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农村社区模式建设新农村

2019-10-20 07:32彭举
广告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彭举

摘要:若想全面对新农村进行建设,发展农村社区是其重要手段之一,建设新农村也为现代化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不同地区农村的经济水平各不相同,所以现阶段我国构建了几种具有典型性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文章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条件,介绍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典型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路径,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些参考性建议,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社区模式;现代社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区建设理论作为一种解决人群自治管理的方式新兴起来。农村社区建设主要是针对农村居民而设立的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促进新农村发展。农村社区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城镇与乡村的共同发展,而且有利于端正当前农村人民“新农村建设就是跑项目、搞开发、建楼房”的错误思想。虽然实行农村社区模式使农村发展有了显著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使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

一、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条件

我国全面对新农村进行建设主要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带动农村地区发展。因此,对农村实行社区模式必须严格按照城市社区标准,为新农村的建设打好基础。

1.农民流动是农村社区形成的基础条件

农村社区模式类似于美国管理模式。美国是最早成功运用社区管理模式的国家,由于美国人口多,民众居住较为分散,为有效对居民进行管理,美国开始提倡通过建设社区的模式,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现阶段,我国处于发展和变革的关键时期,受我国发展现状的影响,大量农民又开始转移回到农村创业。在转移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一个移民阶层。农村社区模式的实行至关重要,有助于我国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农村部落的解体为农村社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多数学者认为,在国家现代化迅速发展下,固定农村若不及时改变,走向衰落是必然趋势。然而,农村的衰落为社区管理提供了自主活动空间,使村民的个人意识得到激发,自主能动性变得强烈。在这一形势下,农村社区建设是必然的。

3.现代农村社区可以促进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

在以往农村中,农民都是聚家而居,以血缘关系为交际标准,是名副其实的“血缘人”。而在现代化城市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通过利益关系为交往准则,继而形成了独立、自立的现代市民精神。现代化社区理论的应用可以使农民在社区自治过程中增强竞争、合作意识,加强自身责任感,促进农民从“血缘人”走向“社会人”,学会自治。

二、农村社区建设典型模式

与城市建设相比,农村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一些地区正在不断摸索合适的社区管理模式。目前来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农村社区的雏形。

1.自然村型社区模式

自然村型社区模式的实行可以使村民增强对村庄的认同感,对村民开展自治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自然村型社区模式实行中,需要设立大量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服务,这对村民来说经济上会加重负担。

2.建制村型社区模式

建制村型社区模式可以和村民自制方式进行结合,保证与城市社区做好衔接工作。不仅如此,建制村型社区模式不需要过多的村干部,在管理上较为高效。但是,这一模式,不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建制村,极其容易出现资源上的浪费。

3.多村型社区模式

多村型社区模式其资金投入少,主要便于对多个村庄进行管理,促进村庄逐渐合并成为建制村。同时,有利于村干部与村民当面交流,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从而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这一模式的缺点在于无法与城市社区有效衔接,过分注重社区服务,忽略了服务以外的社区建设,同时也需要较多村干部进行管理。

4.建制村合并型社区模式

建制村合并型社区模式是多村型社区模式优化后的模式,不仅具备建制村型社区模式的所有优势,而且可以为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提供便捷,对村干部数量要求较低。但是由于建制村合并型社区模式在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集体村民的债务问题,与全体村民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对于村民来说,这一社区模式的可取性不高且实施难度较大。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路径

从我国人口结构分布来看,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且居住人口较多,人均占地面积较小。因此,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在新农村建设加快脚步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应重点关注具体实施情况,并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工作,给予政策补贴,全面推动农村社区的工作开展,为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1.合村并镇,建设中心村镇,推动自然村落向现代社区转变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的合理布局决定了国家对其的投入及建设力度。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推理,中心村、中心镇会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对象。对于中心村镇的建设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耕地逐步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房建设逐步向中心村集中和企业逐步向工业区集中。中心村作为城乡体系建设中的核心部分,具有极强的聚集作用,可以使农村各方面在发展中由分散变得集中起来,从而促进资源的流动和整合。在建设中心村镇上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与各大企业进行合作,优化技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促进村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建设乡镇企业社区,使乡镇企业发展相对集中化以此来促进城镇化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颁布相关政策,适当地减免相关费用来促进农民集中建房,并严格制定住房审批标准,使农村人口在住房上集中化。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应对社区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美好新农村。

2.合理划分区域,加大农村建设,提高现代农村社区服务质量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居住的集中化,对文化教育、商业建设和医疗设施的要求会日益提高。因此,政府在对农村地区进行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化社会环境,提高生活服务水平,致力于满足农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传统农村主要是在一定地域中以血缘关系为中心而形成的农民居住构造,在农村多数农民自给自足,与外界产生联系不多;而现代社区则是把地域按照功能进行合理划分,主要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地区资源集中配置,这是农村和城市生活方式较为突出的差异性特点。因此,在政府部门应借鉴现代化社区对新农村进行建设,不仅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而且应按照功能化社区进行建设,把医疗、教育、商业等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好、人口密集的中心村,政府部门应积极响应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持政策,申请国家补贴,对当地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区域性医院、小学、超市等等,为农村向现代化社区的转型而努力。

3.实行股份制改造,解决集体经济难题,培植现代化农村社区经济

现如今,农村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还保留着集体企业、集体土地,其资产具有集体性。而在建设中心村社区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整体经济水平,必然会对这一情況实施相关措施。在农村经济制度中,土地集体所有权是其重要部分,然而,现有的土地制度对土地使用权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反而使农民和土地之间产生固化,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制定土地使用权的相关制度,并有效落实下去。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应对农村整体实行股份合作制,把具有集体性的土地、产业按一定比例折合成股份,把股份收益作为社区日常运转的资金。其他部分作为个人股份,实行分红。股份合作制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对农民土地进行统一开发、监管工作,而且可以有效保障农民个人利益。因此,政府应加大实施力度,为现代化农村社区建设夯实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花阳,蒋悦.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南通市社区体育共生发展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8(12).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消防监督管理的对策研究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浅议经济法制思想与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海南省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