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算理” 提升“学力”

2019-10-21 12:04朱孟迪
大东方 2019年8期
关键词:算理计算算法

摘 要:“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唯有“理”通,方能“法”顺,理法相融,才能相得益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出于多种原因无法将算理根植于学生心中,导致学习效果低下。那么,教师该如何根植算理呢?

关键词:计算;算理;算法

当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已能在理念上摒弃“重算法轻算理”的做法,但在行动上却举步维艰——有的教师徘徊在“算法的显性”与“算理的隐性”之间,权衡不定;有的老师臣服于算法的“操作性”,将算理的教学变成了“过场秀”;还有的老师囿于自己的经验水平,拿不准“算理本质”。为此,我们对“算理”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选取了两节“除法重点课”,谈谈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一、紧依本源,借“性质”理解理算

众所周知,小数除法拓宽了学生对“数的运算”的认知领域,是重大的一次飞跃,而“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小数除法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虽然前有“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但其解决方式对于本课无法产生正迁移,导致学生困难重重。

(一)学生“困”状

在教学完“一个数除以小数”之后,学生通常会有如下几种“症状”:不会试商或商太慢;先扩大被除数还是先扩大除数顺序不明;扩大被除数与除数时没能做到同时;扩大之后,小数点的落脚点不清(个别孩子只看到小数点不见了,没想到是小数点移动了);数位不对齐(以为被除数的小数点还在原处)等。

(二)困因分析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进行了分类和比对,试图找到学生问题的症结,我们发现主要原因还是聚焦于“算理不明”。老师们心里都清楚,“商不变性质”是本课的算理所在,如果教师只教给学生列竖式的步骤,而没将商不变性质充实到竖式的探究中去,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只记住了形式,忽视了本质。研读教材(例题见下),虽然没有出现“商不变性质”的字样,但同样可以找寻到它的影子。“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同时……”竖式的呈现也依据此:虚框图示说明先把除数扩大成整数(为方便理解扩大后的数字是多少,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同时,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两位)。

[例题]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m丝绳,这里有7.65m丝绳,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7.65÷0.85=_____

(三)植入算理

既然,教材已经如此明了,为什么学生还会出现如此症状呢?可见,这必定跟教师的设计理念有关。为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设计,试图将算理的种子植入初学孩子们的心里。(1)以练习为载体,复习商不变化性质,借此让学生回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2)多次练习强化该性质,特别安排小数练习。如:62.4÷2.6=()÷();(3)呈现特例让学生辨析:如:0.544÷0.16=()÷(),强调要“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4)教学竖式,想一想豎式中该如何体现这种算理。感悟“先把除数扩大成整数,同时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的好处,同时明确“划掉小数点其实质就是小数点的转移”。(5)练习一般题和特殊题。62.4÷2.6;0.544÷0.16。

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迎合了学生的旧知,将小数除法算理的本质牢牢地植入学生的心里,使他们学得更为高效。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计算的错误率明显减少,面对错误,他们也能很快地发现原因,这无疑就是教师关注算理后的最大收益。

二、紧抓联结,借“类比”植入算理

“分数除法”是计算教学另一重要分支,而“一个数除以分数”又是分数除法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例题见图)。

[例题]小明    小时走了2km,小红小时走km。谁走得快些?

(一)困因分析

我们曾假想,如果这节课只教学算法,让学生知道并记忆“一个数除以分数相当于这个数乘它的倒数”,而后应用,相信许多学生都会做题。可他们知道为什么能这样做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乃教学大忌。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例题太难”。那么,它难在何处呢?(1)线段图“难”理解。线段图是“拐杖”,但之前的教材很少采用线段图教学,也没有教学生怎么画线段图,因为学生接触甚少,所以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如“小时行了2km”,同一条线段中出现了两个数据,这使许多学生费解。更多的是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已经遗忘,无法将“1小时的就是小时”等同起来。(2)语言“难”表达。语言是思维的体操,更是表达的外衣。如若照本宣科,文字长,思维跨度大,不利于学生理思维的碰撞。

(二)类比植入算理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还有必要苦苦追寻其“算理”?答案是肯定的。刨根问底,将事物的本源联系在一起,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职责所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是数学教学永恒的精髓所在。一个数除以分数,其中一种理解就是先求“一小份”,而后再求“几份”的过程,这跟倍比关系异曲同工。例如:小明2分钟走100米,他3分钟能走多少米?

为此,我们尝试小步子走,引导学生真正感悟到“分数除法与整数运算”之间的微妙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改变线段图的呈现顺序。先出示一条线段,引导“如果用这条线表示小明1小时所行路程,那么小时表示他从起点走到了哪儿呢?”(沟通:1小时的就是小时。)接着呈现“2km”这个信息,使学生把目光聚焦于线段之间的倍数关系,他们能直观地感受到“2小段就是2km”,进而列式2÷2×3。(2)降低语言表达的要求。由于简化了线段图,在理解意义时,学生明白先算2÷2表示一小段的所行路程,再乘3表示一小时所行的路程。为了规范语言,教师可作适当引导:小时行2千米,小时就行1千米,1小时就可以行3千米。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对算理的准确理解。

追寻算理归根结底就是饮水思源,有了思维的源头,学生走到哪儿都能回忆起他们喝下的第一口甘露。“一个数除以小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是计算教学的两大重要教学任务,深入研究算理的本质,借助类比推理,让学生学得更为扎实有效。我们相信,只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思索数学之间的微妙联系,将“理解算理”作为教学己任,必定可以实现“根植算理、提升学生力”的梦想。

作者简介:

朱孟迪,1981年4月,男,浙江慈溪,本科,一级教师,小学数学,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崇寿镇中心小学

(作者单位:慈溪市崇寿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算理计算算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