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关系角度解读《霸王别姬》

2019-10-20 10:24张永豪
广告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霸王别姬人物

张永豪

摘要:电影《霸王别姬》根据李碧华同名小说《霸王别姬》改编而成。导演陈凯歌对小说进行了新的阐释,对角色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挖掘,赋予电影以深切的人文关怀。本文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影片中的人物心理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深入理解人物行动背后的心理逻辑,达到对影片人物的深层认识。

关键词:《霸王别姬》;人物;心理关系

《霸王别姬》是一部足以载入电影史册的伟大电影,导演陈凯歌凭它一举摘得1993 年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它以其宏大的历史叙事视角,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社会变迁投射在两个“戏子”身上,充满波澜壮阔的史诗感;它更以深沉的人性探索与思考,淋漓尽致的描摹出了一批极具复杂性的人物形象。在艺术典型的塑造中,越个性往往越能表现共性,这是对人性更深层次的发现。

一、《霸王别姬》人物的内在关系

人戏不分,雌雄莫辨的程蝶衣,是影片的中心人物。他渴望从一而终的人生,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未曾走进过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的“三元关系”,他的世界总是简单、封闭的,狭窄到只能容纳两个人。进入戏班之前,他和妈妈建立了心理学中所讲的“依赖共生”关系,被妈妈“抛弃”后,他极具仪式感地烧掉了妈妈临走时留给他的大衣,并怀着最大的敌意对抗着戏班的一切。在小石头为他挨罚受冻后,他封闭了的心灵从此进入了另一个人,并默默地在心底为他和“小石头”又签上了一份“依赖共生”条约。“依赖共生”关系的双方一旦与他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便无疑是对“依赖共生”的另一方的背叛。程蝶衣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但同时也要求对方和他一样遵守“共生”关系的条约。他当然明白作为一个正常男人,成家立业是段小楼义不容辞的要求,但他却始终无法接受菊仙以段小楼爱人的身份出现在他身边。遗憾的是,无论是妈妈,还是段小楼,四爷,甚至是自己的徒弟小四,谁都不肯承认这份“依赖共生”关系,以至于显得身边的一切人好像都在背叛程蝶衣。他在段小楼主动解约以后(菊仙在程蝶衣汉奸案审理前给他看的字据)终于走向了一元,走向了彻底封闭,他的世界里从此只剩下“戏”,也唯有戏,从始至终都未曾背叛过他。在法庭上,他怒吼:你们杀了我吧!对此时的他来说,死亡比让自己背叛京戏好像更容易接受一点。

从刚正不阿到摇尾乞怜的段小楼,他是本片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小石头从一出场,就扮演着一个“拯救者”的形象。他表演脑袋拍砖,为戏班解了围;他主动帮小豆子“偷工减料”,冰天雪地里挨罚。仗义,豪情,有担当,他是戏班里气质最契合霸王的学徒。如果用卡普曼戏剧三角审视早期戏班里的人物关系,小豆子无疑是戏班里的受害者,关班主则对应施害者,小石头尽己所能地帮助小豆子,大多数情况下充当拯救者。然而,根据卡普曼的理论,这三者的关系并非固定不变的,一个人在此时可充当拯救者,又可在彼时充当施害者。小石头是戏班的大师兄,一方面要恭顺服从班主,一方面又要照顾爱护年幼的师弟们。他的身份也决定了他心理上的矛盾。小豆子被“阉割”是一个过程,最早是母亲切下了他的第六根手指,去掉他身体上“多余且不合适”的部分,而小石头在他死活不肯唱“我本是女娇娥”时充当了施害者形象,扮演恶人,去掉了小豆子心理上“多余且不合适”的部分。除了施害者与拯救者,段小楼成年后也扮演过受害者的形象。他这个人物形象的另一个巨大价值就体现在他个人的性格变化象征了时代变迁投注在小人物身上的历史阴影。从最初的蔑视权贵袁四爷,到低头祈求袁四爷解救程蝶衣,再到太公庙批斗会上高喊“我跟她划清界线啦!”。他对京戏《霸王别姬》中“霸王”的这个身份进行了彻头彻尾的背叛,也狠狠的又一次击碎了程蝶衣的“虞姬”梦。“楚霸王都跪下来求饶了,那京戏它能不亡吗?”一个普通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有多渺小无力,在段小楼身上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二、《霸王别姬》人物之间的关系

程蝶衣自小跟着母亲在妓院长大,天生女相,又加上生活上的耳濡目染,他的心理在进入戏班之前就发生了一定的异化。在与他人建立“依赖共生”关系时,他倾向于站在依附的一方。比如那句著名臺词“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在它之前,还有一句“师哥,我要让你跟我……不对,就让我跟你好好唱一辈子戏,不行吗?”。程蝶衣刻意强调“让我跟你”,表达的是他所期待的和段小楼的关系,是如虞姬依附于霸王的那种关系。他在母亲与小石头的两次“阉割”以后,早已扭曲了自己的性别意识。对师哥怀有的是一种畸形的,排他性的爱意。他并非未曾反抗过,比如那个小小的坚持: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但出于对共生关系的忠诚,他接受了师哥对自己的改造,同时又出于对依赖共生关系的需要,他潜意识里认可了这份改变,并期待着以改变后的身份与师哥共度一生。程蝶衣对于师哥的彻底失望,大概在太公庙批斗会上的时候。段小楼的背叛使程蝶衣发出了“你们都在骗我”的绝望哀号,这个“你们”可能是所有曾背叛过“依赖共生关系”的另一方,如母亲,段小楼,甚至小四。程蝶衣总是如此天真的为对方付出一切,但背叛却总会到来。

与程蝶衣的理想化认知不同,段小楼自始至终都对现实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不是感觉不到程蝶衣那隐晦的情意,但在菊仙和蝶衣第一次交锋时,他还是选择了带着菊仙离开,留下师弟一个人。他曾是程蝶衣的拯救者,而在菊仙出现以后他便一跃成为程蝶衣的施害者,程蝶衣后来所做的诸多事情都可以理解为对段小楼的报复。

对于菊仙,她是作为“依赖共生关系”的侵略者出场的,她从出现的那一刻起便带着原罪。她求过程蝶衣,救过程蝶衣,但从来没有得到过程蝶衣的原谅,最后也因程蝶衣间接导致了她的自杀。影片中二人最和谐的一幕,无疑是程蝶衣不省人事的时候躺在菊仙怀里说冷,那一刻,程蝶衣褪去了告别母亲后身上所发生的所有改变,再次成为一个孩童,而菊仙,在此刻只是一个和程蝶衣母亲身份一样,有着母性光辉的普通女性形象。

程蝶衣最后选择了《霸王别姬》里虞姬的死法,拔剑自刎。段小楼曾说他“不疯魔不成活”,简单归结为他是彻底入了戏,但却不知在程蝶衣心中自有比戏更重要的存在,那就是他段小楼本人。戏是一种寄托,霸王别姬的故事是程蝶衣对于自己和段小楼关系的憧憬。但虞姬是真虞姬,霸王却是假霸王。程蝶衣天真的对世界和人生的认知,决定了这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他选择了与虞姬彻底融为一体,用死亡赋予自己存在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猜你喜欢
霸王别姬人物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道具家具研究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聚焦《霸王别姬》的电影形态与格局艺术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
电影《霸王别姬》镜头语言下的影视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