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19-10-21 09:15刘晴
新智慧·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问题

刘晴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道德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人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并没有认知到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真正意义,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等问题。因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并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所以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有效解决存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问题,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问题;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课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职责,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过于高估自身的教学作用,以单向式、一刀切等传统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想走,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思想的自由性得不到体现,逐渐对该学科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教学内涵得不到真正的体现,知识脱离实践,学科的教学职能也得不到发挥。

(三)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存在机械式重复讲解的弊端,错误地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死记硬背上,教学目标脱离了三维目标的范畴,导致教学过于快餐化、功利化。

二、解决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的几点策略

(一)贯彻以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度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周末巧安排》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思路如下:

(1)依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状态以及课堂表现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配置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

(2)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时间,写出自己的周末故事(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填写周末时间表);

(3)每个小组的组长呈报自己小组成果,教师给予合理的评价。

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扮演着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尊重,学习积极性也自然会被调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也帮助学生树立了时间观念,可谓一举两得。

(二)注重实践结合,对接学生的生活

生活是知识的宝库,实际知识的本源,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知识多多少少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联。这也正是叶圣陶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巧妙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与自己生活有关的现象、片段,让学生有一种归属感、熟悉感,让学生感同身受,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在教学《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说明“上课交头接耳”“垃圾乱堆”“浪费纸张”等现象,让学生指出这些现象的不合理之处;随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班级生活,谈一谈自己身边的不遵守规则的行为。经过思考和讨论,有的学生说道:课间休息的时候,肆意践踏草坪;有的学生还说:考试中传纸条,存在作弊现象;有的学生说:在自己的课桌上乱写乱画。

将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熟悉的场景,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让学生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自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确立德育目标,助力学生健康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道德素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授,还应根据实际教学目标,有效渗透德育思想。如教学《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时,除了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之外,还应让学生知晓哪些是不爱护集体、没有责任心的行为;在教学《这些是大家的》一课时,除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公共财产之外,还应说明一些不爱护公共财产的行为,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开展德育的重要学科,教师应当明确自身教学职责,深度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于艳丽.《品德与生活》教学初探[A].见: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秦皇岛: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0.

[2]吴国芳.运用多媒体让《品德与生活》課堂教学更感人[A].见: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秦皇岛: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0.

[3]李丹.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性、活动性及开放性[A].见: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秦皇岛: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9.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问题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