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师角色转变研究

2019-10-21 17:39郭剑萍
锦绣·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新课程改革课堂

郭剑萍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改变传统“填鸭”式、“题海战术”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变换,由主导者、掌控者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启发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有效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师角色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主阵地,也一直是数学教育界所备受关注的方面。多年来,“填鸭”式、“题海战术”式的教学方式一直占据着我国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如何达成课程目标,如何“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正在探索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办法就是促进教师课堂角色的变化,教师应该由主导者、掌控者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启发者。为了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宽厚的业务功底

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需要以宽厚的业务功底为基础。波利亚明确指出,中学数学教师应该“熟知自己的科目”,这种熟知,并不是只熟悉中学教材本身,而且要懂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

1.教师的数学知识首先应该“实”,即教师应该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做到踏踏实实、扎扎实实。教师要成为课堂的引导者,首先应把教材“吃”透,并能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智力发展水平,把准教材的难易点,选择有效的数学方法进行教育,这样才能有效引导课堂走向。

2.教师的数学知识其次应该是“深”。人们常常喜欢用“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来生动比喻教师专业知识深刻的重要性。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确实应该比学生高出几等,深入几分。只有“深”于学生,才能把握科学知识的体系和规律,更好的引导、启发学生。

3.教师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活”。死记硬背的知识充其量只能算是储存在记忆中的材料,只有真正理解、消化了的知识,才能成为教师自己的知识,教师才能在数学中为了解释某一点知识面能在丰富的知识仓库里选取相关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旁征博引,更好引导和启发学生。例如,对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概念,教师要正确把握它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层层递进,不断深化,螺旋上升,最后达到代数、三角、几何三者之间的融合贯通。当然,引导型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知识,还得教“思考”,发挥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否则,就难以唤起、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要有敏銳的观察力

观察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者需对教育对象等进行系统,周密、精确地观察,以获得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人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积极的思维参与的知觉能力,就是观察力。也即在观察中善于看到事物那些不明显的却非常重要的细节特征的能力,才是观察力。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了解学生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很复杂,有外显的反应,有内隐的反应。内隐的反应不易被感知,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如透过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语言等看到学生心理的实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知识理解接受程度、学习态度、性格特点等,从而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使课堂引导工作能够超前、有效。教师的观察力品质对学生的观察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的观察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如果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观察力,就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观察实践。

三、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随着当今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的应用与发展,新的分支科学和边缘性学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把心理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结合起来,所形成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和“数学教育学”对数学教学艺术更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为了实现角色转变,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对这些新学科知识的学习,懂得数学教育的特征,了解数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演变,明确中学数学课程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原则,掌握数学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数学学习过程的基本理论。

例如数学中的观摩和心理上的注意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如彩色粉笔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注意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所以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注意角度的不同可能导致解题方法也不一样。在对数学问题的观察过程中,语言提示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方法,把感觉图像恰当地组织起来,从而得到理想的观察结论。

四、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教师的组织能力是塑造教师数学课堂引导型角色、使学生顺利完成预期的数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它包括组织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教材的能力是指教师区分教材中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对教材进行分析、综合,将教材恰当地概括化、系统化的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对教材的研究,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并挖掘出知识蕴藏的思想方法;在研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讨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控制和消除学生消极情绪行为的能力。教师通过教学组织能力的运用,克服课堂信息传递中的种种干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组织管理能力主要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查有梁指出:“优秀教师要具备动态的管理能力,即随着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使管理的效果始终达到最佳。随着学生心理状态和经验能力的发展,教师的管理风格也应随之变化。从教师的全权支配向学生的自主管理过渡,教师这种管理风格的变化是教师动态的管理能力之一。”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传统教师角色必须要进行转换,但这种转换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含的、与上述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新课程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全信.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傅维利,王维荣.关于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师生角色观的比较与评价[J].教学月刊,2008年06期.

[3]邓志伟,促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角色转变[J].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12期.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新课程改革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