范围极广,内容丰富多样,这些都是我国民俗文化课程多样性的表现。

二、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建设的价值

课程的核心目的是育人,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的核心目的仍然是育人。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因其民俗文化的独特性而具有独特的育人效果,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的建设对儿童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1)培养学前儿童的文化包容意识。文化包容意识是各族、各国间文化认同的基础,我国的民俗文化在各族分分合合之中通过相互渗透、交融而不断发展,虽各具特色,仍能相互学习和吸收。例如壮族通过向汉族学习,改良了织锦机的构造,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劳动的效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贯穿民俗文化课程,能够培养儿童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意识,发展其多样性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前儿童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人们生活在民俗文化中并不断地熟悉民俗文化,从而产生了对民俗文化的认同和依恋。例如,我国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中秋节代表着团圆,也表达人们对家人的期待与爱,同时这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的形式。因此,开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秉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能够增强儿童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3)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在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中,儿童作为民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接触到多样的民俗文化,通过对这些文化的体验,在头脑中形成文化意识,从而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例如,在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儿童学习到我国流传下来的“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爱护同伴”等优良传统美德,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三、X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开发的实践

2016年,为实现辽宁省锦州市开展“基础教育年”的目标任务,打造优质普惠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凌河区积极推进“一校两园”建设工作,将原X小学改扩建成具有五星级标准的公办幼儿园。X幼儿园秉承“传承红色基因,致力绿色发展,润泽金色童年,打造多彩X”的办园理念,以传承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特色教育为己任,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物质和精神双重愉悦的空间,打造一个让孩子们自由实践、探索、发现、感受和体验的游戏乐园。X幼儿园将民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課程并收获了理想的效果。

(1)开展民俗文化环创活动。首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X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传统文化的元素,楼梯的墙壁粘贴着传统节日的图片,楼道里的墙壁也展览着很多传统手工作品,尤其是在传统节日里,幼儿园充满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其次,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X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环创特色,教师将班级环境创设与班级特色手工相结合,围绕自己班级的特色来进行环创,彰显班级民俗手工的特色。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幼儿园在民俗文化环境创设方面,还可以为幼儿搭建作品展示台,作品定期更换,保持新鲜感,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并热衷于创作手工作品。同时,教师要利用幼儿园可利用的空间,展示各种民间手工艺术作品,做到园内每一处风景,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会说“民间艺术”话,教师还可以在幼儿园布置独具特色的艺术长廊,如“剪纸作品艺术长廊”,用来集中展示教师、幼儿或家长共同创作的手工艺作品,让其成为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熏陶的主阵地。

(2)设立班级特色手工角。民间手工艺种类繁多,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安全性、适宜性、审美性以及趣味性等原则,该幼儿园选择了如下几个适合在幼儿园班级开展的民俗特色手工角。①扎染手工角。以便于操作为前提,该班级特色手工角选择了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绳子、夹子和布等,还基于幼儿的差异性,添加了适当的辅助材料,如皱纸、彩纸和剪刀等。②编织手工角。该班级特色手工角选择了各种长短、粗细不一的绳子作为主要的编织材料,辅以不同的美术材料和生活材料让幼儿尽情地尝试编织,并命名该手工角为“绳艺世界”。③纸浆手工角。纸浆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操作用的各种工具,有面巾纸、各种容器和记号笔等,同时为幼儿提供了适合欣赏、模仿的各种各样的工艺品。④陶艺手工角。教师在陶艺手工角为幼儿投放了丰富的陶艺材料,让孩子与陶泥亲密接触,在玩泥、和泥的活动中充分感受陶泥的特性。

班级特色手工角的设立是X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开发的一大特色,经过观察,笔者发现幼儿操作起来并不困难,而且幼儿还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该幼儿园招收的班级较少,所以特色手工角设立的种类并不多。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其他种类的特色手工角,如剪纸、刺绣等。同时,将具有民间特色的手工艺融入班级区域活动中,可以开展“走班制”的区角活动,让幼儿感受各班级不同的民间工艺,也可以实行特色区角“更换制”,即班级手工角定期更换不同的特色手工艺。当然,在材料的投放以及目标的设置上要结合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班级特色手工角活动,让幼儿充分地感受民俗文化。

(3)开展民俗文化活动。除在班级设立民俗手工角让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之外,笔者认为幼儿园还可以在教学中、课外活动中组织一些民俗文化活动,使幼儿更好地了解、传承民俗文化。①欣赏民俗艺术。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观看戏曲表演,参观民俗博物馆等,或观看赛龙舟、八音会、十里红妆婚嫁习俗等视频,同时动员家长一起收集各民俗节日里特有的手工艺品,布置成文化长廊,让幼儿随时得到艺术的熏陶。②尝试民俗活动。幼儿园可以邀请社区有特长的老人和专业的艺人不定期地来园为孩子们展示“绝活”,让幼儿更直观、深刻地感受民俗文化。比如春节请剪纸艺人来园演示花样剪纸,端午节请老人们来园示范包粽子、做香包等。③融入班级教学。将民俗文化融入艺术、健康、科学、社会和语言各个领域的思维课程中,使幼儿从不同的教学领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民俗文化的影响。同时,幼儿园可以在节日里围绕民俗文化开展一些教学主题活动,比如“红红火火过新年”“端午香包粽飘香”和“中秋月饼庆团圆”等活动。④营造民俗游戏氛围。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活动,把民俗游戏纳入幼儿園的基本游戏活动,能够更好地营造民俗文化氛围,使幼儿体会、体验我国民俗文化的趣味。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戏种类繁多、趣味十足,比如丢手绢、老鹰抓小鸡、七巧板、捉迷藏等传统民间游戏,将这些民俗游戏带入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童年的乐趣,还能发扬我国的民俗文化。

综上所述,将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对儿童教育和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够培养学前儿童的文化包容意识,培养学前儿童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其次,它能够使学前儿童了解我国的风俗习尚,感受我国民俗文化的特性,继承和弘扬我国民俗文化并不断地发展创新。最后,幼儿园在民俗文化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以现代幼儿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办园特色为媒介,努力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积极引发、释放和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学会继承和创新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孙立明.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文化性与生活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5(1).

[2]赵海燕,杨晓萍.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社会发展价值阐释[J].教育探索,2012(2).

作者简介:李宁(1996—),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课程建设幼儿园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爱“上”幼儿园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