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廊坊农民致富路径探析

2019-10-20 13:41吴子明
商情 2019年4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摘要】从近30年《廊坊日报》刊载的相关报道可以看出,境内农民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不同角度探寻致富路径。农民致富路上的各种积极因素亦不可忽视。廊坊农民致富的经验可为其它地区农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民致富 路径 影响因素 《廊坊日报》

建市30年来,廊坊地区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6850元,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摆脱贫穷,过上富裕的生活。本文以1989—2018年《廊坊日报》登载的相关报道为基础,剖析廊坊地区农民致富路径,分析其影响因素,希望可以为当前的廊坊地区乃至全国农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些许有益参考。

一、《廊坊日报》中的农民致富路径

(一)“无工不富”——大力兴办工业企业,“以工补农”

1、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

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据《廊坊日报》报道,境内不少村庄的致富路就是依靠兴办集体企业。如:上世纪90年代初,大厂回族自治县西马村大力发展村办工业,走以工补农、脱贫致富的路子,先后与京津一些工厂联营创办了7个企业。很快,该村就由原来的“大厂数西马,全县倒数甲”成为全县首富村。三河市马起乏村也是得益于发展集体经济,连续4年名列三河市“十强村街”榜首。

2、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竞争中最有生命力的市场主体。廊坊地区有些村庄的致富之路就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如:文安县大叩皂村以胶合板行业为主的個体私营企业作为致富路径。至2003年,全村个体企业已发展到46家,年创产值上亿元,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

3、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还有些村庄在优先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同时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如:文安县四合村走的是一条以集体企业为龙头,带动个体私营企业共同发展的道路。全村共有集体、个体企业40多摊,1994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纯利12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高达2539元,是全县首批达小康的7个村之一。香河县钱旺乡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创办乡办、村办集体企业21摊,这些集体企业又带起个体企业824摊。1995年,该乡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00多元。

(二)“无农不稳”——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土里刨金”

1、种植传统农作物

有些村庄在种植结构调整中能够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安次区惠家堡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村土地大都沙碱贫瘠,村民则根据当地土壤特性大规模种植山芋,通过粉丝深加工等途径来致富。1989年,全村户户有存款,仅万元户就出现了100多个。有的乡镇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永清县刘街乡根据本乡植棉传统悠久、植棉经验丰富和气候、土质适宜等优势,把棉花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2003年,全乡种植棉花35万亩,仅棉花产业一项就为全乡农民增收近7000万元。

2、种植蔬菜、林果花木等“特色作物”

固安县依托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打造京津“菜篮子”工程。至2018年,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产水果蔬菜200余万吨,85%的果蔬销往京津。近年来,固安县南王起营村围绕京津需求,大力发展名贵花卉种植产业。2009年,该村人均收入逾30000元,相当于全县人均收入的4.5倍。三河市白家庄村则把种植果树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1994年,全村果品收入450万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85%,广大农民靠种果树人均纯收入就超过了2000元。

3、发展畜牧业

《廊坊日报》报道了很多农民靠养殖牛、羊、猪、鸡等发家致富,甚至有不少村子成了养殖专业村。廊坊市有着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机遇:1993年,李鹏总理在三河市题词鼓励大力发展养牛业;廊坊被列为河北省畜牧业重点发展地市;三河、大厂被国家列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到1995年时,全市养殖专业户达27200多个,户均畜产品收入5.61万元,畜牧水产已经成为廊坊395个村庄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来源。

(三)“无商不活”——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扩大就业,也是廊坊农民的一条致富路。如:行宫村充分利用位于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腹地的黄金地段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依靠出租业致富。1999年,该村第三产业实现收入40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0%。香河县淑阳镇以香河家具城为依托,大力发展餐饮业、仓储运输业,全镇农民50%的人均纯收入都是来自以第三产业。

二、农民致富路径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市、县(区)、乡(镇)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和服务

首先,地方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农民致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香河县大罗屯乡实施了一系列免收承包费、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搞开发性种植,使全乡经济作物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45.2%。1993年,全乡草莓收入150多万元,蔬菜收入近300多万元,各种水果收入近500万元。

雄厚的资金支持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掘金”的本钱。霸州市前狄村原来是一个无工、无商、无副的穷村,人均收入不过500元,岔河集信用社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1.7万元,支持该村建了16个全日光高效蔬菜大棚。种菜的农户人均收入一下由原来的500元上升到1500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关部门给予的科学技术支持无疑是授予了农民以“钓鱼”的方法。1990年,县和乡派工作组到大城县后屯村扶贫,帮助开发800亩荒碱地种棉花,县供销社及时送来优质棉种、化肥、地膜技术,技术人员送来种棉科技,棉花喜获丰收,全村收入30多万元。截至2015年底,廊坊市建立各级各类培训基地110个,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累计培训农民84.3万人次,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维修制造、法律常识、农业技术、企业管理和家政服务等各个方面。固安县大沙垡乡坚持靠科技创“一优双高”农业,实现了1993年全县三个第一:吨粮田第一名、棉花单产第一名、棚菜面积第一名。

(二)组织的带动

农民脱贫致富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三河市杨庄村党支部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先后扶持发展了40多个专业户、个体户。仅1993年工业总产值就达到1500万元,成为全市屈指可数的富裕村。村民说:“群众能致富,全靠支部给铺路”。安次区中所村党支部书记郭振槐在担任村委会主任之前,已经拥有一个资产50万元的个体车队。上任后,他带领村民集体创业,1994年村民年均收入达到2900多元。第二年,这个曾经穷困不堪的“后进村”一跃跨入“小康村”行列。

在致富路上,各种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则像是一张网,把周围的民众一起带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之际,做出重要批示强调,供销合作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香河县供销合作社组建的京香养殖加工有限公司带动农户1100户,至2000年,香河县生猪饲养规模已达到35万头,农民靠养猪年增收20000万元以上。各县(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至2011年,永清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1家,成员4.67万户,带动了9万农民增收致富。

(三)个人的榜样示范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村中先富裕起来的个人对周边乡亲的影响是巨大的,廊坊一些农村就是在率先富裕起来的“榜样”作用下,迈出了自己的小康之路。20世纪90年代初,永清县东龙虎庄村之所以在很短时间内有建起了100多亩的种植大棚,就是在该村的种菜能手于凤波的带动下掀起的。三河县艾里村党支部书记艾广和就是他们村的科技致富领头雁,他说,“光自己富了不行,我这个党员要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向全村人传授种菜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生产商品菜致富之路。

三、結语

在30年来的致富实践中,上述各种致富路径往往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的,而且会随着国家在农业方面相关政策的调整而不断进行调整,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现今,廊坊市农业产业类型已经实现了从单纯的种植、养殖、加工,向一二三产业并重生物生产、加工、销售、休闲等领域转变,正在朝着“城郊—都市型农业”“生态—集约型农业”迈进。

参考文献:

[1]廊坊市发改委.廊坊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9年2月2日)[OL].http://www.lf.gov.cn/Item/85577.aspx.

[2]陈凤池,刘会,孙月琴.勤劳致富的带头人——记西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冯广祥[N].廊坊日报,1993-01-06(3).

[3]付士安,张宝中.走文明富裕之路——马起乏村加强党建促经济发展纪实[N].廊坊日报,1996-01-19(2).

[4]赵明山,张卫彬,张惠谱.大叩皂村凸现城市模样[N].廊坊日报, 2003-09-11(3).

[5]郭德林,王玉圈,杨宝胜.四合村经济大发展:集体带个体 同奔致富路[N].廊坊日报,1995-10-16(2).

[6]晓颖,宝臣,程浦宽.通向共富的光明之路——钱旺乡发展集体经济的调查[N].廊坊日报,1996-10-25(2).

[7]高桂新,孙家坡.赚钱不离田 致富不离土:惠家堡村土里刨食刨出上百个万元户[N].廊坊日报,1989-04-17(1).

[8]谷振明,李文辉.致富鲜花灿烂绽放[N].廊坊日报,2004-06-14(3).

[9]加快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N].廊坊日报,2018-04-04(7).

[10]杨永发.“鲜花经济”催富“京南花卉第一村” [N].廊坊日报, 2010-12-16(2).

[11]卢金力,王林涛.栽上摇钱树 同心奔小康——小崔各庄乡白家庄村共同富裕考[N].廊坊日报, 1995-06-01(2).

[12]杨凤宜.农民致富奔小康 畜牧水产挑大梁——廊坊市靠养殖业进小康的调查[N].廊坊日报,1996-06-11(2).

[13]三农,周百中.三产富行宫[N].廊坊日报,2000-05-26(2).

[14]陈大勇,庄金山,高塘.香河家具城带富一方百姓[N].廊坊日报,2004-01-09(3).

[15]王宝臣,程浦宽.以优惠政策鼓励开发 向优质高效农田奋进:大罗屯乡千方百计致富乡民[N].廊坊日报,1994-05-26(2).

[16]张胜良,薛书芬,付胜.帮助资金 指导生产:岔河集信用社扶持前狄村脱贫致富[N].廊坊日报,1993-02-25(2).

[17]后屯村部分村民.俺们为什么笑[N].廊坊日报,1990-12-06(2).

[18]高文,冯雷.把强农惠农落到实处——河北省廊坊市多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潜力纪实[N].廊坊日报,2016-09-22(4).

[19]吴占英,郭志波,吴春蕾.以致富奔小康为目标 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N].廊坊日报,1994-02-14(2).

[20]成富,宝春,迎春. 群雁高飞头雁领 共同致富奔小康——三河市杨庄村党支部率众致富纪[N].廊坊日报,1994-01-20(3).

[21]孙永和,高桂新,任双平.舍小为大求共富——记优秀共产党员、中所村党支部书记郭振槐[N].廊坊日报,1995-07-04(1).

[22]陈宝心,庞卫东,徐连城.兴社富民辟新路——记彰井钟和他创办的京香养殖加工有限公司[N].廊坊日报,2000-06-23(2).

[23]刘秋艳.永清县1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9万农民增收致富[N].廊坊日报,2011-07-23(4).

[24]李德柱.致富路上的探索者[N].廊坊日报,1991-07-24(3).

[25]王琳珍,陈学峰,刘树滋.科技致富的领头雁——记三河县艾里村党支部书记艾广和[N].廊坊日报,1991-12-27(3).

作者简介:吴子明(1978—),男,河北滦州市人,廊坊师范学院学生处干事,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近三十年廊坊农民脱贫致富路径研究——以《廊坊日报》为考察线索”。课题编号:2019060。课题组成员:吴子明、吕书额。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