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引导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思考

2019-10-21 01:57唐永强
大东方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化馆文艺基层

摘 要:文化工作者应当着力思考如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打造群众认知度高、参与度高、喜爱度高的“三高”特色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文化品牌;文化活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实施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以富有时代感的内容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文化馆是公益性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主要职能之一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作为新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者,应当着力思考如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打造群众认知度高、参与度高、喜爱度高的“三高”特色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培育文艺团队,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首先要有一批专业技术门类齐全,群众认知度高的文艺团队,依托专业团队切合实际打造基层文化活动品牌。

(一)深入基层,挖掘文艺团队。群众文化活动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各级文化馆既要深入乡村、街道、企业、学校等基层,深度挖掘业余群众文化队伍资源,又要到各类艺术培训机构、专业院团,找寻专业化的群众文化队伍资源,力争团队数量更多,门类更齐,资源更丰富。

(二)备案管理,完善团队资料。把挖掘的团队进行备案管理,分类了解各团队的特点,擅长的表演形式,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针对性的打造符合各地区特点文化活动品牌。团队数量较多的地区,争取采取电子备案管理的形式,以便分类查找。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网上备案管理,团队在网上申报,管理员进行网络审核查阅,做到方便高效。

(三)大力扶持,盘活团队资源。由于基层文艺团队,大多是队员兴趣爱好相同,群众自发组织,组成了团队,这类团队一方面往往是自编自导自演,演出地点一般在广场、院坝、村落,难有登上舞台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多数基层文艺团队无相关活动经费,有少数团队自筹了部分经费,开展正规的文艺演出活动困难。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要大力扶持基层文艺团队,一方面加大对基层文艺团队的培训力度,要送培训到基层到团队,增强队员的专业素质,帮助打造文艺作品,搭建各类舞台,提供上台演出机会,另一方面提供必要的物资帮助,如乐器,服装,音箱设备等,有条件的地区,可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让基层团队焕发生机活力,共建基层文化活动品牌。同时,为专业化的艺术团队搭建平台,提供宣传展示的舞台,推荐参加各类商业演出,让专业团队实现自身价值。

(四)整合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各地区应当组织引导团队合作发展,签订合作协议,抱团发展,合建一批涉及音乐、舞蹈、小品、戏剧等各门类齐全的集编、导、演一体的复合式团队,打造精品舞台艺术作品,也可根据各地区需要打造单门类的专业化艺术团队,结合各地区文化特色,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着力打造各乡村、街道、社区的基层特色文化品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团队既可以提供整台的商业化演出,获得效益,又可以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中,参与各类文艺演出活动,助推公共文化服务,还可以组成文化志愿服务队,参加公益性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下基层等,服务人民群众。

二、吸纳艺术新人,助推文化品牌建设

在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必然需要推陈出新,这就需要引导文艺团队不断吸纳艺术新人,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获得新鲜“血液”,才能助推文化品牌活动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一)深入基层,发掘艺术人才。“艺术来源于生活”,创作往往来源于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这就需要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去发掘艺术特长人员,发掘群众喜闻乐见的“草根”歌手、演员、主持等。

(二)搭建平台,帮助寻找团队。各地区文化馆要搭建艺术人才与团队的衔接平台,建立艺术人才资源库和艺术团队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地区文化馆,搭建网上资源平台,开设“招贤纳士”专栏,为艺术人才和艺术团队“牵线搭桥”。

(三)举办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各地区文化馆要加大对艺术人才的专业技术培训力度,针对各地区团队的需求,送艺术培训到基层,特别要针对艺术新人,提供针对性强,较高水准的艺术培训,增强队员整体专业素质。

三、做好文艺配送,畅享文化品牌服务

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益,这就需要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

(一)配送到村,保障基本需求。当下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乡村地区还较为落后,各地區文化馆(站)要搭建活动舞台,利用组建好的文艺团体,提供文艺演出服务,保障乡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益,有条件的各级文化馆加大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到乡村力度,切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二)优化配送,确保群众喜爱。各地区文化馆(站)结合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在配送文艺演出时,多从群众身上下功夫,演出内容采取变“派餐式”为“点菜式”,调查问卷“群众喜欢的节目”等方式,配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牢牢抓住基层群众的“胃口”,确保群众体会到文艺活动带来的精神享受,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高文化素质。

(三)多方筹资,确保服务持续。经费是确保文艺配送服务能否持续的关键,各地文化馆(站)可采取的方式有:争取各地财政支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争取地方企业支持,利用活动冠名实现双收双赢;争取当地名人支持,无偿提供经费支持等形式,从多方位,多途径争取相关经费,确保哪里有需求,就将文化品牌活动送到哪里。

综合上述,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方面,各地区文化馆(站)要依托社会文艺团队的力量,做好管理引导服务工作,打造各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引导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才能提高人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唐永强;性别:男;出生年月:1982年6月;籍贯:四川内江民族:汉;最高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文化馆文艺基层
基层巡览
1942,文艺之春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