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大棚豇豆产量的影响研究

2019-10-21 06:38陈积豪符小发
种子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豇豆产量

陈积豪 符小发

摘   要:近年来,大棚种植豇豆得到了诸多人的青睐,而如何选择种植密度能够获得豇豆的高产、稳产是诸多研究者热衷的话题。研究通过对海南三亚设施豇豆按照行距80 cm,株距15 cm、20 cm、25 cm、30 cm4个不同密度进行设计,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大棚豇豆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行距80 cm、株距20 cm处理下的豇豆产量最高,可以看出该种植密度是适宜当地大棚种植的最佳密度组合。

关键词:豇豆;种植密度;大棚种植;产量;影响

豇豆也被人称之为豆角,主要食用部位为其嫩荚[1]。豇豆富含胡萝卜素,同时还含有很多的维生素及蛋白质。有研究表明,豇豆含有不少矿物质元素,如钙元素、磷元素等,可以说豇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大棚豇豆可以使上市时间提前,较好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因此近年来大棚种植模式得到了诸多人的青睐,对如何选择种植密度能够获得豇豆的高产、稳产进行了研究与探讨[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2019年3月对海南三亚设施豇豆进行了行距80 cm,株距15 cm、20 cm、25 cm、30 cm 4个不同密度的设计。其中行距80 cm、株距15 cm为处理1;行距80 cm、株距20 cm为处理2;行距80 cm、株距25 cm为处理3;行距80 cm、株距30 cm为处理4。于3月10日进行育苗,育苗时采用5 cm×5 cm的营养土块,采用穴播模式,每穴控制在2颗种子左右,浇透水并做好相应的保温措施,同时也可预防幼苗徒长,苗龄控制在24 d左右。3月20日进行定植,5月29日—7月3日为前期采收期,试验将此时期确定为产量的研究期[3]。

1.2   田间管理措施

1.2.1   插架摘心

待豇豆抽蔓之后要及时进行插架,当豇豆主蔓爬到夹顶的时候进行摘心,从而推动侧枝更好生长,在后期等侧枝坐荚之后进行摘心,从而使得豆荚可以更好

生长[4]。

1.2.2   肥水管理

在开花之前,要做好控水措施,从而推进根系生长。要做好蹲苗措施,推进开花和结荚,待豇豆坐荚之后,要做好相应的肥水供应措施,从而保证结荚的数量。具体而言,缓苗水浇完以后进行中耕蹲苗,做好保墒提温措施,从而推动根系的发展,同时防止茎叶徒长。当发现花蕾可以浇少量水,初花期不要浇水。待第1花序结荚而出现多节花序的时候将水浇透,当进入结荚期时要见干就浇水,当豇豆进入采收期要伴随浇水进行相应的追肥[5]。

1.3   统计方法

观察并记录各个组合的豆荚长度、产量等,利用方差分析,筛选出适宜当地大棚种植的最佳密度组合[6]。

2   研究结果

2.1   不同密度对大棚豇豆荚性状的影响

2.1.1   不同密度对大棚豇豆荚长的影响

研究发现,处理1豇豆荚长为61.15±1.15 cm;处理2豇豆荚长为65.67±1.24 cm;处理3豇豆荚长为65.88±1.43 cm;处理4豇豆荚长为65.94±1.29 cm。处理2、处理3、处理4之间差异不显著(P均>0.05),但这3个处理和处理1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2.1.2   不同密度对大棚豇豆荚粗的影响

研究发现,处理1豇豆荚粗为0.84±0.07 cm;处理2豇豆荚粗为0.87±0.03 cm;处理3豇豆荚粗为0.87±0.04 cm;处理4豇豆荚粗为0.87±0.06 cm。处理2、处理3、处理4之间差异不显著(P均>0.05),但这3个处理和处理1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2.1.3   不同密度对大棚豇豆单荚重的影响

研究发现,处理1豇豆单荚重为22.94±0.97 g;处理2豇豆单荚重为27.91±0.19 g;处理3豇豆单荚重为27.95±0.86 g;处理4豇豆单荚重为27.99±1.02 g[7]。处理2、处理3、处理4之间差异不显著(P均>0.05),但这3个处理和处理1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2.1.4   不同密度对大棚豇豆单株结荚数的影响

研究发现,处理1豇豆单株结荚数为17.31±0.66个;处理2豇豆单株结荚数为28.31±1.27个;处理3豇豆单株结荚数为28.66±0.92个;处理4豇豆单株结荚数为28.71±1.03个。处理2、处理3、处理4之间差异不显著(P均>0.05),但这3个处理和处理1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5   不同密度对大棚豇豆产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处理1豇豆小区产量为4.81±0.54 kg/m2,处理2豇豆小区产量为5.59±0.24 kg/m2,处理3豇豆小区产量为5.31±0.38 kg/m2,处理4豇豆小区产量为5.24±0.96 kg/m2。处理2与处理1、处理3、处理4之间差异显著(P<0.05),處理2和处理3之间显著性不差异(P>0.05),但这2个处理和处理1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结论

在试验研究中,伴随着密度不断加大,大棚豇豆荚长、豆荚粗、豆单荚重、豆单株结荚数也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但处理2、处理3、处理4之间差异不显

著(P均>0.05),但这3个处理和处理1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进一步探究不同密度对大棚豇豆产量的影响却发现,处理2与处理1、处理3、处理4之间差异显著,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1 (P<0.05),处理2和处理3之间显著性不差异(P>0.05),但这2个处理和处理1都有显著性提高(P<0.05)。可见处理2和处理3、处理4相比,大棚豇豆荚长、豆荚粗、豆单荚重、豆单株结荚数相对较低,但该处理下的密度相对较大,故而对于整体产量而言还是有着较大优势的。由此可以看出,行距80 cm、株距20 cm处理下的豇豆种植密度是适宜当地大棚种植的最佳密度组合。

参考文献:

[ 1 ] 吕全明,黄金福,陆志新,等.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7(5):57-58.

[ 2 ] 汤蕴玉,吕全明,陆志新,等.大棚春番茄-夏豇豆-秋芹菜周年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3):95-96.

[ 3 ] 夏枫,成善汉,林师森,等.不同基肥对大棚土壤养分、豇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热带生物学报,2017,8(1):42-47.

[ 4 ] 金海军,张红梅,丁小涛,等.不同种植密度对大棚环境、黄瓜产量及病害发生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8(2):76-77,110.

[ 5 ] 陈玲,吴传秀,向娟,等.不同种植密度对泡渍豇豆成豇9号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蔬菜,2017(11):7-9.

[ 6 ] 雷伏贵,曹奕鸯,李丽红,等.不同种植密度对大棚西洋甘菊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3,28(8):784-788.

[ 7 ] 周建元,陈丹,谭永强.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鄂豇豆8号产量的影响[J].中国瓜菜,2009,22(1):13-15.

(收稿日期:2019-11-21)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豇豆产量
豇豆先生变魔术
豇豆魔王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腌酸豇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