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中“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对教学的启示

2019-10-21 08:03张影元
锦绣·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素养教材

张影元

摘 要:核心素养下,运用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课本的stse内容,化学史,科学视野等结合相关社会问题使“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深入化学课堂。

关键词:素养 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教材  热点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探索,我国的素质教育成效卓然。但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弱。为了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就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为此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对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修订除强调”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之外,特别提出“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

二、化學核心素养的内涵

化学学科素养应该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所形成的从化学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基本理念。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以上三个要素体现的是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创新;最后一个是“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提示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要求。

三、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教学

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可以理解为通过前面两个环节的化学学习活动建立起来的对化学世界的理性认识的价值体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体现了“化学应用”能力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化学学科应用的方向和价值取向,是“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以往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知识的讲授,知识的呈现方式,如何出题层面;而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这一素养,很多是忽略的。在新形势下,需要改变一下教学思路。以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为例,一起感受一下课本中所展示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教材中对于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内容主要有三类:STSE,化学史,科学视野。

(一)STSE: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的研究简称STSE研究。

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是典型的stse教育.这一内容很好的诠释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本节属于了解性知识,一般都作为学生阅读内容,其实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比较浓,如果采用教师讲授的教学设计来组织教学,学生一定会失去兴趣,达不到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培养,而采用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第一部分:

(1)煤的相关知识:

煤得干馏域煤的直接燃烧有什么区别?煤和煤干馏的主要产品的用途呢?

煤的气化过程的主要反应方程式是什么?如何对煤进行综合利用?

(2)天然气的相关知识:主要成份及天然气燃料的优越性在哪?

(3)石油相关知识:

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用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谁能列举说明说生活中,你最熟悉的石油产品,简述他的用途.分馏与裂化的知识?三大合成材料及聚合反应的知识。

过渡:在了解煤,天然气,石油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之后,需要关注煤,天然气,石油的使用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第二部分

(1)酸雨如何形成?(2)白色污染指的是什么?(3)雾霾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形成, 如何防止?

学生活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寻关于这些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成功案例。把学生分成三大组

(1)分组解决一个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和网络搜集信息,分别的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2)各组内成员相互协作,讨论,交流使信息更完整。按照自己的认知完成思维导图。

(3)各组分别派出代表记录报告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4)教师就报告给与点评,肯定学生做的工作,指出其中的不足,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科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树立环境保护和节约的能源理念。

(二)化学史和科学视野在课本中并不是正文中出现的,但是从高考的内容上看。课本中的每一个组成都可能成为出题人的依据。

化学史常闪烁前人智慧的光芒,也蕴含着起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例如: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及瑞典化学家- 舍勒。以前,很多时候我们都直接略过。现在可以让学生阅读之后写一段10到30字的体会,或者直接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受。再或者教师就某些内容设置一个到两个符合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问题。以这些史实作为科学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索未知,发现真理,追求真理的意识,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献身科学的激情。类似化学史还有很多,不再一一描述。

(三)化学影响着人类的衣食住行,化学学科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若没有合成氨的化工技术,人类就没有氮肥,就面临饥饿的威胁;若没有食品添加剂 化妆品 塑料 合成纤维和橡胶,没有芯片和光导纤维,人类的生活就不会丰富多彩,一些热点问题更是受到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近年来,社会上的,毒胶囊,地沟油,蘸着MgSO4和生物调节剂的黄瓜,负面新闻抹黑了化学学科,很多社会人士认为有了化学才会有这些毒物的问世。为了正本清源,使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能够对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名为: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or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中的科学视野和上网搜集信息结合社会和环境问题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也不难发现,化学本无对与害,关键在于人类如何运用它,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辩论会上老师要提示学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辩证性的认识,有益亦有害。

四、结语

教师应该向学生传递重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的理念合理运用化学知识为人类造福,迫切需要广大有道德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同学参与,使更多的学习者充满热情地投身化学研究,造福人类,化学就会在未来继续焕发勃然生机。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2

[2]韦连明 让核心素养的蓓蕾在实验创新中绽放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年9月下:49-50

[3]王永 三大方法助力高三化学高效备考 中学化学教与学2019(1)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素养教材
教材精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探究集合中的热点问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复习策略探究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