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吡酰草胺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2019-10-21 05:57杨子辉
有机氟工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氟氧基苯基

杨子辉 田 昊

(山东金华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1400)

0 前言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又称白化除草剂(bleaching herbicide)[1],此类除草剂引起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植物出现白化叶片,导致植物死亡[2]。导致植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植物体内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被抑制;二是植物体内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被抑制。阻断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主要两种酶为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PDS)和ζ-胡萝卜素去饱和酶(ZDS)。

氟吡酰草胺是含苯氧基的吡啶酰胺类化合物,是目前应用于小麦田的新品种,属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3]。巴斯夫和拜耳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有较多专利报道了该类抑制剂的相关衍生物,该类化合物的研发仍具有广泛价值[4]。在参考氟吡酰草胺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2种氟吡酰草胺衍生物,并进行了盆栽法除草活性测试。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原料

3-三氟甲基苯酚,质量分数95%,上海泰坦科技有限公司;4-氯吡啶-2-甲酸,质量分数95%,上海泰坦科技有限公司;其他溶剂和试剂均为市售。

1.2 试验仪器

ZF-2型三用紫外仪,上海安亭电子仪器厂;RE-52C型旋转蒸发仪、SHB-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RY-1G型熔点仪,天津天光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核磁共振仪,BRUKER,400 MHz,CDCl3溶剂,TMS内标;Agilent 1100 Series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EI,美国Agilent公司;薄层层析硅胶板,烟台江友硅胶开发有限公司。

1.3 试验制备

[N-苯基-3-(3-三氟甲基苯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化合物2)和[N-4-甲基苯基-3-(3-三氟甲基苯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化合物3)的合成路线见图1和图2。

图1 目标化合物2的合成路线

图2 目标化合物3的合成路线

1.3.1 [3-(3-三氟甲基苯基)苯氧基]吡啶-2-甲酸(中间体1)的制备

将3-三氟甲基苯酚10.55 g(0.06 mol)、无水碳酸钠6.35 g(0.06 mol)、4-氯吡啶 -2-甲酸7.90 g(0.55 mol)、氯化亚铜0.25 g加入 250 mL圆底烧瓶中,并加入100 mL 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磁力搅拌,反应温度控制在140℃,回流8 h,反应完毕,将反应混合液冷却至常温,并加入60 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下,加入浓盐酸,不停搅拌,调节pH至3左右,此时有白色固体析出,放入冰箱冷藏1 h,取出,过滤出固体,将固体干燥,得最终白色固体3-(3-三氟甲基苯基)苯氧基)吡啶-2-甲酸12.00 g,收率为84.5%。

1.3.2 [N-苯基-3-(3-三氟甲基苯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化合物2)的制备

4-(3-三氟甲基)苯氧基-2-吡啶甲酸141 mg(0.5 mmol)溶于 5 mL四氢呋喃(THF)中,滴加0.5 mL二氯亚砜,室温搅拌2.0 h,脱溶除去大部分溶剂和二氯亚砜,用20 mL THF溶解,依次滴加苯胺42 mg(0.5 mmol)、三乙胺 61 mg(0.6 mmol),室温反应过夜,反应完毕,脱溶,以25 mL二氯甲烷溶解,饱和食盐水洗涤3次,硫酸钠干燥,抽滤,脱溶,粗品柱层析得浅灰色固体125 mg,熔点为133~135℃,收率 70%。核磁共振氢谱(1H NMR)(300 MHz,CDCl3)δ:10.01(s,1H),8.51(d,J=5.5 Hz,1H),7.91~7.68(m,3H),7.67~7.53(m,2H),7.33(s,4H),7.15(t,J=7.3 Hz,1H),7.05(d,J=3.1 Hz,1H)。

1.3.3 [N-4-甲基苯基-3-(3-三氟甲基苯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化合物3)的制备

4-(3-三氟甲基)苯氧基-2-吡啶甲酸141 mg(0.5 mmol)溶于5 mL THF中,滴加0.5 mL二氯亚砜,室温搅拌2.0 h,25℃减压除去大部分溶剂和二氯亚砜(脱溶的目的是防止二氯亚砜和溶剂干扰下一步反应),剩余物即为4-(3-三氟甲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氯,未经处理直接投入下一步反应。

用20mL THF溶解,依次滴加4-甲基苯胺54 mg(0.5 mmol)、三乙胺 61 mg(0.6 mmol),室温反应过夜,反应完毕,脱溶,用25 mL二氯甲烷溶解,用饱和食盐水洗涤3次,硫酸钠干燥,抽滤,脱溶,粗品柱层析得浅灰色固体141 mg,熔点为138~140℃,收率76%。核磁共振氢谱(1H NMR)[300 MHz,二甲基亚砜(DMSO)]δ:10.59(s,1H),8.66(d,J=5.5 Hz,1H),7.77~7.72(m,4H),7.63~7.54(m,2H),7.14~7.30(m,2H),2.25(s,3H)。

2 除草活性测定

醴肠、反枝苋、牛筋草、酸模种子经催芽露白后播入塑料花盆中(直径10 cm,深12 cm,装入壤土),每盆播种5粒,播种后覆土0.5 cm。播种后的花盆从底部浸湿,在实验室内培养至禾本科杂草3~4叶期、阔叶杂草4~6叶期,喷施待测化合物的乳液。用质量分数为1%~3%的丙酮溶解目标化合物乳液,后加入吐温-80溶清。喷雾后将花盆搬回实验室,室温培养,根据需要浇水。试验设3次重复,以喷施含等量二氯甲烷和吐温-80的乳液作为对照。施药后第21 d取地上部分称量鲜重,按式1计算鲜重抑制率。

通过氟吡草酰胺衍生物化合物2和化合物3的除草活性普筛,剂量为150 g a.i/hm2时,对茎叶喷雾和土壤处理,普筛结果见表1。

表1 目标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双子叶杂草的除草活性

3 结果与讨论

3.1 合成

中间体1的制备在采用DMF为溶剂、碳酸钠为碱、氯化亚酮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后处理经硫酸酸化,合成操作简便。

在第一步醚化反应探索过程中,先以氯化锌为催化剂,反应产生较多副产物,后进行改进,以氯化铜为催化剂,醚化反应情况较好,以较高收率获得中间体1。

目标化合物同属于酰胺类化合物,采用酰氯和胺的合成方法,合成简便。对缚酸剂种类对目标化合物2合成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表1为缚酸剂种类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表1 缚酸剂种类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以三乙胺为缚酸剂的条件下,目标化合物2的合成收率最高。

3.2 活性

目标化合物同为氟吡酰草胺的衍生物,在结构上吡啶基的羧基位置与氟吡酰草胺不同。在生物活性方面测试了3种双子叶杂草和1种单子叶杂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茎叶处理后,对几种双子叶杂草醴肠、反枝苋、酸模有较好的抑制率,如化合物2对酸模的茎叶处理抑制率达53.45%,化合物3对单子叶杂草牛劲草的茎叶处理抑制率达72.70%,该类化合物对单子叶杂草活性略优于双子叶杂草。该类化合物的可作为除草剂的候选先导化合物,有一定结构优化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三氟氧基苯基
3,3,3-三氟-2-羟基丙酸乙酯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N-甲基-2,2,2-三氟乙胺在农药中的应用
1-[(2-甲氧基-4-乙氧基)-苯基]-3-(3-(4-氧香豆素基)苯基)硫脲的合成
2-(2-甲氧基苯氧基)-1-氯-乙烷的合成
两种乙氧基化技术及其对醇醚性能的影响
三氟乙酰肼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六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及其在丙烯酸树脂中的阻燃应用
HPLC测定5,6,7,4’-四乙酰氧基黄酮的含量
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的胺化处理及其在尼龙6中的阻燃应用
2-(N-甲氧基)亚氨基-2-苯基乙酸异松蒎酯的合成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