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微探小学第三学段名著引读的方法

2019-10-21 10:10刘芳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圈点林冲水浒传

刘芳

一、教材分析

《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内容围绕在梁山泊称霸的强盗。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名著在人物的刻画方面下了功夫,那么在读节选名著的故事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从名著节选的故事中爱上人物,并逐渐爱上读名著呢,《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水浒传》第九回。就《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引读方法。

二、《水浒传》引读设计

1.多媒体的效果

音乐可以调动和调节人的心里节奏,并创设感情基调。开课前通过播放《好汉歌》来创设豪放基调;再加上《水浒传》电视人物的图片回放,引起英雄情绪。

2.检查预习,调口味

貌似在检查预习,实则在聊英雄人物。对林冲、柴进的补充,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早早进入课文的感情基调。“把火烧天”“拨草寻蛇”等词语意思的解释,采用动作解释,让孩子们仿佛进到了导演拍片的演练。真真正正的调动了孩子的阅读口味,不是读文章的枯燥而是读故事了乐趣。

3.直插重点,满足兴趣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课题透露出了:林冲为什么棒打洪教头?这样的信息,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理也都挂念着这问题,那么我马上就直插主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不但认真,而且快速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处,我也就顺水进入了故事的起因學习。

4.圈点勾画,探究人物

在起因的学习中,为了体会人物的性格,要求孩子勾画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句子,读一读,并把感受写在旁边。这样既找到了读书的方法,又在细读故事中找到乐趣:评价人物。

5.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

在完成对人物性格的探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勾画的句子,效果非常的不一样。表演了人物角色,感受了人物当时的心境。紧接着生生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书中的人物在读中鲜活起来,把林冲的谦虚有礼、洪教头的傲慢无礼演绎的栩栩如生,也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6.精彩处,透露原文信息

高太尉陷害林冲?柴进是否救了林冲?林冲最终的命运如何?简单的几个问题,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了原著。

7.作业变成故事大赛,乐在其中,影响深远

有关林冲的故事,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第十、十一、十二回,下节课讨论。还沉浸在角色朗读中的孩子们,依依不舍,无比好奇,看名著势在必行。

三、小学第三学段名著引读方法的几点思考

1.名著阅读与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拓展,或介绍作家及其代表作,或某方面知识或问题的悬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插入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贤臣形象和刘备礼贤下士的明君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适当设置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对诸葛亮、刘备的认识实在不够,从而主动阅读《三国演义》。

2.名著阅读与传统读书方法

古人在读书方面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圈点批注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就是在阅读中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对话,用一套自己确定的符号,在书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文章的疑难之处,并用眉批、旁批、总批等形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来,圈点批注法充分调动了阅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综合运用各种思维能力,对文本符号进行解码、解译。圈点批注的过程不仅是对文本思考、品评、鉴赏的过程,也是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活动。借助这些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由随意性、消遣性的名著阅读提升到有计划的研讨积累性阅读和审美性阅读的层面上来,让学生从阅读到写作到人生都有收获。

3.名著阅读与现代传媒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媒体产生了大量可以被名著教学所使用的新型资源,除了一些经典作品被拍成电视剧,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等影视作品,还有类似《百家讲坛》《品读》等综艺节目能够让我们直接聆听作家或一些专业学者的论述,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鉴赏,并能通过比较,体会原著的魅力所在,真正做到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震撼心灵的冲击。

4.名著阅读活动的设计

读《西游记》的时候列出阅读提纲,找到电视剧看片段,找到主题曲让学生们唱,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读书的热情就高涨起来。如泰戈尔的《飞鸟集》则采用了背诵、仿写等不同的形式。再如对活泼的初一孩子,可以举办故事会,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讲述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并说说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这样更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5.名著阅读计划与监督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或心血来潮,或随波逐流,泛泛而读。而对名著而言,因为其篇幅往往很长,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也比较困难。再者,由于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紧张等原因,完成名著阅读也非易事。所以,要提升名著阅读的实效性,就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先整体规划第三学段的名著阅读计划,在每学期期初,将该学期的大概计划拟定,只有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名著阅读才能较高效地进行。

通过名著教学要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默读、浏览、略读、精读等多种名著阅读方法,学会利用图书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学会做摘抄、做圈点勾划、做批注、做读书笔记,学会写名著读后感,学会与小组成员分享读书心得、合作展示读书成果等等,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名著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使学生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使学生精神日渐丰富。

猜你喜欢
圈点林冲水浒传
智海急流
圈点、勾画、批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分析
催债与还钱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物理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
林冲的生存哲学
杨慎研究《风骨》篇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