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2019-10-22 08:31张家庆莫永跃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6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利多卡因支气管镜

张家庆 李 龙 沈 瑛 莫永跃

(建水县人民医院,云南 建水 654399)

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科的专科检查,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治率,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支气管镜检查为有创性检查,大部分患者对支气管镜检查怀有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检查过程中易发生闭气、呼吸困难、疼痛、咳嗽、恶心、支气管出血、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工作中如何能找到一种既有舒适性要求及安全性要求,又不大大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患者对支气管镜检查的接受度,降低损伤及意外的风险,是气管镜室医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对在我科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在常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的基础上,进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针,通过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反映,旨在减少患者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不适,提高患者对支气管镜检查的依从性。

表1 两组患者操作中心率、呼吸频率、指脉氧饱和度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的到呼吸科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420例住院患者,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58.3±12.5)岁。随机分为单用利多卡因局麻组(对照组)和利多卡因局麻加咪达唑仑镇静组(试验组)。其中A组210例,男性115例,女性95例。B组210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98例。有严重心、肺疾病及药物过敏史患者除外。

1.2 方法

1.2.1 患者告知及知情同意:将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向患者提供口头或书面指导,可以提高其对操作的耐受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及精神药品告知书,检查过程须有家属陪同。

1.2.2 术前准备:①检查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血压,每位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②检查前检测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及心电图检查;③开通静脉通道,并保留至术后恢复期结束;④一般患者应在术前禁食10 h,术前禁水8 h。患者如有活动义齿,应于检查前取下。

1.2.3 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和麻醉。麻醉剂:用2%的利多卡因针进行口腔和鼻腔雾化吸入,进行咽喉部麻醉,气管镜引导下利多卡因在气管内麻醉,总量不超过2%利多卡因针15 mL。

1.2.4 支气管镜检查的术中监护:①检查时常规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注意观察是否有心律失常的发生。②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十分明显,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动脉血氧分压下降20 mm Hg左右,故术中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2~5 L/min),使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以减少操作中及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③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需要2名助手,其中1名为气管镜室专职护士。④支气管镜室配备有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的药品及设备。

1.3 镇静程度:分级标准按Ramsay镇静分级法:1级:忧虑、焦躁、不安;2级:合作、定向全、镇静;3级:仅对大声命令有反应;4级:入睡,仅对眉间轻弹有反应或声光刺激反应;5级:入睡,对眉间轻弹迟钝;6级:深睡或麻醉状态。术中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记录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检查结束患者完全清醒时询问两组患者对检查过程的遗忘和满意度及愿意再次接受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操作中心率、呼吸频率、指脉氧饱和度的比较:两组患者操作中的心率、呼吸频率、指脉氧饱和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术后满意度及愿意再次接受检查:试验组咽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患者满意度及愿意再次接受检查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咽痛、满意度、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镇静程度:对照组患者59.5%处于1级镇静,40.5%处于2级镇静,无3级以上镇静,试验组中仅有11.4%患者处于1级镇静,80.9%患者处于2~3级镇静,无6级镇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镇静程度的比较

3 创新点及效益分析

目前传统的支气管镜检查方法,大部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易发生呛咳、闭气、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甚至中断检查导致检查失败,疼痛、咳嗽、恶心、支气管出血、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1]。欧美国家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在给予局部麻醉的同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已开展的很规范。在《英国胸科学会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操作指南》及我国的《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2008年版)》中也推荐,如无禁忌证,应该对受检查者进行镇静。目前国内也有多家医院在进行气管镜检查时同时给予镇痛、镇静麻醉,多项研究表明,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联合的复合麻醉用于内镜检查,镇痛镇静效果肯定,可达到无痛苦、安全有效的目的,但是,这种联合应用与单用咪达唑仑相比,更易引起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和CO2潴留,更加重患者的风险。咪达唑仑相对水溶性最强,其作用强度是安定的2~3倍,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清醒相对较快,镇静、抗焦虑作用强,顺行性遗忘作用强,易于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2]。但可引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故应做好术中及术后的监护。本研究中,主要使患者在用药后处于2~3级的镇静程度中,患者在使用药物后引起中枢抑制,让患者安静,消除或减少焦虑、恐惧的心里,降低注意力,保持着语言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而且此方法不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操作简单、方便,对于人文关怀的程度上说,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镇静支气管镜检查的开展,减少了患者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中的烦躁、恐惧、痛苦的心理,使患者更加容易配合检查,以及提高了患者的再检查率,使支气管镜这项检查更加得到推广,很多困扰呼吸科医师的疾病能够得到诊断,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这个意义上讲,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在呼吸道疾病诊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利多卡因支气管镜
利多卡因通过LncRNA H19/miR-671-5p 分子轴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比较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咪达唑仑和1-羟基咪达唑仑的浓度*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