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的应用

2019-10-21 06:04胡晓琴
医疗装备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切术宫腔镜肌瘤

胡晓琴

乐平市大连医院妇产科 (江西乐平 333300)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临床常见良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宫腔镜技术因其具有手术损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且可有效保留子宫生育功能等优势,逐渐被临床应用于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1]。相关研究表明,对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本研究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乐平市大连医院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综合序贯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年龄34~56岁,平均(45.37±3.39)岁;病程4~28个月,平均(12.69±5.62)个月;肌瘤类型,0型11例,Ⅰ型13例,Ⅱ型4例。观察组年龄34~57岁,平均(45.35±3.34)岁;病程4~29个月,平均(12.54±5.61)个月;肌瘤类型,0型13例,Ⅰ型12例,Ⅱ型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德国WOLF宫腔镜手术设备进行治疗,高频电刀功率为80 W,电凝功率为60 W;使用上海宫腔气控仪,膨宫压力为100~115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月经干净3~7 d内行宫腔镜下电切术。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全面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等体征变化,进行口头宣教和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1)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手术相关宣教,告知手术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手术依从性;为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给予其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增强其治疗信心;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和手术禁忌证,加强心电监护,常规检测尿常规、血常规等,确定手术方案。(2)术中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和睑结膜水肿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呋塞米;为患者做好保暖处理,确保手术顺利完成。(3)术后及时遵医嘱给予患者缩宫素和抗生素,妥善固定导尿引流管,嘱患者尽早排便,以避免外阴水肿和尿潴留;嘱患者保持会阴清洁,阴道出血较多患者给予双腔球囊尿管压迫止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并进行对症处理。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并发症包括空气栓塞、子宫穿孔、术后感染以及术后出血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观察组 28干预前 66.8±8.3 65.3±8.5干预后 32.4±4.4ab 33.1±4.3ab对照组 28干预前 65.9±9.0 64.8±9.1干预后 46.7±3.8a 49.2±3.7a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生殖器官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患者发病初期多无明显症状,超声和盆腔检查可发现该病[3]。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不断发展,患者会出现白带异常、子宫出血、月经不调等症状,甚至引发不孕和流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是临床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主要方法,该手术通过将肿瘤完全切除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由于手术属侵入性操作,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5]。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与蒯乃红[7]研究报道相似。分析原因在于,术前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知识的相关认知,从而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有助于规避手术风险;加强体征指标的监测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对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切术宫腔镜肌瘤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