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2019-10-21 07:12丁磊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调动习惯

丁磊

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指导方法

学生对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以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思想情感为中介的,即是说,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是在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思想感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为了搞好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我们首先需要認识:如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语文学习过程是怎样施加积极影响的?

(一)语文学习常规过程中的方法指导

我把语文学习的常规过程定为:“引导——探究——运用”三个阶段,各个阶段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有不同的内容。

1.引导阶段的方法指导

引导阶段的方法指导主要包括预习、介绍学习内容、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知识,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谈话中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2.探究阶段的方法指导

这一阶段主要指导感知、分析、综合等方法。指导感知主要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指导分析主要是引导学生具体认识各局部、各细部,包括重点分析、疑点辨析、难点解析;指导综合主要是引导学生概括和抽象思维,在整体认识和分析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概括由局部到整体,通过抽象由现象思维到本质。

3.运用阶段的方法指导

这一阶段主要指导知识和经验的构建和迁移。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观察集体的材料,捕捉某些具有特殊性的现象,在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在问题的探究中发现规律,在认识规律的活动中,反思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借助于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淀新经验,迁移为新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语文学习过程的影响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生一系列行为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过去那种具有严格的规则、程式化步骤的语文教学过程已经不符合当前教育的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给语文教学过程施加了积极的影响。它优化了语文学习过程,转变了教师的职能,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提出了策略方面的要求。

1 .优化了语文学习过程

优化了的语文学习过程由以下事项构成:引起注意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共识;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进经验;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促进保持和迁移。

2.转变了语文教师的职能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职能是: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3.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提出了策略方面的要求

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为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语文教师可采用以下策略: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教学的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知识的个人意义;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经常提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二、在指导语文学习方法时调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学会学习依靠的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需要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一)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

1.调动学生的语感能力

在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时,要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提高语感的质量和发展速度,引导学生发展语言的质感、敏感、通感、幽默感、美感。

2.调动学生的记忆能力

通过整理,把记忆的内容由繁化简,以简驭繁;通过反复,及时巩固;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合理的记忆单位;把记忆同观察、思维、想象联系起来,把记忆同感知、理解、体验结合起来。

3.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借助语言材料展开各种方式的联想和推理,包括横向联想和推理、纵向联想和推理,其具体形式有接近、因果、种属、表里、对比、类比等各种联想和推理。

(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动机的调动

主要通过帮助学生树立远期的和近期的学习目标激发动机,通过正确的评价强化动机,通过内部需要与外部压力互相结合发展动机。

2.兴趣的调动

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产生间接的兴趣,由选择产生直接兴趣,由审美产生乐趣。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对兴趣都会产生影响。

3.意志的调动

指导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下定学好的决心,即具有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意志。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和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即具有开展有效活动的意志。帮助学生克服语文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形成坚持不懈的恒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即克服困难的意志。这些指导工作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在学习活动中集中注意力和分配注意力的训练。

三、行为上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练习中形成技能技巧。

1.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心理学指出,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由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个性特征。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其中包括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等。

2.在练习中形成技能技巧

叶圣陶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在讲说和指点之后,就要督促学生多多练习,在练习中及时与老师交流,总结得失,并把好的学习方法、经验与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调动习惯
舞蹈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探究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数独驾到
响鼓
好习惯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