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然性

2019-10-21 04:05李宁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管理

摘 要:本文是通过对王悦《混改:资本视角的观察与思考》一书及其他相关文章的学习及引发的思考,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改革对企业、国家及个人的影响进行了必然性的阐述。同时总结了以往经验,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改革的必然性;管理

国有企业具有技术和资金实力较强、管理相对规范等独特优势,但也有它明显的弊端,如效率不高就是典型的问题。因此,用混合所有制经济为载体来实现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提升我国的经济运行效率具有深远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界定十分清晰,因而其所有者也会更为关注公司的运营,致力于公司的长远发展,通过合理参与决策,可以有效制约决策者短期行为倾向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行混合所有制无疑将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大幅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更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使经济运行更有活力。

为推进公司制与混改、结构调整与重组及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三大改革整体推进,提出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第一,实现国企业向国有资本转变,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建立新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二,高质量阶段的标准体系正在形成,也是新的生产关系体系。经营权下放,三层架构体制的形成。强调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赋予更多自主权。

第三,去产能、去杠杆,包括减低负债率,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重组加快,向重要行业集中,打造了世界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第四,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接续试点,军工企业的公司制改制与混合所有制,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第五,分配机制改革,使企业更有自主权,职工队伍积极性提高。

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最大热点,在今后两三年内,混改将向更广更深趋势发展。混改与国有企业重组联动,双向混改、多向参股,将是大势所趋。国有企业并购民企的案例增多。尤其在军工领域混改看点可期,特别是上市公司将明显增加。集团层面混改将再迎突破,包括集团层面上市公司增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潮出现,外资参与国企混改将迎来新进展。另外,职业经理人将会明显加快,这牵涉到经营体制的改革同时也健全了人力资源管理。

实际上,不少国有企业改革论都否定国有企业承担一定政治社会责任的合理性,而现实中国有企业实实在在是在承载着这些责任,这就是其特殊性之所在。由此,国有企业既要像所有企业那样追逐利润,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目标,又要实现一定的政治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一个重要区别便是产权形式不同,国有企业是国家或政府拥有一定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分类区别于一般私有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考虑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和政治社会责任的双重性。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和政治社会责任在某些情况下是一致的,这类国有企业主要是在保障产业安全、发展战略产业、促进人民充分就业等方面,在较好地实现经济目标的同时,也就可以更好地实现政治社会责任,为社会谋福利。但是同样存在的情况是,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和政治社会责任不一致问题,如要实现政治社会责任目标就会降低利润水平等。这类国有企业通常存在于基础产业、公用事业等外部性和自然垄断行业,承担着宏观调控、公共产品供给等任务。

国企由于其资产专用性很强,在企业建立初期的资金投入巨大,根据边际成本定价的话,该企业将永远无法收回成本,即企业将长期面临亏损的局面。但是如果该企业想继续经营下去,势必要得到政府补贴。因而,此时的政府一定会对该类国企进行一定程度的价格管制,目的是真正体现国有企业政治社会责任的一致性。由此可见,国有企业一方面要维护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因其垄断地位又很容易侵害消费者利益。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理性选择如前所述,如果国有企业改革根据委托-代理这种完全契约理论来设计,那么就很容易设计出最优报酬结构。

然而,由于设计契约是昂贵的,很容易造成契约不完全。因此,当契约所没有涵盖的情况出现时,问题就会出现,从而造成各种重新谈判问题,进而研究最优治理结构问题。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制度的重要性,无法发现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在制度安排上的差异,无法解释国有企业相对于其他政策工具有哪些比较优势,从而无法回答上述问题,也就无法解释国有企业存在的合理性。要真正理解国有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就需要走进不完全契约世界里。其中,交易成本经济学和剩余控制权理论是基于不完全契约的企业理论。

因此我认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应注意把握几点规律性要求,在探索中尽快完善。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都表明这是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任务,而不是已经完成的探索结论。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不必然是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也不必然是公有产权的实现形式。十五大报告中所表述的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

随着未来国企混合所有制及其他制度改革深化,中国必将出现一批世界一流的“新国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参考文献:

[1]楊薇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必然性分析与最佳改革成效实现路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6(10):82-88.

[2]周勇刚.切莫延误混合所有制改革[N].中华工商时报,2014.

[3]王悦.混改:资本视角的观察与思考[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

[4]杨宁.混合所有制的性质及其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28-29.

作者简介:李宁,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改革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混合所有制促进企业资本优化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人力资源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股权结构变革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产权性质、股权结构与会计稳健性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混合所有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