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与芬太尼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的临床价值

2019-10-22 13:00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3期
关键词:镜组咪啶丙泊酚

416000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吉首

支气管镜检查目前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与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在气管以及肺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有着坚实的基础。目前国内传统的麻醉方式,为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黏膜表面麻醉[1-2],以减少气管镜置入的不适感,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临床可供选用的麻醉方式有局部麻醉、复合镇静以及全身麻醉。虽然局部麻醉简便、易行,但是支气管镜势必会造成患者的严重咳嗽、支气管痉挛、心理紧张、精神躁动等症状[3-4]。现阶段右美托咪啶、芬太尼、丙泊酚等麻醉药物在无痛气管镜中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旨在对比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芬太尼与单用丙泊酚在无痛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进行气管镜检查患者100例,排除经心电图、肺功能检查提示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呼吸系统重大疾病,其他系统重大疾病者及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无痛气管镜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25~80岁,平均(62.52±5.1)岁;平均体重(63.23±4.8)kg。对照组为丙泊酚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0~78岁,平均(60.5±6.2)岁;平均体重(62.3±5.21)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两组麻醉前均需常规禁食、禁饮8 h,所有患者进入气管镜室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痛气管镜组予以丙泊酚、右美托嘧啶复合芬太尼麻醉。起初予以静脉注射0.5 μg/kg右美托咪定,之后静脉注射芬太尼50 μg/kg,再行TCI 泵入丙泊酚。对照组实行丙泊酚麻醉,剂量为2.5 mg/kg。

观察临床指标:在麻醉前入室时(T1)、抵达声门时(T2),检查结束时(T3)。用本院多功能检测仪连续监测两组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分别记录两组麻醉效果,比较两组镇痛维持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患者依从性。检测患者苏醒的时间、steward 苏醒评分、不良记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麻醉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见表1。

T0时刻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无痛气管镜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波动,然而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有升高,而血氧饱和度明显减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无痛气管镜组舒张压、收缩压有降低,心率偏快,血氧饱和度降低。对照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相关指标较检查前无明显波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无痛气管镜组镇痛维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评分、Steward 评分、苏醒时间以及不良记忆发生率的比较:无痛气管镜苏醒时间、苏醒评分、不良记忆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麻醉后无痛支气管镜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83%,较对照组的45.4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组别 n时间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 SpO2(×10-2)无痛气管镜组 60 T0 136.43±13.38 77.78±7.12 82.27±9.01 99.59±0.20 T1 128.32±8.85 67.32±7.01 76.37±6.88 95.32±0.43 T2 116.63±11.54 64.55±7.35 90.09±8.99 92.67±0.51对照组 40 T0 124.45±12.32 76.62±7.81 82.16±9.07 99.56±0.32 T1 148.65±8.38 82.22±6.09 91.05±7.04 90.56±0.53 T2 121.11±8.09 62.28±7.01 72.87±7.21 91.34±0.53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s)

组别 n 起效时间(s) 镇痛维持时间(min)无痛气管镜组 60 17.52±3.86 31.88±6.31对照组 40 41.87±6.09 23.44±3.45

表3 两组麻醉效果、Steward评分以及苏醒时间、不良记忆发生率比较(±s)

表3 两组麻醉效果、Steward评分以及苏醒时间、不良记忆发生率比较(±s)

组别 麻醉效果评分(分) 苏醒时间(min) Steward评分 不良记忆[n(%)]无痛气管镜组 1.78±0.87 14.09±1.8 4.6±1.3 4(7)对照组 1.67±0.89 12.11±2.63 3.8±1.5 12(23)

表4 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新型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药物,具有抗焦虑、镇静、减轻气道应激反应的作用[5-6]。研究报道右美托咪啶联合局麻药用于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较好地抑制气管内插管引起的气道反射与心血管反应。右美托咪啶在对保留患者自主呼吸方面优于舒芬太尼。本研究参照相关文献,选择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为1 μg/kg,之后以0.5 μ g/(kg·h)的速率持续泵注。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啶作用于脑干蓝斑核α2受体产生镇静催眠作用,容易被唤醒,不增加阿片内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可发生药理协同作用,增加睡眠有效性。同时右美托咪啶不具有剂量依赖性,具有封顶效应,它的呼吸抑制作用更小,使用更安全,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消耗[7]。

丙泊酚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镇静的作用,但丙泊酚的镇痛作用较弱,不能单独作为麻醉药物使用。芬太尼镇痛作用较强,与丙泊酚合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随着麻醉技术的迅速发展,联合应用麻醉药物在临床中日益普及。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达到了理想的麻醉效果,无呼吸抑制,并且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总用量。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属于强效麻醉性镇痛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控制性良好。本研究与近期研究表明的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在保留呼吸的清醒气管插管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该结论相符[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T0时间段相比,两组T1时间段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显著下降,单一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较无痛气管镜组降低更显著。而无痛气管镜组T2时间段的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明显,单一组对应指标显著降低,初步研究表明,在无痛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联合麻醉药物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及改变,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9]。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无痛气管镜组起效时间及气管镜检查时间较单一组明显缩短,镇痛时间维持较长,并且无痛气管镜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单一组,更进一步证实了联合药物麻醉较优越于单一药物麻醉的方案,与既往报道结果相符[10]。

综上所述,在气道表面麻醉基础上,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丙泊酚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降低了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相比其他无痛麻醉方法更具有成本效益和镇静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支气管镜检查的效率及质量。

猜你喜欢
镜组咪啶丙泊酚
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及对调节功能的影响
基于镜组准直的激光干涉仪快速对光方法研究
带摆镜的制冷型中波红外像方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肠镜下治疗的效果观察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右旋美托咪啶增强局麻药对坐骨神经的阻滞作用
影响激光驱动器注入镜组特性的误差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