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盐碱地花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2019-10-21 07:31杨吉顺齐林慈敦伟李尚霞樊宏王进
种子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盐碱地积累

杨吉顺 齐林 慈敦伟 李尚霞 樊宏 王进

摘   要:目前对花生耐盐碱能力的研究,多采用水培方法集中在芽期或苗期某一阶段进行的短期盐胁迫,有关盐碱地花生种植技术的研究较少。在滨海盐碱区域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盐碱地花生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及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确立盐碱地花生最优的种植密度,为滨海盐碱区域花生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种植密度;盐碱地;花生;干物质;积累;产量;影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6-0008-02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志码: B

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其中鲁北滨海平原地处环渤海湾滨海盐碱土区(主要指现代黄河冲击三角洲)分布有大面积的盐碱地。德州、滨州、东营和潍坊的耕地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目前,滨海盐碱区域棉花种植面积较大,然而棉花年际间增减波动频繁,价格波动大,管理费工费时,农民种植棉花积极性锐减。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属中等耐盐作物,相比较而言,花生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且管理轻简,可成为轻中度盐碱地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1-4],现针对种植密度对盐碱地花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1   研究内容

试验在东营市农高区进行,密度试验设双粒播和单粒播两种方式,双粒播种分别设8 000穴/667 m2、10 000穴/667 m2、12 000穴/667 m2和14 000穴/667 m2,共4个密度;单粒播种分别设10 000株/667 m2、12 000株/667 m2、14 000株/667 m2、16 000株/667 m2和18 000株/667 m2,共5个密度。每处理种植4垄,长10 m,平地覆膜种植,每垄宽0.85 m,垄内种植2行花生。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2   测定方法

2.1   干物质积累量

于播种后30 d开始,每隔20 d选择生长发育一致、叶片无病斑和破损的植株,将植株分为根、叶、茎和荚果4部分,分别测定植株各部分的干物重。测定方法为将样品在烘箱内105 ℃杀青60 min,再经85 ℃烘干至恒重称重,重复5次。

2.2   考种与测产

收获时每处理选取长势均匀一致的连续10株进行考种,测量记录植株的株高、第一对侧枝长、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及双仁果数。测产时每处理选取长势均匀一致的地块,每处理设3次重复,每重复收获6.67 m2,折算成每667 m2产量。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不同种植密度对盐碱地花生產量和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盐碱地花生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见表1。

如表1所示,盐碱地花生双粒播种产量均高于单粒播种,其中双2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各密度处理,而单粒5产量最低。由相同播种方式之间比较可知,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单株结果数和单株双仁果数均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双粒播种的主茎高和侧枝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分枝数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粒播种随着密度的增加,主茎高和侧枝长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而分枝数同样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3.2   不同种植密度对盐碱地花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如图1所示,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花生叶片和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在花生生育前期无显著差异,在播种后70 d时出现明显差异,双粒播种和单粒播种单株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双粒播种,除双1之外,其余3个密度均在90 d干物质积累量达到峰值,而后迅速降低;而单粒播种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则在110 d达到峰值,而后迅速降低,播种后130 d,各处理之间叶片干物质量差异较小(图1-A)。

由图1-B可以看出,盐碱地花生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处理之间相比较,茎秆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花生生育前期,各种植密度之间差异较小,至播种后70 d,各处理之间出现明显差异,生育后期差异增大。双粒播种,除双1之外,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在播种后90 d达到峰值,而单粒播种处理则在播种后110 d达到峰值,而且越到生育后期,各处理之间差异越显著。可见,单粒播种比双粒播种更有利于花生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

3.3   不同种植密度对盐碱地花生饱果成熟期荚果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如图2-A所示,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单株荚果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单1密度条件下单株荚果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达到46.91 g,而单5处理单株荚果干物质积累量最低,为23.28 g。单位面积荚果干物质积累量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图2-B),双粒播种条件下,单位面积荚果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双3处理为最高,双4处理略有降低,而双粒播种单位面积荚果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单粒播种;单粒播种处理间相比较,表现为与双粒播种相同的趋势。

4   讨论及结论

盐碱地花生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花生叶片和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花生生育前期,由于花生植株较为矮小,植株对光、热等环境因素的竞争较小,因此,花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但随着花生生育进程的推进,花生植株间竞争加剧,在播种后70 d时出现明显差异,双粒播种,除双1之外,其余3个密度均在90 d干物质积累量达到峰值,而单粒播种干物质积累量则在110 d达到峰值,可见,双粒播种加剧了花生植株间的竞争,造成花生植株较单粒播种提前衰老,单粒播种比双粒播种更有利于花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单株荚果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单位面积荚果干物质积累量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双粒播种条件下,单位面积荚果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双3处理为最高,双4处理略有降低,而双粒播种单位面积荚果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单粒播种,这与盐碱地花生产量表现出相同趋势。盐碱地花生双粒播种产量均高于单粒播种,其中双2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各密度处理,这是由于受盐碱地的环境影响,花生田中容易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双粒播种更有利于弥补这一不足,因此,笔者认为盐碱地花生种植中应使用双粒播种方式。

参考文献:

[ 1 ] 刘兆普,沈其荣,邓力群.麦鱼套作改良滨海盐土的研究[J].土壤学报,1997,34(3):315-322.

[ 2 ] 万书波.我国花生产业面临的机遇与科技发展战略[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1):7-12.

[ 3 ] 王秀贞,王传堂,唐月异.花生诱变材料及品系芽期耐盐性鉴定[J].花生学报,2011(4):13-18.

[ 4 ] 王尊亲.中国盐渍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收稿日期:2019-09-17)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盐碱地积累
“希望这‘光板’的盐碱地都变绿”
奇葩植物使盐碱地变景观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