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野下贫困山区村庄空心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2019-10-22 09:21林祖锐韩刘伟吕轶楠
中国名城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阜平县决定系数空心化

林祖锐 韩刘伟 赵 霞 吕轶楠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站在历史新高度,重新审视我国乡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而提出来的,是我国乡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其所描绘的蓝图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战略目标也为农村经济工作者群体注入新的活力。但我国乡村发展迟缓的现实不可回避,其中以农村空心化为突出表现。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审视乡村空心化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治理这一难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村庄空心化问题不仅在于治理,更在于预防,深入分析其驱动力,预防空心村的发生,是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更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1]。

村庄空心化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就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地理学意义上的“外扩内空”[2]以及经济学意义上的“人口流失”[3],有学者将村庄空心化扩展到了产业[4]、服务、精神及文化上的空心[5],并对其空心化程度分类[6-7]、表现特点[8-9]、形成原因[10]、动力机制[11-12]及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但多数文献研究尺度为村域等小尺度,缺乏大中尺度研究;且研究方法多为定性分析,鲜有引进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定量研究[13]。本研究所指的村庄空心化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村人口(以劳动人口为主)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大量地流向城市,农村人口在减少的同时,农村房屋大量闲置,导致农村的人口和建筑逐渐呈现空心的不良演化过程。当前关于村庄空心化主要是通过人口、建筑、产业以及文化的空心化来衡量的。本研究所涉及的区域多年来深度贫困,缺乏产业支持,且不像传统村落那样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产业和文化的空心表现不明显,而其空心化的主要表现为人口的大量流失和建筑的大量闲置,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筑空心化和人口空心化来衡量空心化的程度。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空心村分布状况及其驱动力,揭示村庄空心化的发展规律,并合理地制定发展对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借鉴。

1 研究对象的选取

目前我国集中成片分布或基本呈现集中成片分布的贫困县共计373个,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将六盘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等连片特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等区域确定为中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其中,阜平县位于中国贫困山区的燕山—太行山区。

阜平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北麓,全县为土石山区,地形极为复杂,可建设用地和可耕地匮乏的现状尤为严重,产业经济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由于县域内村庄面广量大,因此,为了保证获取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从地理区位、收入水平、主导产业类型、规模大小、人均耕地5个方面作为调研对象(村庄)的选取依据,充分考虑了村庄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并力争突出各个乡镇的特点,共选取了14个村庄,其区位图如图1所示。

2 阜平县村庄空心化的特征研究

2.1 村庄空心化发展程度判断

本文将阜平县村庄空心化率频率分布直方图中频率突变点作为空心村发展程度的划分依据,经分析其人口空心化率的突变点与建筑空心化率的突变点一致[14],故将阜平县市空心村发展程度分为:无空心化程度(空心化率=0)、轻度空心化程度(空心化率 0—20%)、中度空心化程度(空心化率 20%-40%)、重度空心化程度(空心化率40%-60%)、严重空心化程度(空心化率>60%)五种程度。调研村庄人口空心化与建筑空心化对比如表1、图2所示:

表1 阜平县村庄建筑空心化率与人口空心化率对比表

2.2 阜平县村庄空心化发展过程分析

初现阶段(1918—1980年):1978年以前,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的大量流动。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才初步出现村庄人口流失的情况。

发展阶段(1980—1990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宽松的户籍政策为人口的大量流动提供了支持,人口的空心化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并直接导致建筑的空心化。

实心发展阶段(1990—2010年):随着山西运煤产业以及当地采矿业的发展,当地人在交通便捷的地方建立了大量煤场,原本外出打工的农民回乡务工,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煤场老板,加大了村庄的贫富差距。而在煤场及矿场的大量修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庄的发展,减少了村庄空心化的发展。

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5年):国家政策介入,大量煤厂纷纷倒闭,当地农民为了维持生计,外出打工的人员逐渐增加,村庄的空心化也随之增高。

分化阶段(2016年以来):随着国家扶贫等政策的强力介入,使得村庄发展出现了转折点,或空心化继续发展,直至衰亡;或抓住机遇,再实心化发展,重新焕发活力。

2.3 阜平县村庄空心化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2.3.1 一年中村庄空心化变化情况

阜平县位于太行山区深部,村落选址格局讲究,夏季气温较凉爽,但冬季异常寒冷。因此,大多数中老年村民冬季外迁,夏季回村居住,形成特殊的季节性空心现象。此外,阜平县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的季节性变化会影响村民的繁忙度,其中春耕和秋收时节村庄的部分劳力返乡,也会造成村庄人口阶段性增加的情况(图4)。

2.3.2 一天中村庄空心化变化情况

距城市较近的近郊区村庄,村民白天在城市务工晚上回村居住,形成“寝村”,造成白天村庄空心化率高于夜晚的情形。其次,附近有第二产业(煤场和矿场为主)的村庄,村民白天前往场地打工,晚上回村居住,同样造成早晚村庄空心化的差异(图5)。

2.4 阜平县村庄空心化空间分布特征

颜色深浅代表了空心化率的大小变化。在空间分布上人口空心化率(图6)和建筑空心化率(图7)均呈现从中部到西北部逐渐变高的趋势;且随着距交通干道距离的增加,空心化率逐渐增高的现象(颜色逐渐加深)。

3 阜平县村庄空心化驱动机力分析

3.1 驱动力因子的选取

本研究主要从地区自身驱动力定量研究空心化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除地区自身驱动力,还存在社会背景驱动力,但其难以量化)。通过对研究区的充分了解之后,其空心化主要受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的综合影响。其中内部驱动力指导致该地区发生空心化的内部属性,具有静态特征,主要包括区位条件、地形条件、资源条件;外部驱动力是指引发该地区发生空心化的外部动因,具有动态性,包括人口、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村庄职能。本文建立的驱动力指标体系如表2:

表2 驱动力指标体系表

3.2 模型建立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空心化的影响程度,利用所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可以评价单个因素的重要性,分析单个因素改变之后导致因变量的变化,可以起到描述、控制以及预测等作用。

3.2.1 逐步回归分析

逐步回归的具体做法是,将变量一个一个引入,每次引入一个变量后对已引入的变量进行逐个检验,当原引入的变量由于后来变量的引入变得显著时,就要将其剔除。每引入一个变量或剔除一个变量是逐步回归分析的一步,都要进行F检验,以确保新引入的变量与之前回归方程中只包含显著变量。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既无显著的变量引入方程,也无不显著的变量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为止,经过此过程以后,变得到最优变量的子集。

MATLAB是一款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是Matrix Laboratory的英文缩写,中文名为“矩阵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和逐步完善,现在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最优秀的数值计算和数学应用软件之一。MATLAB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推出了信号处理、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图像处理等30多个具有专门功能的工具箱。在本次逐步回归分析中,利用MATLAB统计工具箱中的函数stepwise来实现,它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界面,可以自由选择变量。

最终得到人口空心化率的回归方程为:

从式(1)中可以看出,人口空心化率与距县城距离、距省道距离、高程、人均耕地面积呈正相关,与受教育程度、人均纯收入、医疗设施、教育设施呈负相关。即在距县城距离越大、距省道距离越远、高程越大、人均耕地面积越多的地区,空心化率越高,在受教育程度高、人均纯收入高、医疗设施条件好、教育设施条件好的地区,空心化率越低。

同理,对建筑空心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从式(2)中可以看出,人口空心化率与距县城距离、距省道距离、高程、人均耕地面积呈正相关,与人均纯收入、医疗设施、教育设施和乡政府驻地呈负相关。即在距县城距离越大、距省道距离越远、高程越大、人均耕地面积越多的地区,建筑空心化率越高,在受教育程度高、人均纯收入高、医疗设施条件好、教育设施条件好的地区,建筑空心化率越低。

对比式(1)和(2)可以发现,在所考虑的众多因素中,对人口空心化和建筑空心化的回归方程中均有8个因素入选且相差不大,说明建筑空心化与人口空心化之间的驱动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从建筑空心化和人口空心化的逐步回归方程最终留下的驱动因素上看,在人口空心化的影响因素中包含受教育程度,不包括政府驻地这一因素,而在建筑空心化的回归方程中,包括政府驻地而不包括受教育程度,其余因素相同,但其回归系数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各个因素对建筑空心化和人口空心化的影响不同。在人口空心率的回归方程中,距县城距离的回归系数为2.10938,在建筑空心化的回归系数中为0.777471,表明距县城距离对人口空心化的贡献大于对建筑空心化的贡献。同理可以比较其他因素对建筑空心化和人口空心化贡献的异同。

3.2.2 通径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各因素之间的共线性影响,能够表现出各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在分析偏回归系数时带有单位,不能直接对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进行比较,而通径分析能够有效地表示各个相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效应,能够估计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效应。

(1)人口空心化通径分析

在逐步回归的基础上,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各因素对人口空心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相关系数表如表3所示,表中因素为距县城距离X 1、距省道距离X 2、高程X 3、人均耕地面积X 5、贫困人口比例X 7、人均纯收入X 9、医疗设施X 12、教育设施X 13和人口空心化率Y 1。

通过将表格里的系数代入方程组得通径系数P0,j分别为:

P0,1=0.8352,P0,2=0.4158,P0,3=0.1497,P0,5=-0.0903,

P0,7=0.0332,P0,9=-0.4685,P0,12=-0.0086,P0,13=-0.0864

在计算得到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以后,进行各因素对人口空心化率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分析:

在计算获得通径系数后,通过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式3和式4)计算出决定系数,按照决定系数的大小进行排序,即可得到各个因素对人口空心化影响的重要程度。

表3 人口空心化率相关系数表

决定系数计算公式:

计算得到决定系数绝对值如表4所示。

表4 人口空心化率决定系数表

从表4中可以看出,就单个因素对人口空心化的影响而言,距县城距离X1对人口空心率的决定系数为0.6976,居单因素作用各决定系数首位,表明其对人口空心化率影响最大。对于人口空心化驱动力为正向的驱动因子中,距县城距离>距省道距离>高程>人均耕地面积,而对于人口空心化驱动力为负向的驱动因子中,人均纯收入>人均耕地面积>教育设施情况>医疗设施情况。当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时,从表4中可以看出,当距县城距离和人均纯收入共同作用时,决定系数为0.6936,位居各定系数首位,表明其对人口空心化率的影响最大。图8可以直观地表现出人口空心化驱动因子的相对大小。

(2)建筑空心化通径分析

同理,在逐步回归的基础上,应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各因素对建筑空心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终求得决定系数如表5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就单个因素对建筑空心化的影响而言,距县城距离X1对建筑空心率的决定系数为0.8394,居单因素作用各决定系数首位,表明其对建筑空心化率影响最大。对于建筑空心化驱动力为正向的驱动因子中,距县城距离>距省道距离>高程,而对于建筑空心化驱动力为负向的驱动因子中,人均纯收入>村庄职能情况>人均耕地面积>教育设施情况>医疗设施情况。当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时,从表4中可以看出,当距县城距离和人均纯收入共同作用时,决定系数为1.4716,位居各决定系数首位,表明其对建筑空心化率的影响最大。图9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建筑空心化驱动因子的相对大小。

图10为反映研究区村庄空心化驱动机制的示意图,村庄的空心化、实心化与城镇的城市化、郊区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5]。村庄空心化是社会背景驱动力包括土地、户籍管理制度、国家宏观经济条件以及地区自身驱动力包括村民自我认知、村庄地理区位、村庄地形条件、村庄经济条件、村庄资源条件、村庄职能情况、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各种偶然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背景驱动力是村庄空心化的主要驱动力,即村庄的发展趋势整体上来说仍由各种社会政策等背景决定,而在社会背景统一的条件下,村庄空心化的发展由地区自身的驱动力决定。

表5 建筑空心化率决定系数表

4 结论

空心化发展是造成村庄失活进而消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贫困山区村庄空心化的现状特征以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掌握其发展规律,是提出治理策略的理论前提。阜平县贫困山区的村庄空心化特征在时间上呈现季节性、昼夜性更替;在空间上呈从中部到西北,且随主干道距离增大逐渐变高的趋势。其空心化驱动因素受区位、地形、资源、人口、经济、公共服务设施等多项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区位条件和经济条件是村庄人口空心化和建筑空心化的最主要驱动力因素。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下,国家或者政府要强化对该地区的政策扶持:完善公路网建设,改善其偏远村庄的交通条件;加强中心城区与各乡镇的密切联系,构建以点带面、以线连片,形成“点—线—面”有序协调的发展格局,带动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后续研究还应对贫困山区村庄发展进行实时监测,科学的收集数据,揭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背景下村庄空心化发展的新趋势,并及时调整既有策略,切实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阜平县决定系数空心化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打造多元解纷新格局——阜平县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纪实
袜子也疯狂
——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学校袜子娃娃社团活动
河北省阜平县脱贫成效及经验浅析
基于Python语言路径分析矩阵算法运演
不同规格香港牡蛎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
2种贝龄合浦珠母贝数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基于颜色读数识别物质浓度的数学模型研究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