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9-10-19 07:44王莉萍
家长·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高年级困境

王莉萍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以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为研究对象,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为语文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理解;困境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师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學生的个性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发现教师对学生个性培养不到位,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仍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主,将阅读内容与文章情感直接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学习中有不同的见解与想法,但是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动力。

(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

阅读是一种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提升的一种手段,通过日常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好的学习态度与方法,是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上,学生极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久而久之,就会对教师产生巨大的依赖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教学中,说教式教学方法,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由教师进行逐句教学,将每个课文的重点段落的含义与中心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缺失独自思考的时间,不利于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一)创建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氛围的驱动下主动阅读文章,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会产生独特的见解。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氛围创建时,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将文章背后的故事叙述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中心内容与情感。例如,学习《落花生》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为什么文章叫作“落花生”呢?(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花生生长的图片)学生:因为故事与花生有关系。教师:那为什么不叫花生的故事、关于花生的记忆呢?学生:不知道。教师:那你们想知道吗?学生异口同声道:想。这时教师可以引出课文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中的故事,并体会文章题目与课文故事的关系。当学生阅读结束后,要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与感受,通过良好氛围的创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的中心情感,并借此提升自身素质。

(二)拓展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将教材内容作为主要知识点,忽略教学创新与优化。在现代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有趣的教学作为素材,丰富教学资源,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教学资源的拓展,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内容时,教师可以就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进行延伸教学,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这一文章中对圆明园被毁灭的内容只有一小段,其余的段落皆是对圆明园内部的介绍。为了让学生对圆明园被毁灭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影视资料,将课文中描述的内容“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以视频的方式直接展示出来,并将圆明园被破坏之前的照片与破坏后的照片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侵略者对中国的恶意,体会作者写这一文章的意图。通过教学资源的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阅读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分组,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有4名学习成绩互补的学生。分组后,则是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或者探究写作意图,了解作者情感。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例如,《桂花雨》,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感受作者对故乡、童年的怀念之情。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分析课文。1.文章为什么叫作桂花雨?通过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桂花的香气到底有多么迷人呢?从文章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3.作者想要通过故乡桂花的故事,表达什么情感,写作意图是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学习,并回答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理解教学,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效果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学会阅读,并可以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通过阅读教学计划的制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责编  侯 芳)

参考文献:

[1]张小宁.混合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项目学习对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作用[J].教书育人,2019(28).

[2]段海凤.读写结合 并蒂花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高年级困境
跟踪导练(一)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