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社融合"视角下关于小学生放学后安排的思考

2019-10-21 13:35胡夏磊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小学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导致育儿与工作压力倍增。伴随着双职工家庭比例的上升,以及中小学减负工作的推进,使得小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学生放学早、家长下班晚,使得在放学后这段家校监管空白时间已成家长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放学后儿童教育事业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因此本文基于“学社融合”的视角下,为有效地探索我国放学后小学生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

关键词:学社融合;儿童教育发展;小学生

在我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变迁和发展,传统家庭模式解体,双职工家庭的比例上升,而国家推行的减负政策致使得儿童在校时间缩短,儿童放学后的空白期成为了大部分家长的难题。根据目前的现状,我国还是存在着多样的中小学放学后的教育形式,其中最为广泛的包括校外的私立营利性质的学习辅导班、艺术类特长兴趣班、校内组织的在校教育服务等。但是,近年来,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实施了一些新兴的放学后教育形式,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推行试点,开始实践,如:北京市政府自 2014年每年斥5亿资金用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政策,简称“课后一小时活动”;上海市于 2014 年推出“放学后免费看护项目”,为所有的公办小学提供服务;深圳市政府于2009年联合社区启动的“四点半学校”等等。在我国,大部分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更加注重其子女的教育,希望他们提供好的条件,给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部分家长由于受工作时间或者自身教育能力的限制,无法很好地满足孩子在放学后的需求,导致催生了各式各样的放学后教育形式,数量繁多,质量却良莠不齐。目前,我国放学后儿童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小学生辅导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出现时间最早,多以单纯的小学生看护、辅导学生学科教育,监督他们自主完成作业,提高学业成绩为主要内容。其在机构的运作、课程设置、管理水平等方面参次不齐。有些也推“托管+兴趣”的服务模式,表面上看起来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但实质上却与其他的兴趣班、特长班无差别。这些大部分的放学后的教育的内容往往与学校内容一致,无非是重复再加深巩固基础,教学形式与学校教学几乎无异;有些可能会涉及一些奥数班,口语班等难度偏大,这样不仅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反而给学生带来了学习负担,产生反感,还给普通的工薪阶层带来了不少的经济压力。二是与政府、社区或慈善组织机构合作,依靠社区组织、民间团体、志愿者等参与到放学后教育中。性价比高,主要通过社区志愿者、企业赞助、政府资助的方式,面向所有小学生,尤其是社区内的低收入家庭、单亲、进城务工家庭的儿童,为其提供便利与福利。同此也存在着一些稳定性差,持续性不够等问题。三是公立学校在校教育服务,主要是面向公立学校的小学生,依托学校,收费较低、可利用周边的资源和质量保证而深受家长欢迎。

虽然在我国放学后儿童教育形式多样,但是还不能充分地地满足广大儿童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贫困家庭子女。对于一般家庭而言,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家庭子女,他们所能接触的放学后教育机构数量还很有限,在经济压力下更多的还是自己放学后回家进行自学。由于我国城乡教育教学环境相差很大,各地政府的财政支持能力也不同,且城市之间提供的放学后教育的服务内容也不一样,导致了受教育的机会、过程和结果的不平等。此外,放学后教育的内容来看,主要是以补习学科教育为主,大部分人要花费许多时间上家教和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些基本上是学校教育内容的延续,内容单调,而其他的文体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较少,难以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其次在生活范围上狭窄内容贫乏,学生双休时间大部分都是带在家里或者朋友家里度过,户外活动和社会活动较少。在时间的分配上也是用于学习的时间较长,而活动时间较短,这样无疑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最后,从目前我国放学后儿童的教育形式上来看,没有从根本上正确定位它的性质。可以看出我国的放学后教育缺乏明确的界定,目标模糊不明确,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设计,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质疑。

因此,我国应多方位的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积极的推进我国放学后儿童服务的组织的建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政府应该明确规定小学生放学后服务的主体有哪些,以哪种类型为主,对于小学生放学后服务的财政保障的标准是多少,服务人员配备的组成和标准是什么,主要服务内容是什么,以什么方式服务为主等等。由于我国学校放学后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未统一的制定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但是各地政府依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放学后儿童教育模式,像目前新兴的“四点半学校”“课后一小时活动”只是地方城市的自主尝试,主要是由不同地区社区制定相关条例。因此,在国家层面上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建立相关的组织来保障,积极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为我国儿童放学后教育提供系统、全面的保障与支持,促使相关问题的关注者和研究者的高效协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另外,我国也应该针对放学后儿童教育的设施、人员配备、课程设置、研修活動等方面制定衡量的标准,尽快让放学后儿童教育合法化、经营规范化、监管正规化。

我国应当积极的总结日本在放学后儿童计划中师资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改善放学后教育的师资劳动环境,提高其社会认知度,创造高质量的儿童放学后儿童教育服务。放学后儿童教育机构的教师人员应该具有教育专业文凭和教师资格证,这些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成长,有资历的、敬业的专业教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活动指导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鼓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热爱教育行业的未毕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投身放学后教育事业中,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的放学后儿童教育的师资队伍,促进教育的多元化。与此同时,放学后儿童教育的的教师还应该进行专门的岗前培训,

并且在之后的工作中定期进行相关教育的培训和研修。

在学校方面,未来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好校内的现有资源,发挥其教育功能;其次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定期用各样方式开展家长会、意见咨询以及调查活动;广泛的吸呐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到放学后儿童教育的活动中来,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集合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放学后儿童计划的服务,使之更加完善。另外,学校还可以与一些社会设施(如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话剧院等等)、社会组织(互联网公司、传统型工厂、大学等)和慈善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既可以让他们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讲学,又可以让他们参观学习,进行真实的体验活动。在家庭方面,关注学生的放学后教育,组织家长委员会,定期收集家长意见,及时进行反馈。在社区方面,建立设置专门的活动场所和实施,吸纳广泛的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协助学校进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专业知识讲座。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社区家庭的需求,更是成为了联系家庭与学校的纽带。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05.

[2]赵忠心..中外家庭教育荟萃[M].北京:高等教育研究,1989.

[3]梁忠义.日本教育文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智新.潘立.日本基础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刘倩倩.美国中小学“放学后计划”研究[D].苏州大学,2015(04).

[6]彭湘南.北京市小学“课后一小时活动”政策实施现状个案研究[D].中央名族大学,2017(05).

作者简介:

胡夏磊(1992—),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2017级(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术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迪克比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生如何进行暑假安排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