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19-10-18 09:20黄淑辉
求知导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亲情

摘 要:“1+X”群文阅读的教学,就是讲一篇课文,附加几篇甚至多篇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海量阅读”,这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1+X”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不只是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必须有意识引领学生阅读,让这个“1”和“X”有机结合在一起。文章就“1+X”群文阅读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041-02

一、定好“1”、选好“X”是“1+X”群文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是指教材中的一个单元的议题或一篇精读课文的内容、主题、结构、人物、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在“1+X”群文阅读的教学中,议题的确定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X”则是指与单元议题或精读课文内容、主题、结构、人物、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相匹配的文章。“1+X”群文阅读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的自主权。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议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现行的教育部统编的语文教材大都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主题,这完全可以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分类设想和构思方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水平等要素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写作方法等角度确定议题。确定议题之后,教师应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结合定的议题、学生的阅读水平、思想特点等要素,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阅读材料,做到难易结合、长短结合、课内外结合,使阅读材料的选择更加合理。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根据单元课文(《秋天的怀念》和《散步》)的内容和主题,结合当前很多中学生不懂感恩的现象,我确定了“人间挚爱是亲情”的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亲情。再根据这一议题我选择了朱自清的《背影》、季羡林的《永久的悔》和龙应台的《目送》三篇文章。一共五篇文章,有三篇是课内的精读课文,另外两篇也是非常经典的文章,感人至深,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上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浓厚,对“亲情”的体悟相当深刻,通过“人间挚爱是亲情”这一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学生的心灵震撼了,深深彻悟:要珍惜亲情,要感恩父母!这样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效果很好。

二、“1”和“X”的有机结合,是“1+X”群文阅读教学的法宝

“1+X”,就是指要“内”“外”兼读,“精”“略”得当。“内”“外”兼读,即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的阅读,它是在对教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度引入教材之外的有相同之处的文章。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定好课内的“1”、然后选好课外的“X”的方式,有效地呈现多篇文章。“精”“略”得当,是指课文教学强调逐字逐句地有感情朗读和理解把握,这是“精”的体现。当然除了朗读和品读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默读、速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等方式,学会精读细读的策略,同时也要学会浏览略读的策略。在“人间挚爱是亲情”的群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花心思确定议题,选好文章外,在教学实践中,我还非常注重“一篇带多篇”的策略。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有感情朗读和理解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对本文的内容和主题(记叙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表现了母亲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感怀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活下去的决心)都概括得很好。然后我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的精美句段,分析母亲的形象,让学生在朗读细读中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这是人世间最真挚的爱!第二课时则引导学生快速默读另外四篇文章,让学生概括出这四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分享交流阅读了这组文章后的感受和收获,让学生在阅读分享中感悟天伦之爱。从学生的发言中,我感觉到读了这组文章后孩子们内心有很大的触动,美文引起了他们的共鸣。这样,先学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精读到略读,以此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和丰富阅读的体验,为学生提供崭新的阅读实践机会,学生也会渐渐爱上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三、以“读”促“写”是“1+X”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作文时能写自己眼所见、心所感、情所动、意所牵,且能言之有物,这是“1+X”群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写作就是体现阅读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积累的多少、阅读感悟和运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创作技巧和作品质量,博览群书者,必定妙笔生花!群文阅读时,我们会选择不同作者的文章、不同风格的文段、不同体裁的作品让学生去品读,但无论读什么书,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写和用。在七年级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对文本的写作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借鉴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注重引导学生坚持写随笔。我经常推荐一些好书或美文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读了这些文章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把读后的感悟与体会写下来,读得多写得也多。我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随笔,篇幅可长可短,文体不限,对语言文字不做过高要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描写生活的能力。这样日积月累,不但能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定能提高。

(2)坚持每周上一节阅读分享课。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坚持每周上一至两节阅读分享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读、所感、所悟形成语言,与同学分享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提高了不少。

(3)创新写作形式,丰富展示平台。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结合群文阅读的议题,每个月进行一次手抄报比赛;结合群文阅读的内容,开展书信等应用文的写作比赛;结合社会的热点,让学生发表QQ说说或微信文章;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在假期开展课外调查,写调查报告等。这一系列的写作活动使学生不再厌恶写作,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写作活动,动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1+X”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群文阅读更关注教师阅读策略的运用和阅读效果的内化运用,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敢于迎接挑战,博览群书,在阅读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雪华,周阳.“1+X”群文阅读教学关键策略例谈[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版),2014(11).

[2]曹鸿飞.“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版),2014(11).

作者简介:黄淑辉(1979—),女,广东蕉岭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学。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亲情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亲情的滋味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