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19-10-21 07:11王海燕高庆彦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名村名镇文化名城

王海燕,高庆彦,王 涛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0 引言

美国考古学家欧文.劳斯(I.Rouse)认为聚落的发展与更新是社会、文化、生态3种系统有机整合和良性互动的结果,最后聚落以物化的形式存在,成为现在所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不仅以物质文化遗产屹立于世界,而且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存在,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在名城名镇名村的布局、传统建筑、庙宇等看得到摸得着的实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民间传承的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民俗、祭祀仪式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名城名镇名村是地域文化风貌的集中体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开发问题迫在眉睫。因此,对云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对区域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体现了其较高的研究价值。

历史文化村镇作为一定地域的“文化空间”,承担着该地域的“文化安全”责任。因此,国外学者兴起了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研究[1]。学者卡斯滕·霍尔兹(Kastenholz)[2]认为边远农村地区的发展是工业旅游为了吸引寻求独特体验的后现代市场,社会维度、情感维度、象征维度决定了乡村体验的满意度。莱普(Lepp)[3]在研究乌干达一个文化丰富的贫困农村时发现,旅游对当地的社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影响着当地居民的亲旅游行为。

国内关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研究较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方向主要以3个维度为主,从研究尺度方面看,基于国家宏观尺度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研究主要有李亚娟[4]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阐明其成因;胡海胜,王林[5]等,运用空间结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全国名镇名村的省际分布、区域分布的结构特征。基于省域尺度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研究:李琪[6]、刘扬[7]、高勇[8]、王晖[9]等根据地理环境、经济景观、传统功能、整体空间布局等要素将江西省、湖南省、山西省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进行分类,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程丽佳[10]从自然生态、文化路线、社会经济以及地理区位等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历史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黄燕[11]、高小琼[12]从时空演变的视角对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的分布进行了梳理。

从研究方法上看,无论是基于国家尺度还是省域尺度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研究,在方法上大都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等地理数学方法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从研究内容上看,一是注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二是注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及对策的研究[13-17];三是名城名镇名村在旅游中发挥的作用及功能[18-20]。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基于研究尺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3个维度探讨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研究成果。在省域尺度的研究上,多偏向于南方地区,云南作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广西相邻,北部与四川、西藏相接,缅甸、越南、老挝邻国与云南省西部南部接壤。云南高原波状起伏、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阶梯递降、断陷盆地错落、山河纵列分布。其中国土面积39.41×104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 829.5万人,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达1 603.37 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4%,2018全年全省生产总值(GDP)17 881.12亿元,比上年增长8.9%,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21]。云南省历史悠久,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省各民族的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形成了云南地域文化的多元化。云南地域自然环境、民族分布等多重要素为云南的地域文化、建筑文化等提供了客观基础条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外貌上反映了传统建筑文化,在内涵上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变迁。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云南省国家级和省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云南省住房和城建设部官网[22]、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23]等官网。截止2018年,云南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分别为6个、7个、9个、1个,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分别为10个、18个、29个、5个。利用三维数字地球(LocaSpace Viewer是一个三维数字地球软件,通过使用它,用户能够快速地浏览、测量、分析和标注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将85个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进行地理坐标标记。

2.2 研究方法

借助ArcGIS 10.2软件中的空间(Spatial Analyst)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值算法等数学方法对云南省名城名镇名村进行空间上的数据分析。利用LocaSpaceViewer将85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坐标进行标记,借助ArcGIS 10.2软件将云南省行政区划图与标记坐标的图层叠加,进而将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可视化。

3 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特征

3.1 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3.1.1 区域结构

根据云南省行政区划,将云南省的16个州市分为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滇西北、滇西南,滇中包括:昆明、玉溪、楚雄;滇东北包括:曲靖、昭通;滇东南包括:红河、文山;滇西包括:保山、德宏;滇西北包括:大理、丽江、迪庆、怒江;滇西南包括: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情况如图1,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区域空间分布情况如表1。

图1 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分布状况

注:由于历史文化街区个数较少,算入对应的区域总数中.

由表中可以看出,云南历史文化名城占比最大的是滇西北、滇东南两个区域,分别占云南省总比例的37.5%、25.00%,滇西和滇西南历史文化名城占比较少各占一个。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主要集中分布在滇西北,其次为滇中,共占52.00%,其中滇东北占比最小为8.00%。在历史文化名村的统计中,占比最大的是滇西北为44.74%,约占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总数的一半,其中占比最少的是滇东北,所占比例7.9%。总体情况而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各类的区域分布规律与总体规律相似,滇西北比重较大,为37.65%,其次是滇东南和滇中,分别为18.82%、16.47%。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云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分布在各地区均有分布,但其分布呈不均衡状态。名城名镇名村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其险峻的地势特征为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起到了天然的屏障作用,但相反地势平坦、交通通达度高的滇中地区且分布较少,经济发展、人口密度等社会因素无不影响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3.1.2 市域结构

将全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进行统计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市域分布中具有差异性(表2)。

表2 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分布状况

注:由于历史文化街区个数较少,算入相对应的城市总计中.

由表2可知,历史文化名城数量最多的是大理和红河,共占38.82%;其中,分别是楚雄、德宏、西双版纳、临沧、怒江5个州市无历史文化名城;其余各市均有1个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个数居多的是大理,占比是28.00%,其次是保山和楚雄,均占比12.00%;其中:曲靖、丽江、德宏、怒江等无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主要分布在大理、红河、迪庆,所占比例55.27%,其中昭通和普洱无历史文化名村分布。总体而言,在名城名镇名村的各类分析中,大理、红河在各类的占比中均在前列,其总体所占比例位居一二,分别是25.88%和14.12%,其他位于其次,总量个数最少的是怒江和德宏,均只有一个且占比均为1.18%。根据16个州市中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全省的所占比例,其各类比例相差不大。

各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差异,不仅与历史文化相关,同时跟历史文化名城村镇的旅游开发也息息相关。例如大理是全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云南旅游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也为大理的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3.2 空间分布类型

最邻近指数是用来判别点状要素在空间上分布距离的邻近程度和点状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一般分为均匀、随机、集聚3种类型,公式如下:

(1)

3.3 空间分布均衡性

3.3.1 空间集中度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区域空间分布均衡状况以及集中程度,在数学方法上借助地理集中指数进行数理化表达。其公式为:

(2)

式中:G为地理集中指数;xi为i市区内的历史文虎名城名镇名村数量;T为总数;n为市级城市总数。G取值在0~100,G值越大,表示名城名镇名村的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则越分散。

根据研究对象统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T=85,云南省市级城市n=16,则得到地理集中指数G=48.307。如将85个名城名镇名村平均分布到16个州市,则各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5.3个,则理想地理集中指数G1=31.162,G>G1,表明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分布集中。

3.3.2 空间均衡度

不平衡指数用来研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反映研究对像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均衡程度,其公式为:

(3)

式中:S为不平衡指数;n为省级行政区数量;Yi为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占云南的比例由大到小排列后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n为省级行政区总数,n=16。不平衡指数S的取值在0~1。若S=0,表明名城名镇名村均衡地分布于全省各市域;若S=l,表明名城名镇名村集中在某一个市域内。S的值越接近于0,表明分布越均衡;S的值越接近于1,表明分布越不均衡。根据表3中的数据结合公式(3)得出S=0.113,说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空间分布上呈不均衡状态。

表3 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分布状况

注:由于历史文化街区个数较少,算入对应的区域总数中.

3.3.3 空间核密度

借助ArcGIS 10.2软件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将研究对象的分布进行可视化处理。根据核密度分布图2所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分布形成了3个高密度中心,一是以保山为中心的高密度集聚分布区,保山是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为哀牢古国故地,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加之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南端,境内地形复杂多样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起到了一定作用;二是以大理为中心的高密度聚集分布区,作为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三是以红河为中心的高密度集聚分布区,其北部为岩溶高原、盆地相间分布,南部山高谷地形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红河的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受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影响相对较小。

图2 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密度分布图

4 结论与讨论

文章运用了最临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等地理数学方法结合ArcGIS 10.2软件,对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从区域结构上看历史文化名城和名村的分布情况相似主要集中在滇西北和滇东南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主要集中在滇西北和滇中地区。

(2)从市域结构上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16个市域中分布不均衡。其中历史文化名城分布最多的市域是大理和红河,而楚雄、德宏、临沧、怒江、西双版纳无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分布最多的市域是大理,而曲靖、丽江、德宏、怒江无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和名城的分布情况大体一致。

(3)根据地理数学方法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的结果显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型且分布集中。

(4)利用核密度分析得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形成以保山、大理、红河3个高密度集聚分布区。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纽带,承担着“文化安全”的责任。云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大多分布在经济发展落后、交通条件较差的地区,资源禀赋却发展动力不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新一轮机遇中如何发展自己?首先,需借助媒体力量,提高知名度,结合地域特色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其次,历史名城名镇名村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名镇名村的保护需建立在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基础之上;第三,历史文化村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不断寻找具有地域特色的保护模式和发展经验。

猜你喜欢
名村名镇文化名城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曲霞:汤包名镇 香飘四海
羊毛衫名镇时尚产业再发力“濮院时尚周”后效应持续发酵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获奖名单
西藏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基于100名村(居)支部第一书记的访谈
宋朝有四大商业名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