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运用研究

2019-10-21 05:40陈红羽
青年生活 2019年27期
关键词:运用互联网+互联网

陈红羽

摘要:近年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加剧,养老服务开始进一步优化,对推动我国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深刻意义。随着“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借用互联网在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维护、大数据挖掘方面的优势,借助计算机、服务器、信息管理中心、移动终端设备等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有效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成效与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运用

我国在1999年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致使我国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并日益呈现老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当前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在逐步强化,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对我国的老龄化困境,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便捷舒适,具有多项优势,也能适应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心理特征,是现阶段老年人能主动接受的养老方式。传统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僵化、服务内容单一,难以有效并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 “互联网+”居家养老是传统居家养老超越社区本身的狭小空间,充分利用社区外的资源,为社区内居家老人提供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

一、传统居家养老服务的困境

从目前诸多地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现状来看,养老服务与资源提供未能全面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我国居家养老社会认识度低,舆论宣传度小;经费不足,筹资渠道单一;服务模式单一,服务范围有限;政府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协调力度差。作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居家养老模式,目前在我国的社会认知度还不是很高,缺乏主流媒体的舆论宣传和引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家模式在中国的传播速度。我国居家养老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社会投资参与主体不足。当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筹措渠道单一,各个机构、组织的参与积极性过低。当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还不能满足老人多元的需求,服务模式相对单一,再者,当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还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在制定养老服务内容时,大多一概而就。我国各地区实行的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大都比较独立或称为封闭性,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协调能力低,没有一个加强地区交流和探讨居家养老问题的有效机制。

二、“互联网+”对我助力国居家养老服务

2015年4月22日,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要在养老领域推进“互联网+行动”。 7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提到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养老服务。意见指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互联网+”居家养老作为新兴业态,可以利用互联网对传统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使居家老人享受到更有质量的服务。

近些年我国互联网技术整体发展速度较快,为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大数据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上的重要成果,大数据对各项数据处理能力较强,数据分析速度较快。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能保障养老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对各类服务资源及逆行优化配置。借助信息的整合分析能掌握老人生活多方面需求,为老人提供个人化、专属化的养老服务。在“互联网+”应用过程中不能单方面重视养老服务物质方面的变化,要极力追求精神服务,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强化养老服务供给实效性。在“互联网+”与居家养老服务结合中,通过养老服务系统能掌握养老服务者各项需求,将多个地区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多个区域资源有效共享。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及时获取养老服务效果,掌控养老服务工作质量与各项工作开展现状,对养老服务进行全面监督与监管。对养老服务工作队伍人员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监控,有助于督促服务人员不断强化自身养老服务水平,此类措施能提升各项工作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养老人员幸福指数。

三、“互联网+” 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学者对互联网在居家养老中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都持积极态度,但是大多都认为现如今互联网平台建立的不完善,使得其在居家养老中此方面作用的发挥并不明显。在“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方面,侯慧荣(2016)提出互联网可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构建“草根联盟”生态圈。龚艳萍(2016)提出运用“互联网+”思维解决居家养老产业长期不能提供有效供给的状态。运用“互联网+”思维,从增加供给的角度出发,将社区居家养老产业链培育放于重要的发展位置。徐美玲(2016)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开放性、资源共享性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等特征,解决了居家养老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一)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完善养老服务内容

近些年我国“互联网+”技术全面发展,为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有效方法,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过程中能推动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全面发展。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健康运行的基石。因为这些基础数据直接影响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对接,影响管理决策的制定。只有充分掌握辖区内老年人、社工、志愿者、养老服务供应商、社区医院、医生、超市、商场、健身机构等各种便民设施的多项基本数据,才能在今后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灵活性、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奠定基础;同时对信息库应包含内容观点大致一致,都提出其应该整合老人、社区、市场等多方信息。基础信息库建设需包括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老年人基本健康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库、养老服务机构信息数据库、养老服务人员信息数据库;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政府部门起到关键作用,当前政府部门要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通过大数据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平台。通过此类平台对各类养老服务信息进行集中收集与整合,集合养老服务需求建立完善的评估制度以及社会评价体系。基于各项大数据对各个区域不同人群养老服务基本需求进行分析,这样能实现养老服务平台大范围、多方面覆盖,能提供不同层次养老服务,为不同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的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二)管理部门确立“互联网+”思维,优化养老资源配置

当前政府部门全面优化传统工作思维,建立“互联网=”思维理念,对传统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服务内容体系、用户服务体系、服务组织形式等进行全面创新。逐步建立完善线上平台,政府部门对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与各项要素进行整合。保障养老服务多项要素能更加协调,为居家老人提供低成本、全范围、便捷化的养老服务,能保障各项养老服务得到有效优化。(三)建立完善的线上养老服务反馈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在居家养老服务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要逐步建立完善服务检查机制,促使养老服务质量能全面提升。基于线上对养老大数据进行多方位评价分析,掌握各项数据。能建立完善社区科学化养老服务与服务反馈评价机制,对各个地区养老服务基本现状进行动态化、多方位跟踪,掌握养老服务基本现状。通过养老服务人员来提升自身专业化服务能力与工作水平,保障养老工作服务质量能全面提升。“互联网+”技术全面发展应用使得人们发展视野能有效拓宽,促使人们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养父服务业发展中,能推动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在大数据应用中也要客观分析大数据应用价值,不能将其视为绝对化工具。

参考文献:

[1]童星.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应对老龄化[J].探索与争鸣,2015(8):69-72.

[2]徐美玲.“互联网+居家养老”: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析[J].北华大学学报,2016,10(5)

[3]张泉,邢占军.“互联网+养老”概念辨析[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6(1):12-16.

[4]侯慧荣. 以“互联网+”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A]2016.1002-0519

猜你喜欢
运用互联网+互联网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