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利水化痰除湿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2019-10-22 13:00韩霞赵含森通信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3期
关键词:利水瘀血天麻

韩霞 赵含森(通信作者)

100176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1,北京

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内科2,北京

采用活血利水化痰除湿法,选当归芍药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化裁,辨证治疗瘀血痰湿型高血压80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41.5±8.2)。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40.9±6.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⑴西医诊断: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未口服降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⑵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医内科学》判定证型[2-3],符合眩晕病痰湿中阻和瘀血阻窍的相关内容制定,本研究患者均辨证为瘀血痰湿型:①瘀血证:眩晕、头痛、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加重,面唇紫黯,失眠、健忘;痰湿证:眩晕、头重昏蒙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形体肥胖、口淡、食少、多寐,下肢水肿、便溏。②舌紫暗有瘀斑、瘀点,舌边齿痕,苔白腻,脉滑或缓或涩。已上具备瘀血、痰湿证各1项,结合舌脉诊断为瘀血痰湿型。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辨证标准,年龄18~60岁的1级和2级高血压,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高血压危重症、合并肝、脑、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失代偿性心肺功能不全者。②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过敏体质及多种药物过敏者。⑤恶性肿瘤患者。⑥经常酗酒、吸烟患者。⑦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配合研究者。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胶囊治疗,40 mg,1次/d 口服。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给药基础上辨证施治,以当归芍药散药合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加减。基本方组成:酒当归10 g,酒白芍10 g,川芎15 g,茯苓20 g,泽泻15 g,生白术15 g,法半夏9 g,天麻15 g,猪苓15 g,炙桑皮15 g,生杜仲15 g,川牛膝15 g,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加减方法:若头晕、头痛等肝火过旺者,加夏枯草15 g,菊花15 g;瘀血加重者加丹皮15 h,泽兰15 g;失眠者加合欢皮20 g,夜交藤15 g;大便不成形者加生薏米30 g,葛根30 g;痰重者加胆南星6 g,旋覆花10 g;湿重者加车前子15 g,茵陈10 g。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中医证候变化1次,根据程度分为3级,即轻、中、重,次症计3、2、1分,主症分别计6、4、2 分。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各记录1次血压的数值变化情况。③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效果。④安全性观察包括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肝、心、肾功能检测。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3-4]。⑴血压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a.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 mmHg或以上;b.舒张压达到正常范围,但下降≥10 mmHg以上。②有效:a.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b.收缩压下降≥30 mmHg;c.舒张压下降≤10 mmHg,但已达正常范围;需具备其中1项。③无效:不符合上述有效标准。⑵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以治疗前后的积分差/治疗前的积分所得值来对疗效进行判定:①无效:证候积分减少<30%,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②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③显效:证候积分减少≥70%,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 18.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安全性指标:观察中未发现显著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s,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s,mmHg)

组别 n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 40 169.0±19.06 110.26±4.51 109.22±11.44 73.36±3.07对照组 40 169.3±19.02 120.73±6.21 109.82±11.41 82.13±6.67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压治疗达标可以有效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降低脑卒中、心脏事件、肾病的发生率。中医古籍中虽无“高血压病”名词的记载,但中医文献中有关“眩晕”“头痛”“中风”等疾病的表现与现代医学高血压病的表现比较一致,所以中医常把高血压归属到“眩晕”“头痛”“中风”的范畴。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许多高血压患者,既有瘀血内阻证的临床表现,又有痰湿中阻证的临床表现。因此,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活血利水,化痰除湿法,选用当归芍药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它是活血利水的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清·程国彭《医学心悟》。程氏曰[5]:“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两方相合加减,以酒当归、酒白芍、川芎、川牛膝养血活血;生白术、茯苓、泽泻、猪苓、桑白皮健脾泻肺,除湿利水。半夏燥湿化痰,天麻息风止眩,生杜仲补肾助阳化气。诸药相合,化痰利水而不伤正,活血而不伤血,脾肾兼顾,共奏活血利水,化痰除湿之效。

《灵枢·百病始生》曰:“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温气不行,凝血瘀里不散,……津液涩渗,而积皆成。”说明瘀血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6]。《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也有“血不利则为水”的论述,说明痰湿与血瘀常相兼为患。清·唐宗海《血证论》曰[7]:“知瘀血之去,或化而走小便,或传入大肠。”说明利水除湿有助活血祛瘀,活血化瘀有助利水除湿,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对于瘀血痰湿型高血压的中医治疗,采用活血利水化痰除湿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试验研究显示,当归芍药散和半夏白术天麻汤都具有降压作用。岳氏等试验证明当归芍药散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使血浆AngⅡ降低[8],AngⅡ减少,可以减少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轻水钠潴留,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郝氏等试验证明,当归芍药散具有抗氧自由基和减少Aβ的沉积作用[9]。王视珍等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的降压机制[10],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NO2浓度及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降低各动脉组织Ⅱ-1、Ⅱ-6、NOSmRNA表达来干预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西药规范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活血利水化痰法,以当归芍药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在持续控制血压达标、减轻临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药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进一步降低,显效和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中医药治疗组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利水瘀血天麻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何复东运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虚损性疾病经验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