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视域下的中国古琴

2019-10-20 09:15钟紫琲
艺术大观 2019年28期
关键词:古琴

钟紫琲

摘要:古琴文化在海外是近年来渐受学者关注的一个课题,由于中西方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教育环境都不同,使得西方学者对中国古琴音乐的价值认知是不同于中国学者的。本文以西方学者钱德明和高罗佩所写关于古琴作品为主,考察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古琴文化的认知。

关键词:西方视域;古琴;钱德明;高罗佩

一、西方学者对古琴的研究

古琴在现存的中国音乐当中,堪称历史传承最悠久,文献保存最丰富的乐种,即使站在世界音乐的立场,也鲜有望其项背者。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从东方到西方,对其关注者日益增多。值得思考的是,在西方学者视域下的古琴意义到底为何?本文以西方学者钱德明和高罗佩所写关于古琴作品为主,考察西方学者对中国古琴文化的认知。

钱德明,清代来华天主教传教士。乾隆十五年抵澳门,次年赴京,供职内廷。1776年,钱德明的著作《中国古今音乐考》(Memoires sur la Musique des Chinois tantanciens que modernes)完成,并于1779、1780年在巴黎出版了两个近似的版本。

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高罗佩在被派驻日本的七年间,多次前往中国,汇集研究资料,开始对中国的琴、棋、书、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了研究古琴,高罗佩专门到北平拜古琴名家叶诗梦为师,学习弹奏古琴技艺,并搜集有关的典籍文献,在一九三九年完成了《琴道》一书。此書旁征博引,将古琴乐谱、各种琴学著述,以及文学美术中涉及古琴的资料精心译成英文,并加注释,1940年以英文书名“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An Essay in Chin Ideology”出版。

此前,严晓星的《高罗佩以前古琴西徂史料概述》(以下称为“严文”)及宫宏宇的《古琴西徂史迹寻踪——由严晓星<高罗佩以前古琴西徂史料概述>想到的》(以下称为“宫文”)等文对古琴西徂的历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严文对于古琴在高罗佩之前的西方史料最早提出关注,他提出涉及古琴史料的传教士利玛窦、神父钱德明等,还介绍了西方记谱法的关注,以及清末民初西方人欣赏古琴演奏的史料,最后提及了西方视野中的古琴图像资料。

宫文认为“严文既涵盖古琴文献,又涉及古琴西徂资料。但也给人以遗憾之感,特别是在西文文献的介绍、引述、评价上疏漏之处颇多。在古琴西徂的论证上,也存在着以偏概全、议论多于论证的趋向。”针对这一不足宫文对严文进行了订正补遗。

二、《中国古今音乐考》与《琴道》

基于以上二位的整理与分析,笔者将重点讨论西方学者视域中的中国古琴文化,而不再继续论述古琴西徂史料的概况。从过往研究可知,欧洲人得以系统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始于18世纪中后期。而此间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钱德明及其编撰的《中国古今音乐考》。无论从对中国音乐的认知态度,还是从对中国音乐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看,钱氏的《中国古今音乐考》都有别于之前的西方学者有关中国音乐的论述。他在《中国古今音乐考》中对古琴给予了非常多的关注。书中采用较多篇幅详细介绍了古琴的起源和发展,引经据典阐述了古琴蕴含的琴学思想,并对古琴在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评述。

在《中国古今音乐考》中,钱德明对古琴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做了这样的描述:“其乐音能够驱散黑暗,稳定人心,但是为了采摘这一奇花异果还必须深入研究。哲人贤士弹拨琴,凡夫俗子对‘琴俯首礼拜、肃然起敬。”

对于这一一点,高罗佩在其《琴道》一书中引述钱德明的话,探讨古琴对于中国文人的意义:

“总之,中国人说古琴的构造、形状及关于它的一切都有学问,每一件事都表达了特殊的意义或象征。古琴的声音驱散了心灵的黑暗,平息了人们的激情;但是人若想从古琴之中获得珍贵的益处,就必须先成为拥有高深智慧的学者。只有圣贤之人可以弹奏古琴,一般人只能满足于怀着最虔敬的心在深度宁静中深思。”

从上述说法中,我们可以发现钱德明认为唯有圣贤之人方可弹琴,一般人对古琴的了解仅止于抱着虔敬的心去欣赏他。

实际上从大体而言,钱德明的观点与中国人的观点基本一致。但是这种一致是因为他对中国古籍的过分依赖。钱德明参考的文献及其对古琴的解说基本上因袭的也多是朱权、朱载堉等著作中的说法。高罗佩就认为钱氏缺乏对中国原典的独立性解读,钱德明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理解是把双刃剑:

“《中国古今音乐考》显示了与其他 18世纪传教士论中国的著述一样样的优点的缺陷。这些博学的神父们极好的利用了与中国文人精粹日常接触的机会,仔细地记下了后者为他们提供的信息,在选什么中国典籍做参考的问题上,他们对后者的建议也言听计从。另一方面,这些传教士对中国士人所提供的信息盲目地相信,认为他们对中国上古的意见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虽然钱德明对古琴的研究还是比较全面,但是还是缺少自身对其意义的理解。而高罗佩在《琴道》中提出“古琴”(琴道)是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文化基础,在高罗佩以前,并没任何西方人士提出这样的论述。因此,高罗佩虽然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成长,但他却较为深刻的提出了自己对于古琴文化的看法。

高罗佩站在一个西方人的立场,指出“音乐原本就是基于人性而自然发展的艺术,不受道德或哲学考量的拘束”,他跳脱了古琴在中国文化被赋予的角色意义,从音乐本身来看待古琴音乐,打破中国人对古琴所设下根深蒂固的僵化性思维。高罗佩认为音乐是本乎人性,自然而产生的艺术。他指出“中国古代音乐的真实情况,与文学传统所设想规范之间的差异,是促成古琴思想体系兴起的因素之一,对它后来演进也有强烈的影响”。

三、小结

综上所述,西方学者对于中国古琴的研究大多还是流于器物层面的,鲜少有人深入挖掘其内核。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不只是在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弹琴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以及其器物背后蕴涵的历史文化意义。高罗佩对古琴的研究深度是要高于在他之前的西方学者的,虽然他不是第一个指出古琴文化意义的西方人士,但是他却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古琴“琴道”的西方学者。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他将古琴文化与儒释道三家的文化进行了分析讨论,但由于他缺少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研究,还是显得有些不足,对于中国人与琴的深层次关系,亦是站在他的角度去分析的。

参考文献:

[1]唐博宇.《中国古今音乐考》中的古琴史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2]宫宏宇.古琴西徂史迹寻踪——由严晓星《高罗佩以前古琴西徂史料概述》想到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01):77-89+201-202+166.

[3]叶键,黄敏学.18世纪西方传教士的中国音乐研究及其学术史影响[J].音乐研究,2012(02):37-46.

[4]严晓星.高罗佩以前古琴西徂史料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01):26-37.

[5]宫宏宇.荷兰高罗佩对中国古琴音乐的研究[J].中国音乐,1997(02):16-18,15.

[6]Jean Joseph Marie Amiot, Mémoires sur la musique des Chinois tant anciens que modernes, Mémoires concernant les Chinois(Paris: Chez Nyon laneé, l779).

猜你喜欢
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最“孤独”新生火了!这个专业被他一人承包了
琴类投资有升值空间
浅析古琴文化的现状及展望
寻访千年古琴
三千岁传统乐器的新生态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的发展
蜀派古琴的当今演绎
广陵古琴沪上琴箫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