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导入之砖、引新知之玉

2019-10-21 07:12邓如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石子讲台游戏

邓如伟

数学课主要是解决问题,而导入是“点睛”之笔,若能有效地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什么样的的导入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联想,激励他们进行探究呢?我认为:“导无定法,贵在得法。”切忌鹦鹉学舌,照样学样。我们只有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灵活多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的巨大作用。

今天,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设计。

一、故事开头,引领激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耳目一新的有趣刺激,可以强化学生的感知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发现每一个孩子们都很喜欢听故事,我就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把故事引入数学课堂,把生动的故事放到枯燥的数学知识中,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例如,我在导入《加法交换律》这一课时,讲了一个与内容相关的小故事。一个养猴人,由于香蕉的季节要过去了,决定给猴子减香蕉量。他对猴子们说:“早上吃2个,晚上吃3个。”猴子们听了很生气,这个人又说:“那就早上吃3个,晚上吃2个。”猴子们听了很开心,养猴人心里暗暗发笑。我适时提出问题:“养猴人为什么笑呢?”同学们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还迫不及待地喊出了答案。我用这个小故事揭示了加法交换律,使枯燥的知识一下子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二、角色变换,探究新知

古人说得好:学习起源于思考,思考起源于有疑问。怀疑是思考的前提,答疑解惑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和心智。所以,我们老师要善于捕捉教材知识中的信息,巧妙地设置疑问,积极创设有利于开发思维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心里想要答案却没办法得到,想说出来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让学生的学习情绪进入最佳状态。比如,我在导入《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时,我对学生说:“你们随意说出一个数,老师都能马上回答出它能否被2整除,你们信吗?”学生听了这句话都纷纷摇头表示不信。我看到学生已经进入了竞技状态,心里暗自高兴,因为我的激将法已经奏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数字,为了难住我,提出的数字也越来越大。但我总能对答案脱口而出,有的学生拿出计算器验证,都不比我的速度快。孩子们都急迫地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到的,学生们探求新知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我的目的达到了。这样的课堂导入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游戏竞技,激发兴趣

每一个孩子都爱玩爱做游戏,于是在课堂教学上,我就把游戏有效地运用到新知识传授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在游戏中转化知识难点。孩子们轻轻松松就能学到有关知识,达到预期目标。

例如:我在导入《比较线段的長短》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做夺红旗比赛游戏。指名两位同学站到教室前门,同时从门口出发,哪个先拿到讲台上的红旗哪个就是胜利。我让一个同学走直线,另一个同学走到后门,再从从后门进教室,然后再走向讲台。游戏开始后,从前门走直线到讲台的同学,跨几大步很快就拿到了红旗。小观众们为绕道走的同学鸣不平:“老师,你偏心,这样比赛不公平!”这时,我问:“为什么说不公平?”怎样做才公平呢?”我分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孩子们讨论得很激烈。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知道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就这样,我让孩子们在玩游戏中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四、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动手操作过程是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探究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的手、脑、眼、口同时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情境中思维,在活动中思考。比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为了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在导入环节中我设计了“画手掌”的活动。就是让学生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用红色彩笔画出手的轮廓,用蓝色彩笔涂出手掌的大小。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准确地理解周长就是线条的长度,面积就是图形的大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快乐。

五、以旧拓新,承前启后

当要传授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有紧密的联系时,我们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为学习新知识铺路。例如:我在导入《有余数除法》这一课时,先出示8个苹果、4个盘子,让一个孩子上讲台来把这8个苹果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他很快就分完了。这时我又出示9个苹果,继续让这个孩子把这9个梨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苹果孩子无法平均分。我顺势推出这3个问题,一是:什么变了?二是:什么没有变?三是:剩下的数叫什么数?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汇报。最后学生理解了什么叫“整数除法”,什么叫“有余数除法”,什么叫叫“余数”。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掌握了新知识。

六、巧设悬念,增强好奇

学生的思维活跃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小孩子好奇心强的特征,用心设置问题,故意制造一些知识悬念,让孩子有神秘感,引起孩子们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导入“体积的意义”时,我利用他们语文课本里《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向学生设置疑问:“为什么丢进石子后瓶子里的水就上升了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面积占了瓶子的地方,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重量沉到瓶底水只能往上,还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和厚度,等等。正当学生冥思苦想时,我及时导入新课,这种现象跟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关,老师看看哪个学习后能够运用新知识解释这种现象。通过这样设置疑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主动探索。

总之,有效的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创造。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达到最优化,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将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导入真正发挥出“抛砖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欢
石子讲台游戏
"安身之所"
扔石子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讲台
巧猜石子
DV校园小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