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从听众角度提高音乐的认同感

2019-10-20 07:32郑雅健
广告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聆听听众

摘要:中国的民族音乐传统是伴随着民族的命运长流过来的。急遵和激愤,舒缓或优美,人们的歌与哭,欢乐与忧愁,血肉联系那样地交融在这条历史长河之中。太多的创作者,演奏者为世人谱写出一支支感人肺腑的乐章,中华民族的韵律,宫商角徵羽,歌唱着一代代质朴的劳动人民。不过,有很多感情表现是在实际演奏时无法按原计划做到细微完整的,因为不同听众对于音乐的领悟能力不同,只有在实践中一步步积累经验,才能自我调整,进行二次创作。笔者借此文,从听众的角度考虑音乐的感染力,创作表现力,以及音乐的情绪对听众思维产生的影响,用以探寻出更好的音乐舞台表现。

关键词:内心听觉;聆听;听众

1 音乐听觉的两种表现

我们所说的声音,是由某发声体发出的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振动被——声波。声波被耳廓收集后,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再由具有扩音作用的鼓室结构将其导入内耳,声波推动内耳淋巴液流动,刺激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再通过听神经传送到大脑中的听中枢,于是就听到了声音。在自然界中有着各种高底不同的声音,音色,音调,响度的差异使得人们可以接收到万千种声音信号。而不同的人声音识别器官又是不同的,对于识别音乐信号又是千差万别的。对于一般听众来说未必有与演奏者相同的音乐思维,很大程度上可能无法实现逾期的音乐效果,这可能更加考验演奏者前期需要做的的音乐准备。

对于我们器乐演奏者而言,只有在具有强烈的、深刻的、富有思想的听觉印象的情况下,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充满艺术魅力的演奏。听众则同样,在一场音乐会开始前需要对演奏者要演奏的曲目有一定的了解,背景,时代,什么人所作,当时什么心态。二胡演奏,是对观众近乎苛责的选择,年轻人不喜欢,中壮年人不求甚解,观众以较有身份较有文化的中老年人为多,可他们的听觉意识与演奏者相比又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那个没有手机电话电影互联网电视机甚至连电都没有的时代,古典音乐是作为上流贵族社交而存在的。歌剧院,音乐厅,沙龙是三个主要场所。当时的音乐欣赏也并非今天那样,在狭小的位置里正襟危坐数小时,似乎连咳嗽都是对演奏家的大不敬。随着时代潮流的前行,现在的古典音乐观众好似越来越多,很多观众已经非常了解和喜爱古典音乐,但现在国内音乐受众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对音乐类型没有什么了解,多是只听懂语言的区别,稍微好一点的受众还知道有纯音乐这种东西,但是,本质上还是一样,只听懂了语言上的区别。用语言来理解民乐,是非常非常初级的。而这里就有很多只观其形不听其声,又或者是只听其声不品其韵的“表演性”听众。

我们常说的演奏者和倾听者,他们是截然不同的,在一场音乐会中演奏者要用自己的耳朵听见,凭借自己有意识带动情感的演奏,使得观众从无意识听到,变为有意识倾听。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受众(听者)的不同选择一场音乐会的曲目,在我们行动之前要了解目标人群是什么人,和我们一样的音乐人?还是学生?属于社会什么群体。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来听这场音乐会的,仅仅是为了听到?还是要用心感受?他们听到的是直接传送到耳朵里的声音,还是经过大脑加工,感情润色的声音。一场好的音乐会,演奏者和听者一定都是聆听的状态,只是想象各不相同,这样音乐形象就会淋漓尽致的发挥作用,以声感人。

当然要想揣摩一个好的聆听者,首先要做一个好的聆听者。事实上听众要听的是演奏家对于作品的内心感悟,也就是说音乐会舞台表演那一刻的表现力和理解体会并诠释作品的能力,通过这些来进一步把内心听觉形象转化成高质量的演奏,从而使得观众产生共鸣。然而如何在发挥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的同时把技术运用的游刃有余、恰到好处是我们要坚持不懈学习的。无论是在聆听自己的演奏还是听其他演奏家的演奏,都是为了唤醒我们作为观众的一面,我们大可去感受,去理解,在不同身份的观感下试着在一个不断地改进自己表演方式。

2 听众内心听觉的形成与培养

有意识的去听,去剖析演奏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一个好的听众具备的素质。与我们舞台表演时的内心听觉相似,我们靠的是思维想象进行创作,他们亦然要靠思维想象来与我们进行音乐上心灵的互动。要想演奏者与听众在一场音乐会上有对话交流,首先要开启自己的灵觉,仅仅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是无法实现对话交流的。

我个人认为每一次舞台表演都可以说是即兴的,因为哪怕再熟悉的一首曲子,每一遍的拉响,都是一次新的感悟,每一次的内心听觉都会带来新的创新。有的即兴演奏实质上是作曲的即时实现,只不过它难就难在“即时”的快速反应,而不会像纸上或软件作业创作时那么有充分时间给你考虑。由于是立刻就得到效果并直面听众,就非常考验你对所有元素的选择和构建能力,你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整个作曲过程实现,中间不允许错误。演奏者从听到,到向听众展示出来依靠内心听觉,提早将想要表现展示的情感调整,使得有足够快的反应直接“提取”音乐基调。

内心听觉是由个人的音乐经验组成的,这包括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所有的音乐文化背景:儿时听过的旋律、耳熟能详的流行曲调、学习音乐时的练习、特意去听的音乐作品……等等。

很多热爱音乐的人没有接受过学院派的教育,但不代表他们就没有丰富的音乐经验,而他们的内心听觉是极其强大,要“提取”这些素材比许多人要容易多了。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二胡,和汉语还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语感是相似的。在句子开头深吸一口气,吟唱过程中缓缓吐出,直推到句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把断句的地方称为“换气”。如果是演奏,那么气息就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音乐不断前进的方向感。有气息,听众会被你的演奏吸引,注意力被牵着走;没有气息,听几个音就走神了。

二胡音色绝对是抒发感情营造意境的好手,所以表达的情绪也很多样化,当听众了解故事背景后融入音乐中去感受旋律,哪怕是休止,也能做到无声胜有声。

3 内心听觉与演奏

二胡在艺术表达上的松弛有毒,虚实相间其中的诸多变化离不开技術的支撑,要想让观众真正的感受到演奏者内心想要表达的声音还是要在不断的训练学习中调整,针对不同的人群演奏不同的曲子,并非“阳春白雪”就一定比“下里巴人”更受欢迎。从“想要”到“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一个演奏家都渴望让自己的乐曲达到理想的境界,让自己与乐曲合一,让听众随着自己乐曲的跌宕起伏而牵动心神。所以就更需要自己的理解,大脑对技术和乐谱的完美处理,肢体的协调,情感完全的释放。

舞台表现在一场音乐会中是明明白白放在大家眼前看到的。需要台下辛勤的练习,每次乐团排练之前也要做大量的学习和准备工作。概括一下,就是:累。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累还不能表现出来给别人看。平时排练,给乐团各位要展示一个自信稳定头脑清晰的形象,还要不断给乐团打气。舞台上,你更要展现给观众的同样是自信稳定放松的状态。这样观众才能在你的带领下走进音乐的世界。观众需要我们的带领,启发,感染,这就再一次强调了在台下的准备,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强化内心听觉,在练习的基础上一次次创作,一遍遍自我提升。

4 结语

我们作为演奏者的任务从来都不是模仿,而是在一次次练习中,提取情感。要知道,演奏也是一种创作。福楼拜说:“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我们中国传统民乐正在兴起但由于国内音乐教育严重不足,导致人民的乐感、节奏感、乐理知识严重缺乏,音乐审美能力较差。我真心希望中国人能够重视音乐教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发现我国民族音乐的美好,演奏者与听众能够架起以音传情的桥梁。

作者简介:郑雅健(1993—)男,满族,山西忻州人。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2017级研究生,学号:1720210422,研究方向音乐。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猜你喜欢
聆听听众
反焦点
溏心蛋
听众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议
积极统筹协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打开音乐鉴赏的链接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