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数学课堂教师沉默现象分析与破解

2019-10-21 01:16许立荣
新智慧·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身修养学校管理

许立荣

【摘 要】在幼师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沉默现象。本文从教师沉默的类型及成因及打破消极沉默的应对策略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概括了教师七种沉默类型:①无奈型沉默;②放任型沉默;③顾虑型沉默;④权威型沉默;⑤能力欠缺型沉默;⑥内向型沉默;⑦职业倦怠型沉默。主要围绕教师自身主观原因和学校管理客观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幼师数学;教师沉默;自身修养;学校管理

在幼师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沉默现象:在讲授数学知识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问不解惑、不答疑;对数学差生置之不理,选择无奈放弃;对学生课堂违纪行为采取默然态度;与学生不沟通、不交流等等。 “幼师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我们要把对幼师全面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这是带有基础性教育。因为第一,我们培养的幼师生都是未成年的青年,他们将进入社会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要对他们进行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使他们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幼师生将来要当幼儿园老师,到幼儿园任教后,就会自觉有效地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以上都说明我们幼师老师的责任重大。如何认识并治好教师这种沉默病,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身体会。

一、教师沉默的类型及成因

(一)无奈型沉默

无奈指对人对事不知该怎么办、无能为力的一种心境心情。这种心态持续过久,就变成沉默。这些老师不是没有责任感,他们大多数都是过去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很想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教书育人,可他们面对的是有着特殊logo的群体“学困生”。近几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扩大和升学政策调整等因素,导致幼师学生起点低,普遍对文化课兴趣不高,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不够,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水平,绝大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幼师,正是由于本身文化课基础弱,特别是数学课,从小学开始就对数学不感兴趣,慢慢掉队,最后一窍不通,而另一些对数学虽然感兴趣,但一遇到困难就逃避,看不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学习提不起劲。我们许多老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不能灵活变通,一味按照数学大纲要求,模仿高中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出现学习障碍。这些教师们最深刻的感受是精心准备的一节课,ppt、笑话、故事齐上阵,可学生就是不买账,长期“对牛弹琴”,屡战屡败,久而久之,教师身心疲惫,感到教学无望,这种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往往表现为失望、无奈,最后“无话可说”。

(二)放任型沉默

这种沉默类型是无奈型沉默的延续和加剧,当教师的教学长期无成就感,那么就选择了放弃,对学生的行为采取了放任,只要学生感兴趣,无论行为是否得当,一律默许,导致课堂活动无组织、无纪律,放任自流,这种沉默更是贻害无穷。

(三)顾虑型沉默

“学困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纪律松散,抵触情绪大,尤其是数学差生,很少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为了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的自尊心,故意顶撞老师,引起老师和同学注意。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有一种口号叫“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充分肯定,却在一定程度上打消教师的积极性,一些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伤害使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变得畏手畏脚,许多教师奉行自我保护主义,选择了敬而远之的沉默。

(四)权威型沉默

这种沉默主要是教师长期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高高在上,对学生不闻不问,一副冷冰冰的严肃面孔,准点来,准点走,一年下来,学生姓甚名谁一无所知,学生所思所想无从谈起,这种沉默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更无从谈起。

(五)能力欠缺型沉默

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需要准备一桶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说老师知识桶里不足一杯水,甚至没有水,那么拿什么灌满学生手中求知的杯,专业水平不足,教育心理欠缺,在课堂的表现就是面对学生各种问题哑口无言的沉默,处理问题时手足无措。

(六)内向型沉默

内向型性格的人深思多虑、拘谨、腼腆、不善言辞,对人对事没有激情,不善表现自己,沉默往往是他们的首选行为,这种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严肃内敛,很难与学生沟通。

(七)职业倦怠型沉默

职业倦怠是指人的专业服务处于筋疲力尽状态,对于教师来说,不能从容地应对压力、学校环境、组织管理等因素,使教师展现出离岗前状态,心情低落,比较懈怠,在教学与管理上消极抑郁,保持缄默。

二、打破消极沉默的应对策略

造成教师沉默现象有多种因素,下面主要围绕教师自身主观原因和学校管理客观原因两大方面谈谈看法

(一)加强自身修养

1.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幼师数学教师正确的职业态度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病入膏肓,也不是不可救药,他们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只是没发现数学的乐趣,没有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一时掉了队,我们要积极寻找更好的办法,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他们鼓励、引导,学生的问题一天得不到解决,我们努力一天就不能停止。教師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著追求,才会全身心投入。

2.对学生要有责任感

教师的责任与医生救死扶伤,战士保家卫国、警察维护社会正义有所不同,一是对学生个体进行研究,二是通过对学生个体教育来实现整个社会进步。我们应该深切感到我们肩上责任重大,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铸造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德,启迪学生的心智起着决定作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我们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责任呼唤我们不要沉默,要挺身而出,坚定的站出来,担负起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3.对学生要有爱心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是无私博大的爱,师爱尤其要体现在对后进生的爱上。幼师数学课堂几乎清一色的学困生,我们不应认为“没有前途不可救药”,尊重激励他们,减轻或消除他们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学习,产生成功感,发现其闪光点 ,点燃他们心中的“星星之火”,对不同学生有不同期待,就像皮格马利翁那样,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自己的雕像,用真挚的爱和真切的期望感动学生,使学生出现相应发展。

4.对学生要有信心

“差生”与“优生”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差生通过努力照样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应该竭力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是微不足道,真心地赞扬、鼓励和引导,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学生同样可以成为了不起的人才。

(二)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

1.精深的数学知识

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不可以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教师要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当吸进光的海洋。知识是力量的源泉,知识给我们自信的力量,我们会有效的解惑答疑,而不是对学生的问题敬而远之,采取闪烁其辞,甚至逃避态度。我们不会满足或停滞在黑板加粉笔、课本加笔记的水平上,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兴趣,会编写一本适合幼师学生的数学教材,注重数学的生活应用,注重与专业紧密联系,注重职业问题解决,而不是对现有教材与学生的专业就业相脱节而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2.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的职业的最大特点是不仅自身具有知识、能力和品德,而且要有科学、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把知识能力和品德传授给下一代,这就需要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了解教育和数学规律,了解学生年龄、心理和个性特点及其形成或发展的规律。有了这些知识,面对这么多学困生我们不会一脸无奈和茫然,我们会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营造更好、更有价值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不会像“破窗理论”那样,看见一栋窗户玻璃碎了,而去打破更多的玻璃。有了教育心理学知识,我们就不会是“倒不出饺子的茶壶”,面对各种问题我们就会游刃有余,而不是消极放弃。

三、学校管理层面应采取的策略

(一)加强重视程度

为了保证生源,许多中职学校采取了宽进宽出政策,对数学课采取降低课时,把数学作为选修甚至取消方式来适应学生。这些做法使教师产生教不教无所谓,学生学不学无所谓的心理。这显然有悖幼师的培养目标。数学作为反映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学科,在培养人的思维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推理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职业阶段打好数学基础,意味着初步掌握一种现代科学的语言和工具,学到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是从事职业活动的实在需要。作为学校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数学文化氛围,加强数学文化熏陶,坚持基本标准不降低,基本要求不放松,保证课时数,结合学生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订购或编写合理教材。别让昔日的教学主力退到幕后,加以边缘化,保持或提高数学老师在各方面的地位。

(二)加强教育引导

面对幼师学生的状况,学校管理层应适时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明确教师职业意义、自身职责,培养他们敬业奉献精神,要通过树立具体生动、真实感人的榜样人物,用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感染和影响带动教师,激发调动教师内在的工作动力,同时应对教师进行培养目标教育。明确学校教育发展的大目标,幼师数学培养目标,实现目标的意义,达到目标的途径,引导教师根据大目标确定自己工作的目标,沿着规划的路径实现既定目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如果目标成果得到学校和学生的认可,教师就会产生满足感,工作就会有盼头,干起来就有劲头。

(三)加强管理规范

首先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学成果评估体系,对数学老师的教学进行综合有效评价,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适时加以有效的干预,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在幼师数学成绩不再是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学校可从教学态度,教学行为和教学成绩几方面进行评价。教学态度包括教学出勤上岗,对学生的言行管理,对数学重视程度等等。教学行为包括与教学有关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策略,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学成绩包括学生考试成绩,教学示范课,教学心得汇报等等。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师竞聘制,可以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安排适当的岗位,对评估成果采取公平的薪酬分配制度,并完善职称评定制度,让教师充分体验自己的责任行为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内在潜力。 加强规范管理还包括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学校形成尊师的良好校风,在学生中间树立教师的威信与尊严,理性对待教师的權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提高老师的地位和待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尊重和热爱教师 会激励教师更好的工作。

(四)加强服务意识

有人说教师不但要管住,更要暖住。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真正树立服务的思想,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心教师,自觉为教师服务,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了解他们的心愿 。要做老师的心理“按摩师”,逐渐消除职业倦怠感。只有对教师真正做到尊重、理解、信任、关心,那么老师在工作中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石中英.公共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勇.学生课堂沉默的分类与引导策略[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09(5).

猜你喜欢
自身修养学校管理
浅谈卫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修养问题
如何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身修养
提高学生干部自身修养的实践研究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浅谈如何提升企业政工师的能力与自身修养
浅谈合格政工师应必备的自身修养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对加强政工人员自身修养重要性及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