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0-22 13:00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阿司匹林

214023无锡市儿童医院,江苏无锡

小儿川崎病也被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此次研究,抽取观察对象100例,均确诊为小儿川崎病。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小儿川崎病患儿100例,进行分组治疗,观察比较疗效,探究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小儿川崎病患儿100例,按数字法(入院号分单双数)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8岁,平均(5.6±1.2)岁;急性期发病33例,亚急性期发病1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7岁,平均(5.±1.1)岁;急性期发病31例,亚急性期发病19例。所有患儿均伴有发热、皮疹及颈部淋巴肿大等症状;发热症状持续5 天以上,经抗生素基础治疗无改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患儿阿司匹林泡腾片30~50 mg/kg,分3次口服;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在患儿发病10 d内使用,儿童治疗剂量按体重2.0 g/kg静脉滴注,1次输完。

观察指标:⑴比较两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病症基本消失;②疗效不明显:治疗前后症状比较无差异。⑵症状缓解情况:记录两组患儿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缓解时间,统计两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⑶免疫功能情况: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儿IgA、IgG、IgM水平进行监测,比较治疗前后两个时间段IgA、IgG、IgM水平。

表1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组别 n 发热缓解 黏膜充血缓解 淋巴结肿大缓解观察组 50 3.2±0.7 2.9±0.6 2.9±0.3对照组 50 5.7±0.5 5.2±0.3 5.4±0.2 t 9.4722 8.4978 7.4082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A、IgG、IgM水平比较(±s)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观察组患儿疗效不明显1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患儿疗效不明显9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0%(39/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症状(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A、IgG、IgM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且以全身系统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目前认为是川崎病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冠状动脉受累最常见,其最严重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损害,可导致儿童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的发生。近年来,川崎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若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会给小儿健康和患儿家庭造成较大影响。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受到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多方面影响。关于小儿川崎病治疗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此次研究,抽取观察对象100例,均确诊为小儿川崎病。通过分组观察比较,探究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临床效果。根据最终观察结果,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患儿,总有效率为96.0%,患儿症状均在较短时间内缓解,免疫功能也有了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小儿川崎病治疗中,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在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同时,可在较短时间内舒缓患儿不适,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Me & Miss Bee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