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2019-10-21 08:51杨华
大东方 2019年8期
关键词:建设研究

杨华

摘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打造中华民族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师德师风关乎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教书育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更关系到教育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师德师风不正势必会损害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给教育事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务必下大力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德、规范师行,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这是新时代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期盼、新要求。

关键词:纪检监察视角;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1 导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北京邮电大学着力谋划,主动作为,探索师德建设工作新机制,组织开展了“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形成了丰富的活动成果。

2 师德师风的含义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是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奋发向上、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等都是良好师德师风的表现。师德是师风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作为土壤,就不会孕育出良好的师风。同时,良好的师风又是高尚师德培育养成的环境。师风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左右着学校的人文风格和精神风貌,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3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1意识理念偏差

随着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高校师德滑坡现象屡见不鲜,同时以科研成果作为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容易造成个别教师的价值观念失衡。高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的思想理念存在偏差、纪法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等均导致师德师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高校领导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往往更加注重学校的声誉与发展,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常以宣传教育为主要形式。在招聘教师和引进人才时,高校往往只对求学经历和职称职务进行严格限制和考察,对师德师风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其次,在教师违反师德师风、出现师德失范等行为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要“保护”教师、“保护”学校声誉,而不会加大惩处力度、通报曝光。此外,非党员教师往往存在自我修养和自身约束力不足。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背景下,亟需加强对非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教师品德培育。

3.2职责定位不清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究竟是谁?事实上,《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明确指出“高校是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还指出,高校要明确师德建设的牵头部门,成立组织、宣传、纪检监察、人事、教务、科研、工会、学术委员会等相关责任部门和组织协同配合的师德建设委员会;建立和完善黨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建设合力。要建立“一岗双责”的责任追究机制。要加大师德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为师德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目前大多高校已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党委教师工作部,但并未将师德建设委员会、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工作职责细化实化。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组织、宣传、人事等部门如何与党委教师工作部协调配合?很多高校并未厘清党委各工作部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得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还是个大问题。此外,有些高校的党委教师工作部与人事部门合署办公,其应有作用和职能并未发挥,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实为应对巡视整改的要求。

3.3体制机制不健全

科学制定师德规范,厘定师德标准是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针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若干意见,很多高校都结合实际制定了有关师德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但总体而言,这些制度比较散乱,没有形成完善统一的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因此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在适用上会出现困境。其次,这些办法大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例如,在师德考核、师德奖惩、投诉处理、教师权益保障等方面尚未制定专门实施细则、将有关规定细化实化。目前,有很多省市针对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了问责制度,而大多数高校并未专门制定师德师风问责制度。再次,在制度的内容上,师德规范普遍重公德而轻私德。

3.4外部监督缺失

高校其实是一个富有“熟人关系”的“小社会”,“规则”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人情关系将相关的利益聚集在一起,导致高校对师德师风问题进行内部监督“乏力”;另一方面,高校基于相对封闭的环境特性,导致外部监督“缺失”。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要“构建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但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并未健全多元化师德监督体系。外部监督的缺失,使得师德师风处于隐蔽的状态,最终很可能导致高校人才发展方面存在弊端。

4 纪检监察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角色与定位

4.1监督:重在督促落实

监督作为纪检监察部门的首要职责和基本职责,对高校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要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就必须督促党委及有关部门积极营造师德建设浓厚氛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有学者认为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将师德师风的监督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监督高校教师是否有违反师德规范的问题和行为;二是,监督高校有关职能部门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是否履职尽责。我们可以将第一个层面的监督理解为“对师德师风的监督”。根据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师德建设委员会下设的党委教师工作部和对校长负责的人事部门应当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应当对师德师风的监督承担主体责任。而第二个层面的监督是“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根据纪检监察部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是“监督的再监督”,因此其应当将监督的重点放在监督学校职能部门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是否履职尽责。

4.2执纪:准确惩处和纠偏

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基于党章赋予的职责,在违反师德师风并涉嫌违纪违法的案件中,可以进行调查核实,并给予处理意见和建议。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分为很多种,例如教育教学类、学术不端的行为等。根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的有关内容,校纪检监察部门主要对高校教师的以下几类违反师德师风的违纪行为进行审查或调查:一是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例如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二是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例如在考试、录取工作中泄题、舞弊、涂改考卷、违规录取;三是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例如索取或收受学生礼品等行为;四是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行为,例如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违反社会公德等行为。要做到准确界定以上几类行为,并依纪依规依法开展审查、调查,最终给予合理合规的处理建议,高校的纪检监察队伍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必备条件。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把握运用纪法能力,提升纪律审查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腐败问题要高度重视,严厉查处教师侵害学生利益的行为。随着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从国家、各省、市县的监委纷纷建立,高校纪检监察体制虽然还未改革,但纪检监察干部也需要强化纪法贯通、法法衔接的能力,补齐知识短板,尤其要加强法律、财务、审计等方面知识的积累。

4.3问责:强化“一岗双责”

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对党员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日常工作应当承担全面责任,而每个党组织应当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党员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承担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根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高校内部的问责办法,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对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失职失责的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问责或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例如在2016年9月山西省高校纪工委通报的7起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被问责典型问题中,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党总支书记乔中国因在学院综合办主任、教师李喆违规请他人代课、网上发表不当言论等问题上落实主体责任不力受到责任追究,最终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通报批评。就目前看来,高校的“问责”还没有成为常态,或是“不痛不痒”的问责,被问责的对象没有得到相应的惩处,当然这也和高校的政治生态环境、以及高校纪委的双重领导机制有关。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将问责作为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利器,以问责倒逼“两个责任”的落实:抓住不落实的事、倒查不落实的人,把该打的板子狠狠打下去,把该问的责层层追到底;“严”字当头,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让问责成为常态、形成震慑。在实施问责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要明确问责的对象、问责的事项、问责的程序、问责的结果。

5 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5.1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因此要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突出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纳入高校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对教师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注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和专题党员培训等,不断提高党员教师的

5.2坚守思政工做主阵地,让思政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同步推进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作风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融合、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工作中。学校可以通过与各二级部门签订《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将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项目化。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校领导联系服务教师的工作制度,密切学校管理高层与基层教师的思想联系、感情交流,帮助校领导了解教师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提高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督促其自觉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高层次学术讲座、法制宣传教育、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各种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师德师风建设注入正能量。

5.3加强宣传教育,构建良好的师德风尚

要充分发挥宣传阵地和平台的优势作用,努力营造崇尚良好师德的舆论氛围。各高校可以依托校史馆,用优良的校园文化传统感召教师,提高教職工的思想修为。同时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培训,将师德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日,通过宣传条幅、校园广播、学校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宣传学校的优秀教师,挖掘和提炼他们为人、为学、为师的典型事迹,展现当代高校教师的精神风貌。对获得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以及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教师,专门制作宣传视频,在校园网上进行宣传展示。通过多渠道、立体化宣传在学校内形成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乐于奉献、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为高校在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5.4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高校通过积极开展教学名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进以及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主题评选活动,广泛宣传身边的先进事迹,发挥师德楷模、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向这些先进典型看齐,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6 结语

综上所述,师德师风是一种校园文化,是教师的内在修养,因此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应与高校党建、教学科研、管理等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呼应、相互促进,通过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来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维新.关于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110-111.

[2]刘连香.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及培育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377-378.

[3]罗斌.高校师德建设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1):109-110.

[4]孙红云.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7(11):122-123.

(作者单位:芮城县教育科技局)

猜你喜欢
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载体建设研究
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建设研究
数学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微写作”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培养和选拔会计人才途径研究
发展循环农业的保障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